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山新闻】文保升级,文物“活”起来!南京市级文保单位已达四百余处

2023-10-22 来源:紫金山新闻 作者:王峰 图片:

六朝古都南京,文物兴盛,处处是历史浸染的痕迹。日前,南京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共计新增58处。距离南京上一次公布市级文保名单至今已近11年,这份名单的出炉,将从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角度,再次彰显南京对文物遗迹的挖掘、整理和利用。

明城砖官窑场遗址发掘现场。南京市考古研究院供图

明城砖官窑场遗址发掘现场。南京市考古研究院供图

新增58处,全面反映南京灿烂的文化

入选第五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共有69处,其中,新增58处,另有扩展项目8处和名称调整3处。至此,南京市级文保单位已达四百余处。

据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新晋的南京市级文保,有的是区级不可移动文物,有的是考古新发现,因为意义重大,直接晋升。这批文保被分为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大类,全面反映南京灿烂的文化。

排在首要位置的是古遗址,老虎山采石场遗址、明城砖官窑场遗址和金陵驿旧址(文天祥题诗处)3处入选。“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这是文天祥在南京留下的笔墨。列入古遗址中的金陵驿旧址与文天祥题诗处有关。祥兴二年(1279),坚持抗元的文天祥寡不敌众,在广东被俘,在被押送至京城的路上,曾被羁押在金陵驿。面对斜阳衰草、断壁残垣,文天祥不由写下了沉郁苍凉、寄托亡国之恨的诗篇。位于鼓楼区老虎山金燕路山麓的老虎山采石场遗址,共有8个文化堆积层,经考古和文献证实,集庆门段城墙的部分石料就来自这里。

古墓葬共有6处入选,包括板仓二号失考墓、临安公主墓、西天寺宋墓、贝琳夫妇墓、怀庆公主墓和义气墩;竺桥、凤凰桥、黄氏支祠、还阳泉、金庄宋元祐井等5处入选古建筑类市级文保;乾隆“第一金陵明秀山”碑和刘公村龟趺则归于石窟寺及石刻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最多,共有42处。此外,从文保所处时代可知,这批市级文保最早年代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南唐、宋、明、清等时期,也都有代表性文物遗迹入选。

业内专家表示,由该名单可以发现,南京的文物保护已步入一个应保尽保的全面保护时代,即不以“年龄”大小为标准,只要有文化、艺术、历史价值就行。

南京长江大桥。资料图片

南京长江大桥。资料图片

最“年轻”,南京长江大桥文保级别提升

随着南京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出炉,南京长江大桥也由此成为最“年轻”的南京市级文保单位。它的入选,让人既感意外,却又在意料当中。

2014年7月入选不可移动文物;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2018年1月入选“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南京长江大桥早就是一处高等级的“文物”。正如南京文史专家杨新华所说,它对于中国桥梁史来说意义重大。小到一颗钉子,大到公路铁路承重的数据,都是我国技术人员自主生产设计的。更重要的是,它还是一处难得的活文物,依然是交通枢纽。

南京长江大桥此次晋升为市级文保则是众望所归。据了解,早在2009年,南京长江大桥就申报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却因种种原因没能入选。在此之后,由于文物保护属地管理,而大桥跨越了南京的鼓楼、浦口两区,它被分段公布为区级文保单位。2016年10月,集荣耀与伤病于一身的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进入封闭维修改造阶段,其公路桥维修文物保护项目则成功入选第五届“全国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

“这是中国文物保护工程领域的最高奖项。”据南京长江大桥文物保护设计项目负责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导师淳庆教授介绍,在20多个月的维修改造期间,大桥的保护与利用、继承与创新,一直是他必须平衡的一项使命。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文物保护设计方案长达几百页,使用材料更具兼容性、可逆性和协调性。“我们要认识到科学发展的时代局限性,给未来文物的保护修复留下可操作空间。要尊重历史,做科学合理的保护,最大限度地保证文物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淳庆说。

南京农业大学主楼。资料图片

南京农业大学主楼。资料图片

发掘艺术价值,让藏在学校里的文保走向大众

此次入选南京市级文保的南京农学院旧址,也是较为年轻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据了解,在南京农学院旧址上,目前尚存的建筑群由南京农业大学主楼、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和第一二三幢学生宿舍组成。其中,最具有标志性的建筑是南京农业大学主楼,已走过将近70年的风风雨雨,并曾列入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单。

