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我校沈其荣院士团队李荣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Predatory protists reduce bacteria wilt disease incidence in tomato plants)。该成果证明了捕食性原生动物通过直接和间接作用减少病原菌降低番茄青枯病发病率,揭示了捕食性原生生物消减番茄青枯病的新机制。该研究将为日后利用原生生物构建绿色农业管理方式提供依据。
土壤微生物受到捕食型原生生物的影响。然而,我们对施肥方式如何影响捕食型原生生物与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进而影响植物病害的发生知之甚少。本文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即化肥、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对根际微生物互作关系的影响以及其与番茄枯萎病的偶联关系。研究发现,根际捕食型原生生物与细菌的互作是施用生物有机肥降低番茄青枯病发生的重要驱动因素。其中,捕食性原生动物通过直接降低病原菌数量和间接增加抑制病原菌的功能微生物协同降低番茄青枯病发病率。由此,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生物防控策略,将有助于未来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我校资环学院钟山青年研究员郭赛为论文第一作者,李荣教授为通讯作者。团队沈其荣院士、熊武教授、刘红军副教授、邓旭辉讲师、陶成圆青年研究员、博士生焦子轩、硕士生阎志广、本科生闫欣悦,荷兰乌特勒支大学George Kowalchuk教授和瓦赫宁根大学Stefan Geisen助理教授均参与了该项研究。该研究同时得到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全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45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