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图片新闻

【中国江苏网】南京小山村里“寻芳”,这堂思政课“真香”!

2024-12-20 来源: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 作者:通讯员/阙立刚 王晓月 记者/苑青青 图片:

新华报业·新江苏讯(通讯员 阙立刚 王晓月 记者 苑青青)老山檀木、金桂龙涎、茉莉白茶、雪中春信……12月18日,在南京江宁龙尚村的一家小院里,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系副教授、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刘宇婧,带着20多名学生开启了一堂小山村里的思政课——“寻芳赏香植物学”,60多种芳香萦绕的香料,在“识香”“闻香”“论香”“崇香”中串联起中国芳香植物与农业文明演进的奇妙姻缘。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刘宇婧说,芳香植物是中国植物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篇章,无声无息地融入了人类文明的每一个角落,以难以言喻的方式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在“识香”篇章中,刘宇婧通过回顾人类发展历史,借助芳香植物在食用、防腐、生态、观赏以及药用等多个领域的丰富案例,揭示了香料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以及人类智慧。

“闻香”,是一场唤醒感官与心灵共鸣的旅程。在刘宇婧的带领下,学生们点燃线香、擦拭精油,观察各式各样的香料与蜜丸,细细品味沉香、檀香、冷香、丁香和龙涎香等各种香的独特韵味。“炒菜用的是这个香料吗?”“让我闻闻你那边的香?”“原来《红楼梦》中的冷香是这个味道!”……氤氲的各式香料,与学生们的好奇心交融,让植物课变得可观更可感。

“香料植物只是一种植物吗?”“论香”环节,刘宇婧启发学生对芳香植物相关课题进行深入探讨思考,不仅理解香料的物质层面,更领悟它们作为文化符号所蕴含的深远意义。她说,香料除了是一种植物外,还应当承载更多意义,“比如,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带回来许多胡椒,我希望学生一提起胡椒,就想到郑和下西洋,就想到他身上那种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崇香”环节,刘宇婧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芳香植物里蕴藏的“秘密”。她举例,曾经在一名云南学生的介绍下,见识到了“柊叶”的防腐功效;许多农田为了防控病虫,通过种植芳香植物取代打农药;土豆等本土芳香植物可以经过加工制作成生态环保的地膜以控草防虫……

一边讲理论,一边围炉煮茶、制作茴香烙饼、野菜沙拉与香囊,这堂场景式的授课让学生们“沉浸式”地了解芳香植物与农业、与人类的密切关联。“下课”后,许多学生恋恋不舍,直言“还想再来一节”。

据了解,“植物学”是南农大面向生命科学大一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本次芳香植物思政课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植物文化故事,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能力的培养有机融合,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政觉悟,培养他们的学科情感和责任意识。

“植物学是南农大穿越世纪的老牌学科,我们要充分利用好‘金专’和‘名师’优势,让学生沉浸式学习植物学,增强农业大学学生与大地自然学堂的参与感、亲近感。”南京农业大学生科院党委副书记阙立刚表示,开设这堂“有香味”的思政课是为了让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陶冶人文情操、涵养爱农情怀。“只有‘知农’才能‘爱农’,我们希望通过本次‘寻芳赏香’课程思政的学习,让学生深入认识璀璨的文化传统和当前的农情国情,自觉践行‘强农兴农’的使命担当,成为中国植物文化代言人,为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南农力量。”

【中国江苏网】南京小山村里“寻芳”,这堂思政课“真香”!

原文链接:

https://w.jschina.com.cn/share-webui/detail/s6764e1c2e4b081b5d4ff3257


审核:许天颖 王璐

校对:邱欣

编辑:魏然

阅读次数:6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