这些建筑均为著名建筑学家杨廷宝设计。据杨廷宝研究专家、东南大学教授黎志涛介绍,上世纪50年代,杨廷宝指导进行了一系列校园教学楼的设计。

“从空中俯瞰,它就像一架展翅待飞的飞机,静静地栖在宽广的草坪上;顶端的红星在阳光下更是熠熠生辉,十分醒目。”南京农业大学主楼打破了传统古典建筑一贯的对称结构,飞檐翘角,上覆绿色琉璃瓦,周身包裹着暗灰色的方砖,显得厚重庄严,但由于有幽静清雅的环境相衬托,又显得古朴而典雅。在黎志涛看来,该建筑很好地将新的形式与传统建筑语汇进行了融合。比如,入口设门斗,上为五开间牌楼,入口一侧楼梯顶部设重檐十字脊绿色琉璃瓦屋顶,其余教室部分都为平顶,只是以绿色琉璃瓦檐口加以呼应,而整座建筑物的外墙都用青砖清水砌筑,仅檐下及柱枋用水泥粉面,并做出额枋、柱头、霸王拳等装饰纹样。

对很多人来说,该建筑还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为什么主楼的一楼不是一楼?为什么所有的一楼都不在同一个平面上?据黎志涛介绍,其时,顺应国家主要任务从农业经济向工农业并举转变,杨廷宝的设计视角,从与单体建筑直接关联的微观环境拓展到了宏观环境的关注上。南京农学院旧址建筑即顺应其地形起伏变化,将“一”字形平面的底层,处理成三个不同的标高,使建筑物的轮廓和周围的地形、山势互相呼应。此举同时也最大程度减少了填、挖土方工作量。

贝琳墓。受访者供图

贝琳墓。受访者供图

考古新发现,助力文化遗产直接晋级

由90多座窑和大量相关窑业遗迹构成,发掘揭露了其中16座窑以及窑业相关的建筑基址、砖坯晾晒场、排水系统、交通水系等,出土大量带有“应天府”“上元县”等铭文的城砖……作为南京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栖霞区官窑山大型明代砖窑遗址的发掘,曾入围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候选项目。

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并聚全国之力,用二十余年完成了南京城宫城、皇城、都城、外郭四重城垣的建设,让中国古代城垣发展到达了巅峰。南京城是如何建造?如此高规格、巨量的城砖,是在哪里烧造?又是如何运输?南京市考古研究院相关专家认为,官窑山官窑遗址发现,成为明南京都城考古工作的一项突破性成果:其遗址城砖规格与现存南京明城墙砖相同,铭文也可在城墙砖中找到实例,从文献和考古发现确认该类砖为明初烧造,为营建南京都城之用。

考古的新发现,同样将古墓葬类中的西天寺宋墓、贝琳夫妇墓等送进市级文保。

2015年,西天寺墓园发现了一座南宋墓葬。平面略呈“凸”字形,墓的前壁为仿木建筑结构,开拱券门……这是北方才有的一种墓葬形式,为什么会在南京出现?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王宏当时担任考古领队,他通过墓志及出土的一件直径达47厘米巨大铜镜的铭文,判断墓主是南宋绍兴年间御前中军统制高姓武官,是从北方来的,其所处时代基本与秦桧同时;但从墓葬形制上看,又迥异于南京此前发掘的秦桧家族墓葬。“这种差别不仅仅是南北的差别,更是文武之别。”王宏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到,跟随赵构南渡的北方武将死后虽然葬在南方,但其墓葬形制却还是按照北方的规矩,采用北方的葬俗。大宋王朝重文轻武,其差异性在墓葬中依然突显。

贝琳夫妇墓位于南京南站南侧、宏运大道北侧,在一片家族墓地中,两座主墓形状比较特别,分别呈半圆形、圆形,有点天圆地方的感觉。出土墓志显示,墓主贝琳是明代一位很有成就的天文学家,曾任南京钦天监副。此外,考古人员从保留在南京乡土文献中的贝氏家谱中获知,明代万历年间,为了凝宗聚族,贝氏子孙第二次修家谱,请名人为其三代先人立传,主墓旁边另有12座墓,则是后来才陆续埋葬于贝琳墓周围。中西文化交流及科技史中不乏对贝琳著作的记载,但鲜有对贝琳其人及家族的研究,其发掘对于研究贝琳及其家族史意义重大。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峰

原文链接:

http://m.zjsnews.cn/news/6109308678976700963



审核:许天颖

校对:裴古丽

编辑:俞佳宁

阅读次数:42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