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上午,江苏“头雁”集体思政教育活动走进雨花台烈士陵园。南京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丁艳锋以“弘扬雨花英烈精神,做乡村产业振兴的领头雁”为题,讲授微党课。江苏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南京农业大学党办、校办、宣传部、教务处、社会合作处、农学院、植保院、园艺学院、动科学院等为项目培育提供支撑的部门学院负责同志共同参加了活动。
纪念碑前,一堂红色微党课正在进行。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的集中殉难地,自1926年至1949年,在雨花台牺牲的烈士数以万计,目前已知姓名的只有1519位,大部分是无名烈士。“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很多南农先辈奋不顾身投入民族解放事业。在雨花英烈中,就有我们的校友成律,是那个年代青年学生的杰出代表。”现场授课中,丁艳锋和学员们分享了校友成律舍生取义的感人事迹,激励学员们要学习英烈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勇担头雁使命,成为引领力、支撑力、带动力强的江苏乡村产业振兴头雁,更好服务乡村振兴、助力农业强国建设。
丁艳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首届“头雁”培养基础上,学校今年在课程设计、指导教师配备等方面,探出新路子,尤其在形势分析和政策培训上,更加紧贴市场需求,拓展头雁学员全面素质,更好形成凝聚力和战斗力。对农业上的新质生产力,在丁艳锋看来,乡村振兴产业带头人就是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优良载体,他希望借助头雁活动,尽快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为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贡献力量。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迫切需要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用凸显的人才队伍。”江苏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副处长夏小江表示,希望通过“头雁”项目打造一个能给新型经营主体提供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的培训平台,通过持续政策支持,最终打造能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头雁”队伍,以此辐射带动更多经营主体形成“雁阵”,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对于此次培训,南京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乡村振兴学院)党总支书记夏拥军期望,每位学员都能成为课堂主角,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他介绍,学校一方面着力创新培育模式,建立满足培育需求的“教师团队”“帮扶团队”“管理团队”,精心设计线下精品课,为学员开设金融沙龙等附加内容,满足学员对融资担保知识和政策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为营造更加和谐的互动学习生态,学校还倾心打造线上资源整合方案,调配千余门优质课程,为项目班量身塑造专属云端学习殿堂,更好满足学员个性化学习需求。
学习技能,锻造本领,最终目标还是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对于行之有效的增收举措,很多学员已经有了新思考,也提出不少可借鉴的学习方式。本届学员代表,徐州优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高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同时紧贴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瞄准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提高其附加值。“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中强调,要持续壮大乡村富民产业,支持农户发展特色种养、手工作坊、林下经济等家庭经营项目。”本届学员代表,宿迁市宿城区中扬镇小胖丫家庭农场负责人张志刚表示,作为此次参培人员,一方面可以利用培训中学到的农技知识,帮助农民拓宽种植模式,发掘初级农产品深层次经济价值。同时也可通过参与或创建产业联盟,推动县域内产业融合和空间布局优化,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酒香也怕巷子深,产品好,还要善吆喝。对困扰很多学员的“包装”意识,张志刚建议,要集合力量挖掘产业经营增收潜力,提升农业产业链附加值,特别是要继续探索创新农村土味文化和闲置资源利用,在展现美好乡村、讲好农民故事中,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据悉,本次集体思政教育活动是由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和南京农业大学共同策划实施,旨在坚持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充分挖掘和运用江苏特别是南京的红色资源,在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养中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理念和要求。在江苏头雁培育过程中,南京农业大学坚持把思政和品德塑造作为重要内容,既植入思政课程,也提出了课程思政的要求,通过头雁培育的形式和内容创新,力争为江苏培养政治过硬、品德高尚、技能超群、理念先进的爱国爱家的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队伍。(鲁韦韦、梁晓、郭蓓)
原文链接:
https://jsnews.jschina.com.cn/zt2023/touyan/news/202403/t20240314_337653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