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党的二十大在北京胜利闭幕。南农干部师生坚决拥护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纷纷表示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
校长 陈发棣:
中共二十大的胜利闭幕,标志着国家伟业开启了新征程,具有很强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世界意义。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把党的二十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写入党章,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顺应了时代要求、反映了人民心愿。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南京农业大学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全校上下将迅速掀起学习热潮,引领广大干部师生做到“五个牢牢把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报告精神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纸上蓝图”变为“壮美现实”。学校将引导广大师生从新时代伟大成就中坚定历史自信,进一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学校将深刻领会“教育、科技、人才”的重大战略意义,以系统思维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有机结合,贯穿于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进程。学校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完善高质量教育体系;立足农业特色,全面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步伐,产出更多服务粮食安全、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战略需求的标志性、引领性创新成果;持续推进人事人才制度改革,把优秀农业科教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农业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以实际行动助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农业强国建设,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作出新时代的南农贡献。
金善宝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朱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深刻指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立足国情农情,明确提出了“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守住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战略底线,全面增强了我国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和保障能力。
奋进新征程,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推进国家粮食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要以大食物观为统领,在食物供给侧和需求端协同发力,高效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构筑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走好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于复杂变化的国际环境中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确保“中国饭碗”底气更足、成色更亮。
中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教授 冯淑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我们要扎紧数量“篱笆”,严格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制止耕地“非农化”,同时守住种粮数量线,防止耕地“非粮化”;要扎紧质量“篱笆”,“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要扎紧生态“篱笆”,防止破坏耕地耕作层、污染耕地及损害耕地生态等行为。此外,我们要落实各级政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等多主体保护责任,建立耕地保护“田长制”,“数字”提升监管能力;要完善法律和政策体系,强化耕地保护补偿法律支撑,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农业农村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业委员会委员、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教授 卢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四次提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我国制度优势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新境界中提到,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中提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中再次提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致力于全面梳理中国优秀农耕文化之现状、特点及趋势变化,在摸清家底额基础上挖掘凝练典型代表之核心价值。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打通古今,研究中华优秀农耕文化的保护之道,探索其活态传承、创新发展与古为今用的最佳路径,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
党委组织部副部长 许承保:
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一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拥护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准确把握新时代工作特点,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努力将理论指导与工作实践相结合,争取使自己的工作再上新台阶,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着力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推进新时代党的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学校早日建成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纪委办副主任、监察处副处长(监督检查室主任) 梁立宽: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是历史和人民作出的郑重选择,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从“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庄严承诺,到“不要人夸颜色好,自留清气满乾坤”的胸襟品质,再到“永远保持赶考的清醒和谨慎”的自我革命精神,这是新时代领航者一脉相承的自信,这是最伟大执政党一以贯之的担当,这是伟大民族复兴的希望。我们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高校纪检干部,我们要在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下,坚决贯彻党的自我革命战略部署和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切实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心和魄力,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忠诚履职尽责,以实际行动诠释忠诚干净担当,让广大师生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
学生工作部副部长 黄绍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成了一部党领导人民团结奋斗的恢宏史诗。我们深刻感受到,没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掌舵领航、定纲指向,党和国家事业就不可能取得今天的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同志再次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我们要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将其化为干事创业的行动自觉,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勇于担当、真抓实干,忠实履行好职责与使命,为学校建设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踔厉奋发,努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南京农业大学挂职麻江县委常委、副县长施雪钢:
