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图片新闻

【新华社】南农大生物学野外实习20周年探秘:从“书里”到“山里”

2024-12-23 来源: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 作者:阙立刚 任佳艺 楠秾宣 图片: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在山水林田湖草中的大天地上,有一群探索者,他们以大地为课堂,以自然为导师,用青春和汗水书写着生命科学的广阔天地。他们是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野外实习团队。

从校园到田园,从课本到标本,从穿山越岭到深入溪谷,从攀爬高树到探索河道……在探索大自然这座天然实验室过程中,南农大生命科学学院坚持情怀涵养、耕读教育和拔尖创新相结合,推动生物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引导学生感知自然之美、生命之美和乡村之美,为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十载四千余师生万里行:“没围墙的教室”开在群山间

据介绍,学校植物学教学科研工作已有100多年历史,在中国具有创始者之誉。伴随而生的植物学野外实习这门课(后改名为生物学野外实习),最早也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青霉素之父,中国农业微生物学的开创者之一,原南京农学院院长,也是生科院的老前辈——樊庆笙先生便经常带着学生到江苏、湖南、安徽等地开展实习实践,采集标本,调查和研究长江流域的森林资源和植物分布。至此到2002年,生命科学学院正式成立,生科人一直传承和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的课程体系建设,2004年正式组织开展生物学野外实习活动,作为专业实践育人的核心必修课。

每逢暑期,生科院的师生们比往日更加忙碌。他们一边忙着教学、实验和课业,一边“全副武装”穿上长袖、背上背包、带上干粮,收拾着望远镜、放大镜和课本记录本,新一批的师生又踏上了大山乡野间的实习新征程。今年8月底,随着2023级本科生生物学野外实习活动圆满落幕,这个生科人眼中“没围墙的教室”已经在群山之间开设了整整20个年头。

20年来,从南京本地的东郊紫金山、江宁横山和江北老山,到安徽黄山、浙江天目山等,生物学野外实习的脚步到访过多个山野、乡村、林场,通过沉浸式情景教学、翻转课堂相结合的形式,把课堂搬到大山里,让学生观察、触摸,领悟自然、解读自然。

作为多年参与野外实习,也是生科院目前在职中唯一参与过第一次野外实习的教师,学院李新华老师说,指导教师应充分利用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开展情景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全面观察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掌握植物识别与鉴定方法,同时了解植物多样性的资源价值和生态功能。实习过程中,老师们身体力行,与学生同行、同吃、同住、同学习,随时答疑解惑,在值此青绿中向同学们传递着生科人最朴素的育人坚守。

2011年,李新华副教授为野外实习学生讲解植物观察与识别方法

每年暑期,师生们要忍受着山林间复杂的环境、艰苦的条件,每天徒步进溪谷、攀高树、下河道,被烈日炙烤、被暴雨突袭、被蚊虫叮咬,蜿蜒十几里,上下几千米……尽管过程艰辛,但依然未能阻挡师生们走进天然实验室的坚定步伐,20年间,共计4千余名师生在行万里路中阅读大自然这本万卷书,把论文写在了祖国辽阔的山间乡野。

乡野热土结硕果:生科人才成长在山水林田湖草中的大天地

这些年,生科院一直把生物学野外实习作为培养拔尖人才的重要方式,持续探索专题化、模块化、研究性教学模式。实习中,专业老师开展集中的培训,针对性出题,学生根据兴趣选择或自拟题目,自主组建实习科研小组,完成文献查阅、调研设计和方案论证,实习后提交论文、汇报总结,并基于此完成SRT等科研训练项目。

仅2023年,生科学子们就采集到2000余号昆虫标本,鉴定出21个目,约135科,350多种昆虫。“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这既是挑战,也会使同学有成就感。当他们自己一点点琢磨比对,鉴定出一种生物时,内心是兴奋的。”生物学野外实习资深老师高国富表示。

