2012年至2022年,是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十年,也恰好是学校提出建设新校区目标到论证、选址、立项、规划、开工建设,再到初具雏形的十年。十年来,在学校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第十一次、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新校区建设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总体要求,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真抓实干,推动新校区建设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朝着2022年完成主体工程的目标奋力迈进。
一、明确战略定位,擘画新校区建设蓝图
建设新校区,是学校建设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选择,也是学校破解发展空间瓶颈的重要举措,更是几代南农人的执着梦想。
2011年学校明确提出新校区建设目标,从此拉开了新校区筹建的序幕。一直以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新校区建设工作,为新校区建设举旗定向、擘画蓝图。在2011年召开的学校党委十届十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上,将“办学空间拓展”作为两大任务之一列入学校“1235”发展战略。在2014年6月召开的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学校就下一个五年工作任务中提出“加快新校区建设进程,力争获得新校区立项并开工建设”。在2019年12月召开的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将“深入实施条件建设工程”作为“五大工程”之一,列入学校“1335”发展战略,提出“全面建成‘两校区一园区’的办学格局,优化各校区功能定位,实施美丽校园建设计划,把江北新校区建设为现代化大学校园的示范中心”“力争‘十四五’中期建成一批配套教师公寓”
自提出新校区建设目标以来,在历届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新校区建设工作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向前迈进。经过前期充分论证,并向教育部、江苏省、南京市多轮汇报和沟通协调,至2015年,学校在江北新区最终确定新校区选址。2016年,教育部批复同意学校处置江浦实验农场土地建设新校区。2017年,学校完成新校区总体规划,并同步启动征地拆迁工作。2018年,学校与江北新区就农场土地处置和新校区建设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总体规划通过南京市政府审批,一期工程获教育部立项,新校区建设步伐全面加快。2019年以来,新校区一期工程先后开展78万平米建筑单体设计,以及市政、景观、供配电、智能化等配套工程设计,完成一期建设用地权证办理、建设单位招标、建设手续办理、场地平整、道路建设等一系列前期工作,同时,新校区工程列入江苏省重大项目投资计划。2020年12月19日,新校区打下首桩,全面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2021年11月16日,新校区一期工程首栋建筑封顶。截至目前,新校区一期工程35栋单体共72万平方米办学用房主体结构全部封顶,二次结构和水电安装基本完成,装饰装修和其他市政、景观、供配电、智能化等相关配套工程正在同步推进。同时,完成配套教师公寓项目立项和选址,教育部于2021年4月批准立项40万平米教师公寓项目,同步协调江北新区确定了项目选址,启动了规划设计工作。
建设中的江北新校区位于国家级新区南京江北新区核心区,毗邻国家自贸区南京片区,东邻五桥、南面长江、北眺老山,总用地面积约2524亩,总体规划建设各类办学用房126万平方米,一期建设各类办学用房约78万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积约69万平方米,地下面积约9万平方米。
二、坚持系统思维,全面完成规划设计
新校区建设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一片荒地上建成一个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校园,除了40栋78万平米的单体建筑外,还包括道路桥梁、综合管网、景观绿化、电力设施、智慧校园系等必需的配套工程。始终将师生体验和需求放在首要位置,综合考虑现实需要和长远发展、外部形象和内部功能、个性特点和整体风格、文化传承和融合创新、建设投入和运行维护、功能定位和未来拓展等多方面关系,系统开展建筑、市政、景观、供配电、智能化等各项设计,力求将新校区打造成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绿色节能、智慧高效、舒适优雅、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校园。一是完成选址立项和总体规划。学校先后协调江北新区和浦口区出具选址红线和规划要点,启动编制新校区总体规划,向教育部报送可行性研究方案,于2018年8月,新校区总体规划获得南京市政府批准,一期工程单体获得教育部备案立项。二是完成建筑单体设计。在总体规划获批和单体立项的基础上,历时两年多先后完成78万平米40栋单体建筑的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以及建筑幕墙设计、精装修设计、二次机电深化设计、BIM(建筑信息模型)等专项,并取得规划许可证和施工图审查合格证。三是完成各专项设计。先后完成市政、景观绿化、供配电、智能化、室外体育场系统、实验室设备系等各专项设计和成果衔接。
