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田间地头种“梨”想,南农大院士团队这样选育“宝藏好梨”

时间:2024-07-22浏览:35

夏日炎炎,南京农业大学湖熟梨科技小院的试验示范基地里,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现代农业(梨)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张绍铃正和团队成员在田间地头忙碌着。走到梨树旁,张绍铃摘下一颗梨子,熟练地拿出随身携带的小刀切开查看梨子的成熟度,“像这样,里面种子是白色的,说明这颗梨还没有成熟。”

作为第一批国家级科技小院,这里保存着张绍铃院士团队从国内外引进的1400多份不同生态类型的梨种质资源。园区还栽培着国内外各种新优品种,如南京农业大学团队自主培育的“夏露”“宁酥蜜”“夏清”等。每年7—9月份,是梨的成熟季,也是基地最忙的时候。

丰收季一天尝几百个梨,中国梨首席这样做“品控”

走进基地,很快便能发现与别处的梨园不同,这里的梨树排列整齐,不少依托着“Y型”支架,顶上有挑高的细网。原来,搭架子有助于梨树塑形,张网则防止鸟类和飞虫破坏果实,不同的品种有不同的设施,尽可能让梨不受外界侵扰,健康成长。

身着白大褂、戴着草帽,张绍铃和团队成员正穿梭在基地里,查看各个品种梨的长势、性状。一圈跑下来,大家满头大汗,衣服也早已被汗湿。此时,正值梨的成熟季,每隔两三天,张绍铃就要到基地来瞧一瞧这些梨树。等到了丰收季,张绍铃一天甚至要尝几百个梨来做好“品控”工作。

1983年大学毕业后,张绍铃就和梨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一“结”就是40年。他创立南京农业大学梨研究团队,主持建成国家梨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等多个科研平台,率先破解梨树自花授粉不结实的产业问题,领衔完成国际首个梨全基因组图谱和蛋白组全景图谱,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实现了南京农业大学的梨研究从无到有、到国内一流、到世界一流的“三级跳跃”。

“从研一起,我就开始进行梨种质资源的生理性品质评价研究,探究气候环境对果实品质的影响,并提出解决的措施,今年已经是第七年了。”张绍铃团队的博士生严鑫参与了新品种品质鉴定的工作,在他看来,让所学得到应用,实实在在解决老百姓的问题,收获非常大。

红色的梨你见过吗?自主培育的新品种“宁霞”颜值爆表

“这是野生种‘杜梨’,因为具备抗病、耐寒、耐旱等特点,用作砧木来嫁接使用会扩大良种的适应范围。”从“砀山酥梨”“库尔勒香梨”“苍溪雪梨”“杜梨”“豆梨”到“夏露”“宁霞”,讲起基地里栽种的梨树品种,张绍铃如数家珍。

他曾走遍全国2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千方百计从全球搜集,慢慢积攒了1400多份梨种质资源,为梨的基因组测序和杂交育种提供了多样化的材料。

“夏露 ”

近年来,张绍铃团队的育种工作取得了快速进展,梨子大家族陆续添丁,青翠欲滴的“夏露”,汁多脆爽的“夏清”、脆嫩清甜的“宁早蜜”“宁酥蜜”,红润可爱的“宁霞”……各具特色。

梨树枝丫上,绿色的果实染了红霞,超高的颜值不免让人想要一尝为快。这是南京农业大学梨研究团队自主培育的梨品种“宁霞”。

“宁霞”

“市面上的梨很少有红色的品种。‘宁霞’最大的优点是颜色好看,品质也很出色,它的口感酸甜还带有香味。到8月底成熟时,梨的颜色会特别漂亮。”张绍铃介绍。

据了解,从杂交授粉到育成品种,一般需要12至15年的时间。“夏露”是张绍铃教授团队历经13年精心培育出的、适合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的优质品种。它具有个头大、果肉脆、汁水多、外观美、产量高等特点。

“夏露 ”

为梨家族描绘“族谱”,选育好吃、好看、易种的“宝藏好梨”

对于这位六旬院士来说,他的选育品质目标特别纯粹,就是选育出“好吃、好看、易种”的梨品种。要达到这样的目标,背后需要付出无数的心血。

梨属于典型的配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果树,必须配置授粉树或辅助授粉才能保障产量,大大增加了梨园管理难度及成本。20世纪90年代,张绍铃解析了梨自花结实与不结实性机理,创立了规模化鉴定梨自花结实性种质和S基因型的技术,并创建了基于S基因型配置授粉品种的技术体系。在此基础上,发明了梨自花结实性种质创新方法。育成了“宁酥蜜”等自花结实性新品种。

张绍铃牵头组织由中国、美国、日本等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梨基因组研究组,推动基因组测序工作实施,2012年,率先绘制完成了世界第一个梨全基因组精细图谱。“我们为来自全世界不同生态类型的113份代表性梨种质资源建立了‘户口本’,还精确定位了决定梨花期、果实大小、性状、色泽、糖酸等重要性状的基因,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他还带领团队发明了“梨树液体授粉技术”,解决了常规果树液体授粉中花粉活力下降快、分散不均匀等诸多实际问题,梨园授粉效率比传统人工点粉提高30倍以上,降低了生产成本。

“这两年,我们又将无人机技术引入到液体授粉中来进一步降低劳动成本。”张绍铃说,除了收集引进保存种质资源,从中挖掘抗病、优质的资源作为亲本材料,团队也正在开展相关理论研究,利用种质资源培育更好的品种。

通讯员 王璐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于露/文 王玉秋晨/摄

(部分图片为学校供图)

【现代快报】田间地头种“梨”想,南农大院士团队这样选育“宝藏好梨”

原文链接:

https://app.xdplus.cn/xdkb/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39/55254.html?isShare=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