2016年,生科院高国富副教授在黄山浮溪村为学生讲解鸟类识别方法

国家级青年人才、神农青年英才,植物保护学院徐毅教授,是生科院2004级本科生,也是第一届野外实习的参与者。他回忆说:“我们班很多人通过参加黄山实习对植物学、动物学产生了非常大的兴趣,对于从事的专业方向都有重要影响,实习报告写得也非常的动感情。”

生科院院友姚燊豪,从本科时期参加野外实习培养的兴趣,无缝衔接到野外科考的事业中,现就职于浙江省自然博物院,是致力于生态保护管理的创新实践者。

生科院的包浩然老师,是参加第六届野外实习的学生,如今已经成长为一名动物学野外实习骨干教师,经常活跃在省内多个生物多样性调查领域,从学生到老师,从兴趣使然变成理想职业,包浩然从野外实习的“过桥人”,成为了生态保护事业的“护桥者”。

每一年的生物学野外实习,除了生科院生物大类班、基地班、拔尖基地班等学生外,还吸引了江苏省青少年科技中心的关注和加盟。去年,江苏省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的 2 位高中生全程参加了本次实习活动。来自苏州中学的薛宸同学颇有体会:“只有保护好自然环境,我们才能见到如此丰富多彩的大自然”。

此外,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拔尖计划”高校的部分师生也加入到南农大的生物学野外实习中,中国农业大学的郭宸睿同学介绍,“六年前我曾来这里旅游,徽州的一山一景给我留下极佳的印象。今年暑假再次来到黄山风景区,进行野外宏观探究学习,为我感受黄山多了一重视角。”

可以说,野外实习不仅让师生领悟了生命之美,生物多样性与演化之奥妙,也带来了沉甸甸的收获。2023年,实习团队报道了江苏鸟类新纪录6种;2024年在黄山猴谷监测到马来豪猪,这是时隔20年再次监测到;实习多年来发现江苏省重要的陆生脊椎动物新纪录超过14 种;生物基地班马文萱同学在盱眙铁山寺实习过程中拍摄到了江苏省两栖动物新纪录——徂徕林蛙,刷新了该物种现有分布的最东界,文章被选为《四川动物》杂志封面……这样的新发现、新收获、新成果在野外实习中还有很多。

穿越山间也穿越世纪:南农师生双向奔赴绿野追梦

20年来,生科院老师致力于在广袤的天地间、山林间授课教学,推动理论和实践双端发力,打破了重理论轻实践的惯性教学思维,也成就了师生教学相长的双向奔赴。

学院何琳燕老师说,从宏观的野外实习到微观的实验室分子实验,这是一个很好的衔接,可以从中挖掘一些课题去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野外实习不断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模式,通过实习延伸的多项课题获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国家二等奖、实践教学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二等奖等称号,《不同生态区生物学野外实习》获评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华东地区常见动物彩色图谱》《校园植物图谱》也成为了学生们生物学专业的重要指南。

通过一届届本科生野外实习标准成果收集,南京农业大学生物标本馆也在不断丰富和壮大,至今馆藏已经超过300余种昆虫标本。尽管时代在变、环境在变,生科师生对专业实践“教与学”的热忱不变,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不变,对在基层一线和自然旷野中知国情、懂农情、解民情的坚守也不变。

一门课、一次实习,穿越山间也穿越了世纪,见证了一代代走进山野乡间“自找苦吃”的生科人,也深刻践行着南京农业大学“以生为本、扎根大地、矢志一流”的人才培养理念。面向未来,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将坚持在生物学野外实习中不断探索与创新,以“思政引领力”推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全链条贯通“实习发现-反哺教学-情怀涵育-本领提升”人才培养模式,更好服务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等国家重大战略,引导更多的学生在希望的山间田野干事创业,不断书写立德树人的绿色新答卷。(阙立刚 任佳艺 楠秾宣)

【新华社】南农大生物学野外实习20周年探秘:从“书里”到“山里”

原文链接:

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2327052?d=134db43&channel=weixin


审核:许天颖 王璐

校对:邱欣

编辑:魏然

阅读次数: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