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图片新闻

“说土话壤”,师生畅谈“土”味思政

2023-04-16 来源: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作者: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图片:

3月22日下午,资环学院第一期“厚土学堂”开讲,学院教授潘根兴和同学们围绕着“说土话壤”的话题,展开了一次哲学与土壤学之间的思维碰撞,师生畅谈“土”味。

话土

课堂一开始,潘根兴教授首先抛出一个问题:资环学院的众多科学研究中,哪些个关键词被提及得较多?“农田污染减排”,“碳达峰”…同学们纷纷给出了自己心中不同的答案。当同学们回答道“土壤健康”这个答案,正切合了今天的主题。

“土壤健康”是资环学院科学研究内容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关键词。那么什么是土壤健康呢?我们怎么来衡量土壤的健康程度?潘根兴教授讲道,在探求这些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用“形而上学”四个字回答。

形而上,是要探究土壤背后的科学认识;形而下,则是要思考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技术运用到土壤治理中,找到土壤健康问题的最优解,而“学”即为科学。土壤在一定时间与空间上,持续稳定地发挥它保水过滤、固碳减排等各项功能的过程就是土壤健康。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归根结底都要扎根土壤。知行合一、形而上学方能止于至善。

识土

紧接着,潘根兴教授提出了两个极易混淆的概念——土与壤。“土”与“壤”作为经常一起出现的两个词语,它们略有差异而又密不可分。在解答这个问题时,潘根兴从《诗经》中的一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开始引入,带领大家深入解开土与壤的奥秘。

“土是自然界的产物,是一个大的整体,而壤则是作物耕种、根系扎根的肥沃质地,壤是土的一部分。”潘根教授兴话音刚落,同学们便纷纷点头,“如果我们将脚下的大地做一个剖面,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两层截然不同的质地:柔土和刚土。柔土浮于地表,历经植物根系的耕耘。刚土位于柔土之下,质地坚硬,是生物大军鲜有探索的地方。”至此,关于“土”与“壤”区别的答案上,同学们都了然于心。

学土

“其实啊,把土壤学学深了之后,就会发现它和哲学有很大的关系。”潘根兴教授一席话引起了同学们的思考。

土壤是由一个个团聚体组成的,它们可以不断被培养、提升,形成最终的“厚土”。大自然孕育出了土壤,创造了土壤中的团聚体。他们不断发展壮大,最终拥有了与自然抗衡的伟大的力量。

土壤中的孔隙则又是一个深刻的哲学命题。潘根兴提到:“大自然为土壤创造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孔隙。”孔隙为微生物提供了生存空间及必需的营养物质,并且在微生物间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提供了快捷的通道。“不仅人类拥有5G,微生物也可以利用专属于自己的信息高速路。”孔隙中的微生物以及它包含的有机质的种类,从简单到复杂;孔隙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脆弱到强大。它的自我进化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都拥有着相同的规律:不断运动,不断发展,自我进化。

如何学好土壤学

在此次沙龙的尾声,有同学提出了应该学习并运用怎样的土壤学的问题。对此,潘根兴教授一语中的,谈到土壤学不仅是一门实践科学,更是一门感悟科学。土壤学最重要的就是“nature based solutions”。“在解决土壤问题的方法上,我们不能因循守旧,而应该大胆创新。要重新认识生命的土壤条件,弄清楚‘soil of life’,认识生命对于土壤的作用,以及土壤中生命的生存规律。”学习就是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知行合一的过程。

我们俯下身,从一块土中窥见星辰大海;我们抬起头,肩上扛负的是对这片土地的责任。一直以来,资环学院以建设师生共同体为目标,深入推动科教融合。未来学院会为师生搭建更多沟通桥梁,以“师”会友,扎根于新时代的土壤之中,栽培学术厚土,构建学术文化,为人才培养赋予新生力量。期待我们在下一场“厚土学堂”相遇。

同学们的话

关于本次厚土学堂,同学们这说:

潘教授说自己想和同学们一样坐一样的座位,坐在潘教授的旁边,我没有感到很紧张,潘教授主动问我,现在的土壤学课程的学习进展,学了什么,有没有什么问题还没有搞清楚。潘教授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特别亲切。在交谈过程中,潘教授一直在和同学们交流,逐步引导同学们的思路,氛围十分活跃。另外,我印象很深的是潘教授将哲学融入土壤学中,提出了土壤学中的“形而上学”,结合土壤,为我们解释了什么是土壤的“形”,什么是“上”。内容虽简单但是又有潘教授对于土壤精炼的理解。——资环212 卢宗祥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潘老师从文学,艺术和哲学的角度带领我们认识土和壤,同时领略土壤的魅力,又从土壤颗粒到团聚体,借形而上学之手为我们讲述了土壤学如何从理论应用到实际,让我对“渺小”的土壤以及土壤与农业生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资环212 农灿珲

非常感谢学院提供厚土学堂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以沙龙的形式体验了一堂新奇有趣、互动性很强的课程。讲座结束后,有幸与潘老师交谈,提到了我的家乡山西。极为惊喜的是,潘老师来过我家附近的县,很喜欢我家乡沁县的小米——沁州黄。潘老师为我家乡发展提出了很有实际价值的指导性建议——抓住本地优质小米的资源,改变传统的小散户耕作方式,打造沁州黄小米的品牌化、精细化,再利用互联网进行宣传推广,以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次交谈让我受益匪浅,诚然我的家乡有十分优质的农业、文化、风景等资源,但是没有得到大力的开发利用,将来有机会希望可以改造家乡,让家乡向全世界展现出自己的美!——环工类2205班 李萍歌

审核:屈勇、赵烨烨

校对:崔滢、赵广欣

编辑:郭嘉宁

阅读次数:204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