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农业大学为棉花定制质产协同提高新方案

2023-11-12 来源:新华网 作者:胡伟 刘志涛 图片:

11月7-8日,农业农村部2023年农业主推技术“麦(油)后棉现蕾-成铃-吐絮”三集中“质产协同栽培技术”应用现场测产观摩与座谈会在江苏顺利召开。国家棉花产业体系、农业农村部农技推广中心以及项目组领导专家先后观摩了兴化市安丰镇小麦后棉花和大丰区稻麦原种场盐碱地大麦与油菜后棉花技术应用现场,专家组对南京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生理生态与生产管理团队麦(油)后“三集中”质产协同栽培技术应用成果进行验收,在前茬小麦、油菜分别达到477.3kg/亩、253.7kg/亩的示范地进行现场估产,八五折籽棉产量分别达到357.9kg/亩、343.4kg/亩。

如何解决粮棉争地矛盾,实现麦(油)后棉花轻简高效栽培和产量品质协同提升?南京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生理生态与生产管理团队负责人周治国教授介绍,团队立足于植棉全程机械化轻简高效生产方向,提出了解决麦(油)后棉量低质劣问题的技术路径,推出了麦(油)后棉集中成铃-吐絮质产协同“生育调控、株型调控、养分调控”核心调控技术,表示麦(油)后棉籽棉产量4500kg hm-2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在长江流域棉区近10年来示范的攻关成效显著。周治国强调,该技术2013年始在江苏棉区集成应用,开创了长江流域棉区机械采收的先河,其后在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推广,使得麦(油)后棉避开了病虫害高发期,实现减肥20%以上,且棉花质产协同提高。

全国农技中心经作处副处长陈常兵充分肯定了技术的先进性,并以该技术推广成效为切入点,鼓励各位专家加强交流、精诚合作,充分发挥棉花先锋作物优势,向生态脆弱区要土地,助力恢复内地植棉面积,稳定我国棉花种植区域“三足鼎立”均衡发展局面,为稳定国家棉花生产贡献技术力量。

“长江流域棉花生产更加需要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把握新机遇,利用好独特的生态优势,产学研密切融合。”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首席、农业农村部棉花专家指导组组长、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李付广研究员指出,麦(油)后“三集中”质产协同栽培技术充分利用长江流域棉区温光资源,挖掘产量潜力尤其盐碱地的产量潜力,有效缓解了长江流域粮棉争地矛盾,为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李付广号召各位专家要加快技术研究创新,用技术支撑棉花绿色、高质发展,助力长江流域植棉面积恢复和机械化水平提升。

在随后的座谈会上,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党委书记庄森表示,本次观摩会是聚焦棉花产业关键问题,共探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新密码的盛会。麦(油)后棉现蕾-成铃-吐絮三集中质产协同栽培技术的应用是对棉花轻简高效和高产高效发展目标的生动实践,是对棉花生产安全大局的有效坚守,他号召棉花科技工作者紧密合作,为推进棉花生产的绿色化、机械化、智能化发展,为服务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贡献“棉花科技创新”力量。(胡伟 刘志涛)

原文链接:

http://js.news.cn/20231111/3dd82359b218412e82b1dfa312a377c2/c.html


审核:许天颖

校对:王子睿

编辑:俞佳宁

阅读次数:26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