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报】南京农业大学专家揭示东亚害虫迁飞奥秘

时间:2024-11-29浏览:254

本报讯(通讯员 王璐 记者 夏文燕)近日,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胡高教授在《昆虫学年评》发表论文,系统综述了东亚迁飞场农业害虫的大规模远距离迁飞及其地理气候环境驱动因子。

亚洲东部独特的大气地理环境(东亚季风气候以及相对平坦的地形地貌)造就了世界上最为典型的昆虫迁飞场--东亚迁飞场。每年有数以亿万计的昆虫在此进行季节性的往返迁飞,其中不乏暴发性的重大农业害虫。在我国,严重暴发为害的一类害虫总共11种,但其中8种就具有远距离迁飞习性,而且为害主要粮食作物。据全国农技中心统计,这8种迁飞性一类害虫年均发生面积超过10亿亩,可造成损失2000多万吨,所造成的产量损失可占所有病虫害的30%-60%,迁飞虫害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粮食安全。

该研究以鳞翅目害虫(东方黏虫、草地贪夜蛾)和稻飞虱为例,概述了东亚昆虫迁飞的大气地理环境,尤其是影响远距离风载迁飞的季节性大气环流。春夏季北迁主要依赖北向的盛行气流,随着夏季风渐次向北发展,昆虫也逐代依次迁入北方广大地区定殖为害。后代得以持续地向北迁飞,推测可能受“当代自然选择”作用。稻飞虱等小型昆虫的迁飞表现为随风飘移,过于深入北方,如我国东北以及日本、韩国的虫子几乎不可能成功回迁。而蛾类害虫则进化出复杂性的适应性行为,如季节性定向行为,来提升其向南成功回迁的概率。

该综述还提出若干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比如,大多数种类其往返迁飞循环过程仍不清楚,明确迁飞循环的关键环节,以及种群动态的“瓶颈”,对于迁飞害虫的精准测报非常关键,国际合作必不可少;秋季有利于昆虫回迁的风场,并不如想象的那么频繁,需要借助于昆虫雷达及其他工具,才能系统深入研究昆虫空中适应性行为策略及演化机制,才能解答“昆虫如何提升回迁成功率”的问题;大量有益昆虫及其他中性昆虫也在同步进行大规模远距离迁飞,但它们的生活史、迁飞路径及与其他生物的互作很少被关注,需要加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正在改变着昆虫的迁飞格局,全球气候变化所引起的大气环流变化对重大害虫迁飞格局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亟需阐明;亚洲大陆与周边岛屿间的跨海迁飞是东亚迁飞通道中的关键环节之一,但昆虫如何完成跨海迁飞仍缺乏深入研究。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支持。

【江苏科技报】南京农业大学专家揭示东亚害虫迁飞奥秘

原文链接:

http://www.jskjb.com:8081/xpaper/news/134505/147338/164408-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