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30日,中国作物学会智慧农业专业委员会(下称“智慧农业专委会”)第二届学术年会暨粮食安全与智慧育种创新论坛、智慧农业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会在南京农业大学召开。全国政协科教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民盟中央副主席、自然资源部原副部长、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研究院院长曹卫星,中国作物学会秘书长、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刘录祥,中国作物学会副秘书长程维红,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杨树兵,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董维春、王源超,河南科技大学副校长侯小改,山西农业大学原副校长杨武德,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助理曲瑛德等出席会议。全国5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200多位代表参加了大会。我校副校长、智慧农业专委会会长朱艳主持智慧农业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会。
在粮食安全与智慧育种创新论坛上,王源超代表智慧农业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南京农业大学致辞。他希望智慧农业专业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彼此间结成紧密的命运共同体,携手在深化农业基础学科科技创新,破解农业“卡脖子”技术难题,共同在助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上展现更大作为。
刘录祥代表中国作物学会致辞。作为中国作物学会最年轻的分支机构,刘录祥充分肯定了智慧农业专委会自成立以来所取得的各项成绩,他期望智慧农业专委会在推进我国作物科技领域的智慧农业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及其产业发展方面起到领头羊的作用。
程维红宣读了《关于同意成立中国作物学会智慧农业专业委员会专项工作组的批复》。会议成立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乡村振兴、校(院)企协同与产业发展3个专项工作组,为今后更系统深入地推动智慧农业专委会工作提供了有效支撑。
南京农业大学曹卫星教授,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多伦多大学陈镜明教授,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Zhiwu Zhang教授,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杰出科学家Jose Crossa教授,巴基斯坦真纳大学Awais Rasheed教授,南京大学张永光教授,中国农业大学王喜庆教授,华中农业大学郭婷婷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李慧慧研究员以及百奥云数据首席执行官王冰冰等10位学者围绕作物生长监测预测、高通量表型监测、智能设计育种等主题作大会特邀报告。
在智慧农业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会上,董维春希望各位专家学者能够分享个人的学术成果和宝贵经验,激发更多创新思维和育人理念,共同探讨智慧农业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最佳路径,为推动农业领域的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他作题为《新农科: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的报告,提出新农科是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新对话,中国新农科发展应借鉴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结合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加强理论创新,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持。
杨树兵表示,江苏省教育厅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智慧农业交叉学科的发展,希望学校继续聚焦农业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通过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慧种植、智慧园艺、智慧养殖等关键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培养复合型交叉型人才。
朱艳作题为《新农科背景下智慧农业交叉学科建设实践与思考》的报告,介绍了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学科发展历程与最新进展,分析了智慧农业交叉学科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从领军人才加创新群体的团队模式、本硕博立交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顶天立地的技术创新与应用模式、多层多元的产学研协同模式、国内外兼容的平台基地建设模式等方面,提出了智慧农业新农科的未来发展目标与努力方向。
曲瑛德作题为《面向2035的农业新型前沿交叉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的报告,提出了我国农业新兴交叉前沿学科发展在“国家战略—人才培养—知识生产”三维视角下的重点发展领域,探讨了智慧农业建设发展呈现的主要问题,并从处理好五个关系给出了智慧农业交叉学科的发展建议。
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分别围绕各自学校交叉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分享了经验与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