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图片新闻

【半月谈】左亮、包平:翻开方志,探源“土特产”

2023-06-01 来源:半月谈 作者:左亮 包平 许天颖 图片:

作者:左亮 包平 许天颖

方志是全面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其中,方志物产史料记载了不同地域特性、自然禀赋的特色农业品种。利用好方志物产史料,有助于从历史深处探源,推动乡村振兴。

方志物产史料价值大

古代方志对物产的记载,大体包括物产名称、时间、产地、性状、功效、相关人物与典故、引书等内容。如南宋《景定建康志》曾记载当时南京地区出产的一种鹿梨:“江宁府出一种小梨,名鹿梨。叶如茶,根如小姆指,彼处人取其皮治疮癣及疥癞,云甚效,八月采。”

地方志中的物产篇目,具有很强的“方土观”和“地域意识”。它对物产的记载强调属地原则,突出在地特征。在方志物产史料中,作者往往对当地的特色产品资源承载的历史典故、文化渊源、命名特点以及民俗礼仪等加以详细描写,记载一地如何利用物产“物、事、礼、人”的综合体特性,在人情事理与物“情”物“理”之间构建关系,形成浓厚的乡土羁绊。

一方水土造就一方物产,重视方志物产史料的利用开发,做好“土特产”文章,有助于为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找到发力之“物”、探寻文化之“脉”、搭建融合之“桥”。

从方志中挖掘乡村

特色产业创意宝库

挖掘方志物产史料,梳理好优产、特产的历史渊源,培育一批知名、优质农产品特色产业,有助于提升特色农产品的产业优势,实现差异化竞争。

早在唐宋时期,安徽省舒城县就以产茶闻名。2016年,当地政府梳理历代典籍中关于舒城茶叶的记载,深度还原方志所记的传统制茶工艺,着力打造“舒城小兰花”品牌,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8年,舒城县荣获全国茶叶百强县称号。

舒城县茶农正在采摘春茶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如果说乡村特色物产体现了乡村的体、形、貌,那么物产背后蕴含的文化则展现了乡村的魂、脉、韵。方志物产史料传承着当地乡村文化脉络,守护着乡土文化意象系统。通过挖掘方志史料背后的人文之韵,有助于强化乡村特色产品文化基因,充分发挥物产和文化的联动性,达到产品生产、产业发展、宣传营销的协同效应。

浙江省海宁市周王庙镇云龙村历代养蚕,该村依托方志物产史料,还原古代蚕桑养殖、缫土丝、拉绵兜、织土布、翻丝绵被等生产场景及技艺。由一棵桑、一条蚕、一粒茧、一根丝、一匹绸串起的蚕桑文化,带动云龙村发展起休闲农业特色产业。

深度挖掘方志物产史料

在一些地方积极利用方志物产史料的同时,也要注意到,一些地方只是对方志物产史料进行简单摘录和整理,作为文献证据使用,缺乏深入研究与分析。新技术应用层面的不足,影响了史料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表达。未来,要实现方志物产的深度利用。

一是打造方志物产史料数据库体系。一边从方志物产史料中找寻特色物产脉络,一边深入实地探寻特色物产踪迹,关联物产数据源与物产实体,在搭建物产专题数据库的基础上,形成地方特色农产品名录体系。

二是推动方志物产史料创新性转化。利用新技术,对物产以及物产历史场景进行采样,补全物产本身的历史文化信息。有条件的地区可借此建设乡村特色物产微景观,搭建物产认知和利用场景,以此跨越时间与空间,融合虚拟与现实,提升沉浸式体验,激活蕴藏在方志物产史料中的多维度知识以及历史经纬。

三是实现当地特色物产与文化旅游业态的深度融合。比如,按照“方志馆+景区”“方志馆+田园综合体”模式,将方志馆建设融入文化旅游的整体布局。也可利用方志物产史料创作符合时代审美的文化衍生品,开发IP体系,提升旅游文化体验感。(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原文链接:

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1529144?d=134b183&channel=weixin



审核:许天颖

校对:裴古丽

编辑:俞佳宁

阅读次数:157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