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图片新闻

【新华日报】徐志刚、张宗利:保障粮食安全,“开源”更需“节流”

2023-03-29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徐志刚 张宗利 图片: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深入开展粮食节约行动,推进全链条节约减损,健全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提倡健康饮食”。去年全球食品价格飞涨,诸如埃及、约旦等高度依赖粮食进口的国家因粮食价格上涨引发骚乱的发展性问题,再次给我们敲响了粮食安全警钟。应该看到,与供给层面耕地扩张和技术进步等“开源”相比,减少浪费“节流”同样有效。数据显示,推动与“节流”相关的制度改革和技术进步,短期即可节约粮食约5000万吨。

警惕粮食“损耗链”“浪费链”

联合国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粮食总产量的约14%损失发生在收获与零售环节之间,另有17%在家庭、餐饮服务和零售方面遭到浪费。我国也不容乐观。客观地看,我国粮食从产后收获、存储、加工到消费等粮食产后系统环节损耗浪费现象较为严重。主要问题在于,一是体量大。中国农业大学武拉平研究表明,我国三大主粮的综合损失浪费率为20.02%,约为1.2亿吨,相当于2.5亿人全年的粮食需求。二是“损耗链”“浪费链”固化。机械收割技术不成熟导致收获环节损耗掉大约3.6%。我国主粮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超80%,其中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更是分别超过了97%、90%和85%。但由于国产水稻、小麦收割设备灵敏度低,脱粒不完全,每年有大量粮食损失在地里。同时,据有关部门的抽样调查测算,由于储粮条件差,全国每年仅农户储存环节损失率就高达8%。晒粮方式粗放、储粮设施简陋、储粮条件差、相关技术缺乏是导致储粮损耗的重要原因。三是舌尖上的浪费数量惊人,其中在外就餐,特别是事件性消费、社交餐饮等的过度点餐,浪费突出。

节约减损等于粮食增产且空间巨大

从中长期看,我国粮食安全仍将维持紧平衡,粮食生产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长期以来为保障粮食安全,国家多措并举,大量投入,并大力推动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但相对于“立竿见影”的节约减损而言,成本大、见效慢。江苏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官方网站此前发布的《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与政策》一文中提到,“我国付出了极大的生态、资源、财政代价来增产粮食,多年来的年均单产提高率也只有一个百分点,说明依靠技术进步增产非常不易。”

因此,保障粮食安全既要从增加生产供给入手,更要从减少粮食损耗浪费做起。国内农业领域的专家普遍认为,通过作业环节减损和消费节约可以轻松节省粮食五个百分点以上。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实质上就是在助力粮食安全保障,尤其是通过消费者自觉行为来减少浪费也是比较容易做到的。政府可以通过教育宣传和更多的干预措施,有效实现低浪费,甚至“零浪费”。其中,在粮食收获环节,机械和品种技术配合是方向。按农业农村部《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指导意见,将机收损耗率控制在水稻3%,玉米和小麦2%以下,则粮食机收环节一年可减损千万吨。在储粮干燥环节,农户储粮方式和条件改善是关键。据统计,我国农户储粮损耗率达8%以上,是我国粮食损失的主要原因。在消费环节,餐饮浪费和食物利用管理是重点。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及引导,可以大大减少消费环节浪费总量。同时,通过降低稻谷加工精度和改进加工技术工艺还可减少一定的加工损耗。所以还需加强健康饮食消费理念和市场引导。

优化机制多环节助力“节流”

聚焦重点环节,多措并举挖掘节粮减损空间。建议,一是修订餐饮行业标准,规范餐饮行业菜单和点餐服务。鼓励餐饮企业在菜单或网络餐饮服务平台向消费者提供食品分量、规格或建议消费人数等信息。二是充分发挥媒体宣传作用,加强公众营养膳食科普知识宣传,倡导营养均衡、科学文明的饮食习惯,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粮食新风尚。三是支持粮食烘干储粮社会化服务发展和主产区农户储粮设施改进。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社会化烘干和储粮服务,由存粮在“户”转变为存粮在“库”,加速构建新型社会化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在自我储粮比例较高地区,继续实施科学储粮民生工程,补贴农户储粮设施改造。四是加强粮食节种宜机品种与机械收获技术研发。

加大监督和考核,激励地方力推节粮减损。加快建立粮食损失与食品浪费统计监测体系和标准体系,定期开展反食品浪费工作评估和成效总结。坚持党政同责,压实主体责任,将节粮减损工作纳入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建立减少粮食浪费损耗的成效评估、通报、奖惩制度,鼓励通过财政支农资金倾斜、专项债券等方式提高全社会节粮减损的积极性。

加大《反食品浪费法》执行力度,推进行动方案落地。一是强化《反食品浪费法》宣传教育活动,让宣传教育日常化,让反对粮食浪费形成文化意识,法规底线变成社会共识。二是开展和加强《反食品浪费法》执法检查工作。由政府主管部门制定执法检查行动规划和实施奖惩细则,有计划、长期性地对法规所涉及的领域、行业、部门进行检查调研。三是抓住粮食产后系统重点环节,以餐饮消费、农户储粮干燥和机械收获环节为突破口,综合运用各类手段,推动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到《粮食节约行动方案》的落实过程中。

(作者分别为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院长,金善宝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钟山青年研究员)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65ziZw0ucBvwyvZQoMzv-Q


审核:许天颖

校对:裴古丽

编辑:俞佳宁

阅读次数:153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