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农大团队培育的新品柿子研讨会上惊艳全场——

【南京日报】咬上去脆如苹果 尝一下甜似哈密瓜

2023-10-11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李花 图片: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渠慎春教授带着学生到种植基地进行技术指导。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李花 摄

本报讯(记者李花)咬上一口,脆的、甜的、多汁的,有苹果的脆、有哈密瓜的甜!10月9日,在江苏省甜柿产发展研讨会上,南京农业大学渠慎春教授团队培育的新品柿子——太秋甜柿惊艳全场,完全颠覆大众“柿子要拣软”的认知。

“来尝尝太秋甜柿。”手中的太秋甜柿呈扁圆形,放在手心里捏握一下,硬邦邦的,与普通柿子成熟后的绵软不一样。用刀切开,果肉橙黄,咬上一口,惊艳了舌尖:吃起来像苹果,有哈密瓜的清香,汁水饱满像梨。

俗话说,“柿子要拣软的捏”,这种柿子颠覆了大家的传统认知。工作人员说,这种柿子叫“太秋甜柿”,是柿子的新品种,“吃硬不吃软”。

培育出这么好吃的柿子,背后都经历了什么?中国园艺学会柿分会副理事长、江苏省特色果树重大农推项目首席专家、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渠慎春告诉记者,十年磨一剑,大家齐心协力,靠着耐心和耐力“修成正果”。

“我们是研究农业的,满脑子想的是如何生产高品质产品。”10多年前,渠慎春教授在一次国际交流中接触到太秋柿子这个品种。“口感如此之好,营养如此丰富,定会成为我国大众喜爱的果品。”就这样,渠慎春团队开始了该品种的开发之路。

“长江中下游是我国柿子的主产地,总体来说,这个区域的气候很适合柿子的生长。”团队成员余心怡告诉记者,虽然气候适合柿子生长,但让太秋柿子在这里“安居”是需要改良和培育的。

“这个过程很艰辛。其中,太秋柿树嫁接需要的砧木让团队煞费苦心。”说起培育过程,渠慎春教授滔滔不绝。他说,柿子的常用砧木为君迁子,但以太秋为代表的优质甜柿品种与君迁子不亲和。“为太秋找砧木,犹如为其找对象。”团队先选用了全国通用的广亲和砧木——大别山小果甜柿,但该砧木在江苏地区表现生长势弱、抗病性较差。

“那几年,我们常常在全国各地的山间‘游荡’,采集野生柿资源,通过生长发育、抗病性、种子易获得性、嫁接亲和性以及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渠慎春坦言,多次失望沮丧后,他们在南京的紫金山找到了惊喜,“可谓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团队从52种野生柿资源中筛选出适宜本地气候条件的砧木—钟山1号。

这种口感超好的柿子啥时候才能“飞”入寻常百姓家?记者了解到,太秋甜柿的培育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突破了3个关键性技术。

近几年,渠慎春团队先后在江苏省推广建设甜柿生产示范基地58个,其中南京市12个。团队先后从国内外引进早秋、甘秋、贵秋、大秋、阳丰、富有、夕红、辉太郎、太丰、夕红等甜柿优良品种32个,经过几年的引种实验筛选,初步筛选出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的甜柿优良品种大秋、辉太郎、阳丰、太丰、夕红等5个。

“相信随着种植的推广、技术的不断更新,‘柿’业会越来越好,预计3—5年,这种‘果品新贵’会成为大家果篮里的常客,让大家的日子越来越‘甜’。”渠慎春信心十足。

原文链接:

http://njrb.njdaily.cn/h5/html5/2023-10/11/content_58_111944.htm


审核:许天颖

校对:俞佳宁

编辑:裴古丽

阅读次数:62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