三、注重多线并进,统筹建设条件保障
紧紧围绕新校区早日建成目标,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和建设模式,协调推进用地保障、报批报建、招标采购、资金筹措等各项工作。一是不断深化与地方政府合作。自提出新校区建设目标后,学校不断加强与江苏省、南京市协调对接,特别是浦口区和江北新区的合作不断深化,2018年4月,学校与江北新区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明确了农场土地处置和新校区建设规模、一期工程60亿元建设资金、土地征转、拆迁安置等各项工作中的各方权责,为新校区加快建设奠定了基础。至此以后,学校与江北新区陆续签订了《南京农业大学珠江校区房屋以及地上附着物、青苗补偿协议》《南京农业大学江北新校区一期工程项目管理合同》《土地管理权移交协议(第一批次)》《合作备忘录》等一系列协议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新校区建设模式和资金支付渠道、农场拆迁补偿、农场土地移交等一系列具体工作,理清了各自的责权利和工作任务边界,保障了学校的各项权益。二是不断完善工作机制。随着新校区筹建工作推进,学校于2015年8月成立新校区建设指挥部(筹),2017年8月正式成立新校区建设指挥部,2018年11月和2021年6月,分别成立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和新校区教师公寓建设指挥部处级实体部门,江浦实验农场与其合署办公。期间,成立学校新校区和教师公寓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组建专项工作组,健全了校内工作协调推进机制。三是全力推进用地保障。自2017年启动新校区征地拆迁以来,先后共完成2200亩土地拆迁。学校大力协调省市区国土部门,推动土地征转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已获得第一、第二批共计约1155亩建设用地土地证,第三批用地约327亩已完成征地转用各环节工作,已获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划拨决定书,正在办理土地证,第四批约330亩用地的国土空间规划已上报政府审批。四是完成报批报建手续和推进各项招标。先后完成新校区人防工程、地质勘察、文物勘测、节能、交通影响、涉路工程安全、社会稳定、水土保持等各项审批工作。顺利完成相关设计单位、建筑工程总承包单位、监理单位、跟踪审计单位、市政单位、智能化单位等相关参建单位招标,招标额近50亿元。五是积极筹措建设资金。编制了资金使用计划,并协调纳入江北新区财政预算,已拨付建设资金12.5亿元。
四、树立精品意识,加强施工组织管理
自开工以来,积极克服疫情等不利影响,严格管控安全、质量、进度和投资,实施全过程、精细化工程管理,为实现2022年完成主体工程的目标不断努力。一是建筑已基本完成封顶。截至目前,新校区一期工程除因土地原因开工滞后的单体外,其余35栋单体共72万平方米办学用房主体结构全部封顶,开展二次结构和水电安装基本完成,幕墙和装饰装修工程正在加快施工,已完成产值超过20亿元。二是专项工程正在推进。市政一标段内环道路工程通过验收,市政二、三标段已完成施工组织方案编制,正在加快施工。供配电、智能化施工单位已经进场。三是严格工程管理。加强工地日常检查和各专项检查,对安全文明、施工过程、施工工艺、材料设备等严格监管。严格落实按图施工、材料报验、技术交底、样板先行、举牌验收等制度和做法,严抓工程问题的整改落实,并从优化制度和程序入手,不断完善管理方式。同时,充分利用BIM设计成果指导现场施工。
五、保持平稳有序,加强江浦农场管理
江浦实验农场数十年来承担学校教学实习和科研基地功能,也为学校在江北新区选址建设新校区提供了重要基础。近年来,伴随着新校区筹建和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农场结束了教学实习和科研基地功能,稳步推进整体拆迁、搬迁、土地移交和管护等各项工作。一是稳妥推进农场拆迁。先后完成农场土地测绘和农场土地价值评估,为学校与江北新区合作建设新校区和农场拆迁补偿奠定了基础。2017年8月,与江北新区、浦口区就农场拆迁达成协议,签订《土地占用拆迁补偿框架协议》,整体推动农场一次性拆迁,并完成拆迁数据调查,于9月、10月与职工签订安置补偿协议,解决农场职工住房安置问题。2019年3月,学校与江北新区签订青苗补偿协议,协议补偿金额2.8亿元。二是完成试验站搬迁。协调学校有关单位和学院,完成了各试验站搬迁和农场国有资产清查核销。三是做好农场土地管护。根据学校统一安排,分片区、网格化开展农场土地巡查和管理,协调地方政府清理土地私自占用等情况,对现有土地形成有效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