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加快提升水果产业链韧性

时间:2024-10-17浏览:1

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果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国民健康、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我国水果产量达3.27亿吨,消费量持续攀升,市场需求日益增长。然而,伴随快速发展,水果产业链的脆弱性问题日渐突出,这不仅影响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对农业现代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提升水果产业链韧性,增强其抗风险能力,已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针对水果产业韧性相关话题,记者采访了南京农业大学金善宝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耿献辉。

耿献辉说,我国水果产业链主要涵盖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五个环节。虽然水果产业发展迅速,但整体韧性较为薄弱,在应对市场波动、自然灾害和疫情等突发事件时,产业链面临诸多挑战。

生产结构分散、标准不统一。我国幅员辽阔,气候条件复杂,水果种植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南方湿热适宜柑橘类、热带水果种植,北方气候干燥,适合苹果、梨等温带水果。然而,由于种植分布广泛,各地生产模式差异显著。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分散种植模式广泛存在,与大规模现代农业企业共存,这导致了生产标准不统一、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尽管部分地区依靠规模化经营提高了产量,但整体上,水果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仍有待提升。

冷链物流体系不足。冷链物流是保证水果品质和减少损耗的关键环节。尽管近年来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但与巨大的水果产量和需求相比,冷链物流体系依然滞后。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我国果蔬产后损失率高达20%-30%,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冷链物流不足导致的。在运输、储存环节中,水果易受外部环境影响,特别是在长距离运输中,冷链体系的不足使水果损耗严重,导致供需不匹配,降低了产业链效率。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水果市场需求日趋多样化,高品质、绿色、有机水果备受青睐。然而,国内水果市场竞争激烈,进口水果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尤其是东南亚和南美洲等地的热带水果,在价格和品质上对国内水果产业形成冲击。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进口水果总量达到752.4万吨,进口额高达近168.5亿美元。外来水果的进入,不仅推高了市场价格波动,也增加了果农和企业的经营压力。

自然灾害等的冲击。近年来,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频发,台风、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对水果生产的破坏性极大,尤其是在南方水果种植区,台风和暴雨的频繁出现常导致水果减产。这不仅影响了农民的收入,还削弱了市场的供应链稳定性。

缺乏科技支撑与市场信息。尽管现代农业技术在我国有所推广,但水果种植业整体科技应用程度较低。特别是在偏远农村地区,果农普遍缺乏先进的农业技术支持和培训,导致产量和品质难以提升。根据中国农科院的数据,2023年虽然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62.4%,但全国果农对农业科技的应用率仅为30%左右,而水果加工业的自动化水平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此外,农户对市场需求、价格走势等关键信息掌握不足,决策时滞性严重,导致生产与市场脱节。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加剧了市场风险,也不利于水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耿献辉看来,针对我国水果产业链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升其韧性需要从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冷链物流建设以及市场信息服务等方面入手,构建高效、可持续的产业链体系。

加强政策支持与市场信息化建设。应加大对水果产业的财政和税收支持力度,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和绿色农业方面。例如,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通过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水果储运环节的设施更新,提升冷链物流效率,降低损耗。建立健全的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尤为关键。通过构建全国性的市场信息平台,实现生产端与市场端的信息共享,果农可以及时了解市场需求、价格走势等关键信息,合理调整生产计划,避免供需失衡。可以通过定期发布市场预测报告,帮助果农和企业应对市场波动,减少不确定性。

推动科技创新与标准化生产。科技创新是提升水果产业链韧性的核心驱动力。通过推广现代农业科技,尤其是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手段,可以大幅提高水果生产的效率与质量。与此同时,推动标准化生产是确保水果产业链稳定的基础。通过制定统一的种植、生产和质量标准,不仅能提高水果产品的整体质量,还可以降低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标准化的生产流程有助于产业链各环节的协调运作,尤其是供应链中的各个主体,可以根据统一的标准进行协同工作,提升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抗风险能力。

加强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品牌是提升水果产业链韧性的关键因素。通过发展区域特色品牌,如“洛川苹果”“烟台大樱桃”等,水果产品可以借助品牌影响力在市场中获得更高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政府和企业应共同推动水果品牌的建设,不仅要在国内市场打造知名品牌,还应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将优质的中国水果推向全球。在品牌建设过程中,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提供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和果农进行品牌化经营。可以通过组织农产品展销会、推介会等活动,扩大区域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品牌效应,水果产业可以形成较为稳定的市场需求,减少市场波动的影响。

推进产业链协同发展与可持续建设。水果产业链的韧性不仅取决于单个环节的优化,还需要各环节之间的有效协同。通过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如种植户与加工企业、物流企业的协同,可以减少中间环节,提高供应链效率。尤其在全球化背景下,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和成果转化,有助于提升全产业链的创新能力。水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韧性提升的重要方向。推行绿色、生态的生产模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还能提升水果的品质和安全性。通过推广循环农业模式,如将果园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提升生产过程的可持续性。

耿献辉表示,总体看,通过政策支持、冷链物流建设、科技创新、市场信息服务和品牌化建设等多方面的措施,水果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将大幅提升。在全球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应积极借鉴国外经验,推动水果产业链的高效、可持续发展。只有通过提升产业链韧性,才能确保水果产业在未来面对各种挑战时保持竞争力,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日报】加快提升水果产业链韧性

原文链接:

https://proapi.jingjiribao.cn/detail.html?id=55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