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2023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科普活动周启动

2023-05-24 来源:科学研究院 作者:姚雪霞 图片:

5月21日上午,南京农业大学围绕“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主题在卫岗校区举办科技活动周暨科普活动周启动日活动。

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丁艳锋、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部长金雷等领导出席开幕式,来自南京农业大学实验小学、中山小学、紫金山小学、秦淮科高、玄武高中等学校的师生和家长、媒体代表等参加开幕式。

丁艳锋表示,南京农业大学科学普及工作历史悠久,成效显著,长期以来,南农人始终秉持将“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彩的科普活动,让社会公众了解必要的农业科技知识、掌握基本的农业科学方法。他强调,加强科学普及是我校在新形势下全面推进创新的重大任务,是每一位科技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和光荣使命。

金雷代表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对南京农业大学的科普工作表示肯定,他希望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肉品中心等国家重要科研平台,持续加大对农业科普教育、社会服务能力、青少年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力度,通过开展科普讲座、科普展览和科普宣传等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在普及农业科学知识和提升全民科学素养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

南京农业大学2个国家科普教育基地及11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在校内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

金奖水稻、高产大豆、梨中新贵,还有功能性大米,助力乡村振兴的菊花新品种等荣获国家科技奖的农业科技成果吸引了现场参与者的目光。“我每年来的时候,这边每样东西都不一样,我觉得农业发展的速度真是非常得快。”一名南京小学生告诉记者。

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与南京科普作家协会的展台前,志愿者们向来往民众科普蔬菜相关知识、宣传科研新品种,并在会场随机发放蔬菜试种种子,让大众尤其是青少年有机会亲身体验蔬菜种植的乐趣。展台前,工作人员与民众进行了蔬菜相关知识的交流,民众们提出“这个生菜耐抽薹品种的耐抽薹指的是什么?” “哪些品种现在这个季节就可以种植?”“试种的种子在种植时有什么小技巧?”等一系列问题,南京农业大学的专家和志愿者们一一向大家进行讲解。

今年科普活动,新增了实验操作区、显微观察区、品质鉴定区和游戏区,不仅让市民可以参与作物遗传育种研究必备的“杂交实验”,还能运用实验室装备,观察作物的微观世界。此外,昆虫标本馆、生物标本馆和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同时对外开放。

昆虫标本馆志愿者们同时在理科楼广场和昆虫标本馆内举办昆虫科普活动,吸引了大批小朋友和家长的参与。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昆虫科普展览、活体昆虫互动、文创小集市和趣味知识答题环节。昆虫科普展览展示了各类昆虫的形态、特征和习性,让小朋友们更加了解这些生物的奇妙世界。

生物标本馆志愿者们在生科楼广场和生物标本馆内同步开展科普活动,生科楼广场的活动主题为“奇貌之下,水陆有灵”两栖爬行动物的科普展示,包括灰鼠蛇、舟山眼镜蛇、原矛头蝮、铜蜓蜥、大树蛙和黑斑肥螈等在内的多种两栖爬行动物标本展示。通过科普讲解,使参观者对两栖动物不再仅仅抱有原先“冷血动物”“有毒”等刻板印象,为野生动物保护贡献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

我校中草药基地在生科楼广场开展“认识中草药,动手做香囊”科普活动,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设施栽培岗位专家向增旭向来往的中小学生及家长介绍石斛的种类及药用价值。在做香囊体验区,很多小朋友在现场非常专注地碾压中药材,体验中药的制作乐趣。

现场还有来自八卦洲百合基地的百合科普展。自5月20日起,由栖霞区人民政府、南京农业大学主办的2023年八卦洲百合文化旅游节正式开启。本届百合文化旅游节活动将一直持续至6月4日。现场包括露天和温室两大展区,将集中展示100余种、100多万株百合。不仅展示百合花艺、百合油画、百合科普,更为重要的是展示百合产业中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等最新科技成果,有机融合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玉兰路,杂草研究室志愿者们开展了“识十二生肖于植物,品中国文化之雅韵”主题科普活动,共设有答题、拼图、折纸、画画四个环节。活动结束后,志愿者们纷纷表示,在这次科普活动中,不仅巩固了所学的植物学知识,还锻炼了自己。一位志愿者说:“发现自己开始慢慢有耐心和小朋友打交道了,喜欢小朋友笔下丰富多彩的世界。”

在肉品中心广场,众多参与者品鉴了食品科技成果的相关美食,包括融合了西式工艺和中式口感的培根和烟熏鸡腿、烧鸡、拉丝酸奶、代餐奶昔、黑糯玉米饮料等食品,让众多参与者切身感受到了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后取得的食品科技创新成果。同时,众多中小学生在肉品中心科普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国家肉品实验室,包括肉制品加工中试车间、肉品品质分析实验室、肉品跟踪追溯物联网技术实验室等,观看了实验室进行肉制品研究和产品质量安全分析检测的设备和仪器。

上午在生科楼一楼大厅,果梅杨梅基地志愿者开展青梅酒、杨梅酒、梅精深加工品和鸡尾酒等实物科普展示、讲解和品尝,让公众更深入了解梅的优异资源和梅精深产品的食用价值。下午,部分中小学生家长和科普志愿者们一起前往白马果梅杨梅基地,了解青梅的生长过程。基地活动现场,专家们向参与者们介绍了梅的各种品种、特点和栽培方法,让人们对梅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一名家长表示,“在这个科普活动里面,我们可以接触到不同的农作物,既可以了解农作物长什么样子,同时也能知道我们国家一些农业的最新发展,我觉得对于孩子来说,不仅能够培养比较好的农耕文化的教育,同时也能够体会到国家科技的快速发展。”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俞建飞介绍,“我们有2个国家级的科普基地,有11个省级的科普基地,我们这样的科学成果,科研进展的情况,应该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向全社会来公开我们的成果,来吸引我们广大公众以及我们的小朋友,科普活动我觉得更大的意义,在于培养新一代的科学家,为未来培养科学家。”

相关媒体报道链接:

【南京日报】http://njrb.njdaily.cn/h5/html5/2023-05/22/content_55_90237.htm

【扬子晚报】https://wap.yzwb.net/wap/news/2959104.html

【荔枝新闻】

http://news.jstv.com/a/20230521/f81f5ca1555141de99295a2a4bde397c.shtml?jsbcApp=1

【现代快报】https://app.myzaker.com/article/6469f2871bc8e0602c000030

审核:屈勇、赵烨烨

校对:胡晓璐

编辑:郭嘉宁

阅读次数:203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