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夏文燕
与马儿一起上课,这样的课堂你见过吗?近日,南京农业大学的一门动物医学课程变身“网红课”,吸引校内校外同学慕名而来。
开设这门课的,是一位留学归国的“90”后老师--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临床兽医系副教授王炜晗,将古老的马的临床兽医学打造为受年轻人喜爱的现代动物医学“启蒙课”,不仅提升了教学效果,还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加入动物医学研究领域中。
古老又常新的马医学
兽医学科的发展,不论中外,最早都是从研究马开始的。
“在蒸汽机被发明之前,不论在军事、交通还是农耕领域,马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人类文明发展起到很大作用,是人类的好朋友。”王炜晗说,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马在军事等领域中的地位逐渐被取代,国内马的临床兽医学受重视程度逐渐降低,虽然在国内的兽医学教材中还能找到不少关于马的内容,但是存在信息陈旧、长期不更新的现象。
如今,马在体育、文化、旅游等方面又焕发了新生机。参与马术运动的人越来越多,全国各地各个级别的马术比赛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所以,在王炜晗看来,马的临床兽医学既古老又年轻。
“高校在临床兽医人才培养中,也应该从社会的需求着手,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做好产学研融合。”王炜晗说,虽然社会对马的临床兽医需求量不大,但是这个行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却很高,这就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先要成为“马语者”
说到这里,想必不少人会好奇,马的兽医教学该从何开始呢?王炜晗表示,首先要教会学生们如何“听懂”马在“说”什么。马虽然体型庞大,但是内心很敏感。而且生病以后不会像人一样直接告诉医生哪里不舒服。兽医只能通过马的方式来“倾听”,只能通过更加细致的检查才能找到诊断疾病的蛛丝马迹。
“让学生学会识别马常见的一些行为特征,比如什么情况下马儿是高兴的,什么时候是生气的,什么时候是紧张的,要逐一弄清楚马的一些肢体语言,这样让学生更了解马的习性的同时,也能保证他们接近马时的安全性。掌握了这些最基本的技能以后才会对学生开展更加深入的临床诊疗训练。”
目前,南京农业大学已开设与马相关的本科生课程包括《养马与马术》《马病学》,研究生课程《马病专题》。2019年启用的桦墅教学科研基地是专门针对学生缺少实践机会和动手能力而建立的,大部分与马相关的配套实操课程在这里开展。此外,南农还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多个马的临床技能实习基地,进一步丰富了同学们对马的临床病例的学习机会。
王炜晗在教学时坚持先进的教学理念,培养同学们更好的学习习惯。“在整个马病诊疗实践过程中,我们需要每天巡视马房,自己去发现问题并尝试利用学到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学习方式由被动转为主动。遇到问题老师也不会很快抛出答案,而是引导我们去探讨和思考,这样学到的知识也会印象更深刻。”南农2019级动物医学专业周欣谈及自己上课的感受时说。
同学们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了自信,拓宽了未来职业规划。周欣感触:“以前觉得自己个子小、力气小,完全不能从事大动物方向,实习后发现马是非常温顺、可爱又聪明的动物,只要熟练掌握了技巧后,其实我也可以很轻松地控制好一匹高大的马。”
拓展马的临床科研
动物医学一直是南京农业大学的王牌优势学科。在2023“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江苏高校有3个学科排名全球第一,南农兽医学学科就是其中之一。
当年,还在美国攻读临床兽医学博士学位的王炜晗就感受到了南农兽医学学科在全球的影响力。
“在美国读书时,我就对马非常感兴趣,知道南农在马的研究领域有着很深厚的底蕴。我也认识该领域南农的很多杰出校友,他们非常有影响力。毕业后回国发展,了解到南农还专门建立了马科学研究中心,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聚焦马的科研基地。”王炜晗说,自己没有丝毫迟疑,回国后就坚定选择在南农发展。
除了开展马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王炜晗所在的马科学研究中心也为社会提供马病临床诊疗服务。团队成员已经先后实地接诊或远程指导处置各类马匹疑难病例逾百例。值得一提的是,王炜晗去年还作为国内马病专家服务杭州亚运会,为亚运会马术比赛项目提供马匹医疗保障。未来研究道路上,王炜晗表示,自己将积极拓展资源,加强对外交流,创新课程设置,不断优化马产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深入马的临床科研的同时做好社会服务。
原文链接:
http://www.jskjb.com:8081/xpaper/news/120418/132043/144965-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