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召开2023年度南京农业大学社会合作创新发展大会

2024-01-08 来源:社会合作处、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办公室 作者:宣传部 社会合作处 图片:胡潇 社会合作处

为深入实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科技赋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业科技资源聚集、转化和应用,强化产学研深度合作,加快建设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1月7日,学校在学术交流中心召开2023年度南京农业大学社会合作创新发展大会。会上,宁香粳9号、水稻新品种W088、水稻机插缓混一次施肥技术等“十大农业科技应用成果”正式对外发布。开幕式由学校党委副书记吴荣顺主持。

校党委书记王春春在致辞中表示,社会合作是高校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和办学影响的综合体现,是“校—地—企”深化科教融合、产教融汇的重要手段。立足新发展阶段,南农将和合作伙伴携手并进,一是立足人才振兴,以坚定责任感培养新农人头雁队伍。建立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全覆盖、多层次、个性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促进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扎实培养学得好、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二是坚持自立自强,以坚实的毅力勇攀科技创新高峰。充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区域发展需求和产业需求,加快支撑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推动校企共建高水平科研平台,实把科技竞争力转化为强农富民的实际生产力。三是坚持强农兴农,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推广机制。大力发展县域产业联盟,充分发挥新农村服务基地作用,把综合示范研究院做强,把特色产业研究院做精,不断发展壮大地方优质特色产业,持续推出一批在全国叫得响、在地方推得开、在老百姓心中有影响的社会合作新方案。

会议发布了学校2023年“十大农业科技应用成果”,分别为宁香粳9号、水稻新品种W088、水稻机插缓混一次施肥技术、水稻无人机智慧施肥技术、大豆苗期病虫害种衣剂拌种防控技术、“菌—矿—肥”新型土壤修复剂应用技术、国际足联标准运动草坪综合管理技术、功能性百合新品种与绿色栽培技术、河蟹新品种:中华绒螯蟹“金农1号”以及细胞培养肉创制和产业化核心技术。这些成果充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区域发展需求和产业需求,聚焦作物生产、农业资源环境、植物保护等农业关键领域,通过创新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丁艳锋表示,此次学校发布的“十大农业科技应用成果”,是为应对农业强国建设、国家种业振兴等重大战略需求,依据成果的创新性和可应用转化性等综合评选而出的,旨在引导农业科技的研究创新以应用转化为导向,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质量,让成果真正地走出实验室,走向大地、走向百姓,通过向市场企业积极推广,通过政产学研的全面合作服务,助力科技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会上,南京农业大学与现代牧业(集团)有限公司、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战略合作签约,与江苏百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江苏新申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华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泰州泰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烟台金海药业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签约。

主旨报告环节,江苏省原副省长、省政协理论研究会会长徐鸣,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教授盖钧镒,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波大学教授陈剑平分别围绕《AI与农业:政教企跨界协作的未来》《大豆产业科技与产教融合》《政府“软投入”推动乡村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乡村小微企业创新发展计划(清远模式)》等主题作了报告交流。

下午的高峰论坛和发展论坛由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董维春主持。地方政府、企业代表、高校专家进行了论坛交流,南京农业大学定点帮扶的贵州省麻江县和南京、连云港等国家农业园区的代表进行了项目和成果推介。

现代牧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孙玉刚、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姚宇、我校教授朱晶、泰州市兴化市副市长王晓秋、全国乡村文化产业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蔡恒分别作《校企合作共发展产教融合谱新篇》《华设设计集团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粮食安全:转型挑战与发达地区新作为》《科技先行结硕果 创新合作谱新篇》《把新农科论文写在乡村振兴大地上》专题交流。

贵州省麻江县政协副主席张克兰、南京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发展规划部副部长杜川、南京市高淳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孔令胜、江苏连云港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理办公室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倪敬翔分别对贵州省麻江县、南京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南京市高淳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江苏连云港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进行推介。

江苏省科技厅,南京市农业农村局及兄弟高校的相关部门负责人,涉农头部企业50余家,江苏“头雁”发展联盟成员58家,各类农业园区10余家,学校各职能部门和学院负责人等共260余人参加会议。

审核:吴峰 赵烨烨

校对:胡晓璐

编辑:王璐

阅读次数:132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