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新闻】寻芳赏香——南农大这堂大山里的思政课是真的“香”

时间:2024-12-20浏览:53

12月18日,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组织了一场大山里思政课——寻芳赏香植物学。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系副教授、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刘宇婧主讲本次思政课。

寻芳赏香——南农大这堂大山里的思政课是真的“香”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芳香植物是中国植物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篇章,无声无息地融入了人类文明的每一个角落,以难以言喻的方式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刘宇婧将课程分为“识香”、“闻香”、“论香”、“崇香”四个部分展开,采用的线下讲演和动手实践、实境体验相结合的沉浸式教学方式带领同学们了解芳香植物的历史与当代,讲述芳香植物与农业文明演进的关系,多个纬度把芳香植物专业知识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自然保护、生态文明、人类健康紧密结合进行场景式授课。

“识香”,是走进芳香世界的第一步。刘宇婧通过回顾人类发展历史,借助芳香植物在食用、防腐、生态、观赏以及药用等多个领域的丰富案例,揭示了香料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以及人类智慧。“闻香”,是一场唤醒感官与心灵共鸣的旅程。在刘宇婧的带领下,师生们点燃线香,擦拭精油,观察各式各样的香料与蜜丸,细细品味沉香、檀香、冷香、丁香和龙涎香独特的韵味。“论香”,则聚焦于芳香科学探索与创新的讨论。刘宇婧启发学生对芳香植物相关课题进行深入探讨思考,不仅理解香料的物质层面,更领悟它们作为文化符号所蕴含的深远意义,以及在未来创新驱动与跨学科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崇香”,是对香气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致敬。师生们亲身体验了围炉煮茶,制作茴香烙饼、野菜沙拉、香囊与香牌等一系列活动。对香料的崇尚,不仅仅是人类对味道的喜爱,更是一种对生命与艺术的敬意,是对人类智慧的尊重。

此次课程设计的三大要素——前沿性、实践性和跨学科性,极大增强了学生的沉浸感和参与感,同时与国家及社会的需求紧密对接,形成了同向同行的良好互动。课程全过程将香植的专业知识、生态体验、课题探讨、主题展览和思政理念、实践、思考、展示有机融合,形成一个多维度、全方位的学习和思政提升体系。

据了解,“植物学”是南农大面向生命科学大一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对后续核心课程和培养农业领域拔尖人才起着基础和母体的作用。该课程对于人类破解农业科学问题、解决农业现代化国家需求、迎接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挑战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今天,培养学生的系统性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显得尤为关键。本次芳香植物思政课通过生动的植物文化故事,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能力的培养有机融合,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政觉悟。课程不仅将丰富的专业知识置于人类历史发展的脉络中,融入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念,还通过细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学科情感和责任意识。同时,课程着重增强学生对本土植物文化的自信、拓展全球视野,激发他们在全球化背景下传播中国传统植物文化的能力与创新意识。正如刘宇婧所说:“通过此次’寻芳赏香’秾味思政课,我们期望能够激发学生对植物学的兴趣,汲取学习动力与目标,唤醒并培养他们的学科情感和探索精神,从而帮助他们明确个人的使命与职业理想”。

生科院党委副书记阙立刚在谈到为什么要开讲这么课程思政,他说,“植物学是南农大穿越世纪的老牌学科,我们要充分利用好“金专”和“名师”优势,让学生沉浸式学习植物学,增强农业大学学生与大地自然学堂的参与感、亲近感,让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能陶冶人文情操、涵养爱农情怀,深刻了解芳香植物背后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让学习变得有滋有味、有趣有料”。

通过本次“寻芳赏香”课程思政的学习,学生在教与学的互动实践中,不仅掌握了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通过对芳香植物的了解,深入认识了丰富的文化传统和农情国情,进一步自觉践行“强农兴农”使命担当。这一过程不仅是学科情感的培养,更是创新行动与使命担当的体现。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与思政实践,使学生不仅能够自豪地讲述中国植物文化,还能具备在全球化背景下传播本土文化的能力,成为中国植物文化代言人,为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通讯员:阙立刚 王晓月)

【凤凰新闻】寻芳赏香——南农大这堂大山里的思政课是真的“香”

原文链接:

https://ishare.ifeng.com/c/s/v0061Ziv5k1pVbuZmUfzD-_8xoTnHXtqAyzohOF1Q9iGsc40FsLhLne5qCSwR38w--iM3q?spss=np&recallChannel=searchResult&channelId=&aman=fgR043zr3rTfgOCA048MGUY5Mz5AwMUzNiOYTZxlNGTZl1y00v&gud=31654c449a179m800M000k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