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复信北交大肯尼亚留学生及校友代表在南农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

时间:2024-01-27浏览:1330

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北京交通大学肯尼亚留学生及校友代表,鼓励他们继续为中肯和中非友好事业发光发热。作为教育援非的重点高校,南京农业大学从2003年起招收肯尼亚留学生,其中我校首位留学生博士即为肯尼亚籍。截至目前,南京农业大学已培养肯尼亚校友78名,在读学生44名。习近平总书记复信内容也在南京农业大学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

副校长朱艳表示,南京农业大学作为留学生教育近70年历史的农业高校,教育援非也走过30年历程。我们要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复信中对来华留学事业和教育对外开放的殷切期望,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我们要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继续发挥学校教育国际化的人才培养优势,为“中非命运共同体”培育更多知华友华农业人才;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和特色,打造教育援外“新平台”,为“世界零饥饿”提供更多“南农智慧”。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港澳台办公室)、国际教育学院(密西根学院)党总支书记陈杰表示,我们将抓住历史机遇,加强“留学南农”品牌建设,探索具有“世界眼光、中国特色、南农品质”的“知华、友华、爱华”国际人才高质量培养模式,为提升中非友谊与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港澳台办公室)、国际教育学院(密西根学院)处长石松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复信是对来华留学生工作成果的高度肯定。我们要不断深耕教育援外品质,不断构建从生源质量到毕业质量全过程的国际学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不断夯实国际人才高质量培养基础,让南农成为更多非洲学子来华学习的“第一选择”。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港澳台办公室)、国际教育学院(密西根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童敏表示,作为长期从事来华留学教育管理的一员,在备受鼓舞的同时,更感重任在肩。未来,学校将重点实施“123”国情农情教育建设专项,不断提升“留学南农”品牌的内涵建设。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港澳台办公室)、国际教育学院(密西根学院)副处长李远表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做深做细做实教育援外和孔子学院工作,做好中肯和中非友好合作的建设者和传播者。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高彦征在环境污染防治的科技研发领域中指导了多位肯尼亚留学生,其中多名学生已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现已回到肯尼亚高校任教。他表示,中肯间的合作共建是双方不断成就的过程,中方用良好的科研条件培养了高素质肯方科技人才,肯方留学生丰富了异域风土文化,中肯双方文化交流互鉴,科技创新合作。这一过程不仅是学术思想的碰撞,更是人文情怀的融合交流。面对未来,我非常期盼能有更多的肯方留学生来华开展科技交流,共同为中肯合作和“一带一路”倡议贡献力量。

2021级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肯尼亚硕士留学生约翰•马克(John Mark)感谢中国政府提供来华学习机会。他说,未来,将利用在中国学到的知识技能,投身两国合作,为实现“一带一路”的壮丽画卷和中肯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宏伟蓝图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2级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肯尼亚硕士留学生迈克•穆拉提(Michael Mulati)表示,将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传承肯中友谊,讲好非中友好故事,为推动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做出更大贡献。

近日,习近平主席复信肯尼亚留学生及校友的消息传回肯尼亚后,埃格顿大学孔子学院师生围坐在一起,畅谈进入孔子学院学习生活后的收获,并一致表示要努力学好中文,当好中肯友谊的使者。

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刘玉涛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复信极大地鼓舞了在肯尼亚从事中非友好事业的孔子学院教职工。我们将牢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光荣使命,为深化中肯教育、文化和农业合作交流做出更大贡献。

孔子学院中文教师李学敏表示,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中文教学和中肯文化交流工作中,培养更多的汉语人才,为促进中肯两国民心相通贡献自己的力量。

孔子学院本土教师摩斯琳•娜斯卡(Mercyline Nasike)表示,将利用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学,让更多的肯尼亚学生了解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

孔子学院学生戴维德·伊融古(David Irungu)表示,将珍惜在孔子学院的学习机会,努力学好中文,将来争取到中国留学,为肯尼亚社会经济发展和肯中友谊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