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这样种田,有点“新”

时间:2024-10-18浏览:38

10月13日,南京农业大学智慧稻作技术现场观摩会在江苏省盐城市七星现代化农场举行。来自巴基斯坦费萨拉巴德农业大学、全国农业展览馆(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苏垦农发、东北农业大学、扬州大学、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以及江苏全省各市县农技推广部门专家和现代农业企业负责人等 120 余名代表参会。

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民盟中央副主席、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研究院名誉院长曹卫星表示,智慧农业发展正当其时,国家部委有规划部署、科教单位有技术储备、产业体系有应用需求,要牢牢把握关键契机,加快推进工作进展,完善智慧农作技术体系,落地一批性价比高、性能好、普适性强的智慧化技术和系统装备。

他认为,要在三个方面重点发力,一是以稳定性和性价比为目标,在感知设备和作业装备两条线上协同并进,通过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的提升,进一步完善 “五个一” 的智慧农作技术体系;二是智慧农场建设和区域应用 “两手抓”,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通过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点面结合,进一步扩大应用规模,实现技术从科研团队到行业一线的转移转化;三是进一步加强协调联动,推动多部门、多领域、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形成共建、共享、共营的智慧农业产业生态与协作网络,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佳宝充分肯定了智慧稻作技术的应用成效。他认为,智慧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业所面临的劳动力短缺等问题,也是江苏农业发展走在前的重要保障。同时,农田数字化和智慧农机装备是智慧农作技术的重要架构基础和实施载体,尤其需要在传感器等方面重点突破,加快解决智慧农业推广应用过程中的 “卡脖子” 难题,努力提升智慧农业应用水平。

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丁艳锋在致辞中表示,科技创新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石,农强方能国强,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抓手之一。本次现场会依托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智慧农业创新团队多年来的关键技术和应用产品储备,第一时间深入落实国家部委和省厅在智慧农业领域的规划部署。以全国农业重大引领性技术 “水稻全程绿色智慧施肥技术” 为代表的智慧稻作技术通过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形成了贯穿于水稻生产全过程的智慧生产管理体系,推动了水稻生产从传统粗放型向现代智慧化和无人化的转变,其在七星农场的成功推广,促进了智慧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交流会上,江苏省市场信息处、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盐城市农业信息中心等部门领导,以及江苏内外智慧农作技术协作单位、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负责人代表围绕智慧农作技术的研发进展和应用模式进行了交流。

观摩会现场,智慧农业创新团队朱艳教授、刘小军教授、江冲亚教授和周栋副教授分别就数字稻田、稻情遥感监测、种肥水智能决策、耕种管收精确作业、智慧稻作管理平台等核心技术、应用产品和智能装备做了详细介绍,并向专家现场展示了水稻无人机智慧施肥技术、水稻智能测产收获机、快照式多光谱成像型长势监测系统、巡检机器人等软硬件产品在田间的实际应用和作业情况。(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健)

【光明日报】这样种田,有点“新”

原文链接:

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443990001a994c8191428ae2245cb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