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Plant Cell & Environment在线发表了南京农业大学赵方杰教授团队题为“The Respiratory Burst Oxidase Homologue OsRBOHE is crucial for root hair formation, drought resistance and tillering in ri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水稻呼吸爆发氧化酶同源物OsRBOHE在水稻根毛形成、抗旱和分蘖中的重要作用,并揭示了水稻根毛在磷获取的局限性作用。
根毛是从根表皮细胞分化而来的管状突起,是植物根系的重要组分。由于根毛的形成大大增加了根系的表面积,因此普遍认为根毛对植物获取土壤中的水分和磷素营养十分重要。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根毛发育机理被广泛研究。根毛的形成受特定的转录因子模块控制,同时也受到多种植物激素(乙烯、生长素等)和信号分子(钙信号和活性氧等)的调节。相比之下,对作物根毛形成机制的研究较少。
呼吸爆发氧化酶同源物(RBOH)在活性氧(ROS)的产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因此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影响植物的抗逆性。拟南芥有三个RBOH参与根毛的形成。为了探索OsRBOH在水稻根毛发育中的作用,该研究首先定量了水稻基因组中9个OsRBOH基因在根系中的转录水平,发现6个OsRBOH基因在根系中表达。进一步采用CRISPR/Cas9技术创制了这6个OsRBOH基因的敲除突变体。表型分析结果显示,OsRBOHE 基因突变导致根毛长度降低90%(图1a)、根毛密度降低50%、分蘖降低30%(图1b)、籽粒产量降低30%。敲除其余五个OsRBOH基因对水稻根毛发育没有显著影响。
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OsRBOHE蛋白定位在质膜上。OsRBOHE启动子连接β-葡萄糖苷酸酶(GUS)的活性分析显示,OsRBOHE在根表皮细胞和根毛中强烈表达,在分蘖芽中也有表达(图1c)。采用ROS荧光探针H2DCFDA监测野生型和osrbohe突变体根毛和分蘖芽中的ROS水平。与野生型相比,osrbohe突变体根毛和分蘖芽的ROS水平显著降低(图1d),表明OsRBOHE在根毛表皮细胞和分蘖芽中产生ROS,从而影响其发育。
图1. OsRBOHE影响水稻根毛形成和分蘖。敲除OsRBOHE基因减少根毛形成 (a) 和分蘖(b);(c)OsRBOHE启动子-GUS显示OsRBOHE在根毛和分蘖芽表达;(d)敲除OsRBOHE基因减少根毛和分蘖芽中活性氧(ROS)产生。
进一步采用RNA-seq分析了野生型和三个 osrbohe株系根系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发现DEGs主要富集在应激反应、胞外区域、氧化还原酶活性、过氧化氢分解过程和细胞壁生物合成等类别中。在三个osrbohe株系中,细胞壁生物合成途径的 DEGs均显下调,其中包括几个已知的控制根毛发育的基因,表明OsRBOHE通过影响细胞壁重塑以控制根毛形成。
为了评估根毛在水稻磷获取中的作用,设置了高、低磷土壤淹水和旱作四种处理。野生型和osrbohe株系在低磷土壤淹水或旱作条件下严重缺磷,生长受阻。在低磷土壤且旱作条件下,osrbohe株系的地上部磷浓度和磷积累量均显著低于野生型,而在低磷土壤淹水和高磷土壤淹水或旱作条件下,野生型和osrbohe株系地上部磷浓度和磷积累量均无显著差异(图2),表明水稻根毛只在低磷土壤旱作条件下对磷的获取起作用。
图2. 根毛对水稻磷获取(地上部总磷浓度)的影响
进一步比较了野生型和osrbohe株系抗旱性差异。正常淹水处理下,野生型与osrbohe株系生长无显著差别,停止浇水12天后,突变体表现出比野生型更严重的萎蔫和干枯症状(图3a)。复水三天后,突变体的存活率仅为野生型的6%,表明OsRBOHE功能丧失严重损害了水稻的抗旱性。干旱处理6天后,野生型的根毛长度显著增加,osrbohe株系的根毛长度仅为野生型的20%(图3b)。根鞘是由于根毛和粘液粘附而附着在根表面的土壤,干旱处理6天后,osbohe株系根鞘重量仅为野生型的30%(图3c)。干旱处理9天时,野生型的根和根毛状态良好,而osrbohe株系的根系萎蔫。这些结果表明,osbohe株系根毛发育和根鞘形成受阻,与土壤颗粒接触减少,导致其抗旱能力大幅度降低。
图3. 根毛在水稻抗旱中的作用。(a)干旱处理前后野生型和OsRBOHE敲除突变体生长表型;干旱处理6天后根毛(b)和根鞘(c)表型。
综上,该研究揭示了OsRBOHE在根毛形成和分蘖中的作用及其对抗旱性、低磷土壤旱作条件下磷的获取和籽粒产量的影响(图4)。该研究为后续探究OsRBOHE基因在水稻种质间的自然变异,进行水稻抗旱性和分蘖性遗传改良提供重要基础。
图4 OsRHOHE影响水稻根毛形成、分蘖、磷吸收和抗旱性的作用模式图
南京农业大学资环学院博士研究生赵星宇为论文的第一作者,赵方杰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
文章链接:DOI: https://doi.org/10.1111/pce.15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