我全程关注了党的二十大,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表明了党中央大力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坚定决心。作为南京农业大学的一名普通教师,我非常荣幸地经历了从脱贫攻坚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程。我将秉承南京农业大学“诚朴勤仁”的校训,充分发挥南京农业大学科技人才优势,把论文写在麻江广袤的大地上,围绕麻江蓝莓、锌硒米等区域资源禀赋,坚持产业发展科学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市场化,大力推进县域“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发展,用科技的力量打造长效帮扶“根据地”,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贡献绵薄之力。
农业农村部大豆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主任、农学院副院长、教授 赵晋铭:
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吹响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使党的二十大精神成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从字里行间都感受到对粮食安全和农业科技的高度重视,报告为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绘就了蓝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这让我更加感觉到重任在肩。今后,我们要在生物育种关键技术领域加强原始创新,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基础,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园艺学院党委副书记 文习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老师和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收看新闻发布会,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的集体亮相,向全国人民,向全世界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伟大的号召力、感召力、凝聚力,中华民族必将奔向伟大复兴。新征程,我们一定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强领导下,坚定教育自信、深化改革创新,全面把握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核心要义,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而确保党的事业薪火永存、国家发展优势显著。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石诚:
今天亿万人翘首期待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亮相。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产生使我倍感亲切、倍感振奋,倍受鼓舞、倍增信心。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让我更加坚信,伟大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掌舵领航。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我们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让我们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不负时代、不辱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草业学院教师第一党支部支部书记、教授 邵涛:
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和高度认同,这是历史和人民做出的郑重选择;充分体现了党的意志、人民意志、国家意志的高度统一,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政治和制度优势。坚决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决拥护大会通过的各项决议,一定不负时代、不辱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为人民谋幸福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为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
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事务主管 姜爱良: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光辉的纲领性文献,回顾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吹响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的号角。作为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的一名参建者,我们要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强农兴农根本任务;同时,我们要紧跟国家种业自立自强重大战略需求,抢抓“南繁硅谷”和“国际教育创新岛”重大战略机遇,进一步发挥我校学科人才比较优势,以三亚研究院为起点,坚持以服务保障全校师生为中心,坚持以团结共赢在琼校友为己任,全力拓展在琼办学资源,加快推动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重点科研计划项目在海南落地实施,努力打造“立足三亚、服务海南、面向全球”的国家级科教基地。
植物保护学院农药学专业2019级博士、杀菌剂生物学实验室 武洛宇:
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报告中再次深刻指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作为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药学专业的一名博士生,我深知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我致力于研究小麦赤霉病如何防治的问题,为确保小麦粮食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身处伟大的新时代,作为一名青年学子,虽然求学生涯即将结束,但是未来我会继续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科研工作中,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努力成为“知农爱农”的新人才,在农业病害的防治和农药的抗性与毒理领域深入钻研,为保障粮食安全努力奋斗,让“中国饭碗”底气更足!
植物保护学院植物病理学专业研究生、植病系研究生第四党支部副书记 王亚馨: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作为南农大植物保护学院生物农药与绿色植保实验室的研究生,我们要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发展大局,瞄准科技和产业前沿,勇担“研究病理育品种”、“虫口夺粮保丰收”、“农药减量护生态”的植保使命, 致力于帮助农业生产者进行土壤改良、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提升农产品品质、增加产量,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与乡村振兴事业共同发展。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1级研究生董可心: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实现了民族独立,并坚定地迈上了民族复兴的道路。新一届中央委员会的确立让人们的奋斗有了坚定的指引以及明确的方向。在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下,人民更有信心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尽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身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深感时代的召唤。身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我们更深感党的感召,“我将无我”以时代和国家之“大我”发展个人之“小我”,以个人之“小我”投身社会发展,国家建设,人民幸福的“大我”之中。
园艺学院园艺实验201本科生 朱思诗:
生逢盛世,在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将不忘入党初心、牢记使命,响应国家号召,永远跟党走,认真学习贯彻最新思想精神,积极联系身边群众、同学,向身边的群众传播新思想;踏实做事,切实帮助同学,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一名农科学子,我将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认真对待课程,夯实专业基础;积极投身实践、提升专业技能;关注国家实际需求,解决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培养国际视野,虚心学习取长补短。作为青年一代,立足专业特色,投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经济管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 辛怡静: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站在历史的全新起点,回顾本科三年的专业实践经历,在贵州麻江,我和团队一起依托“六次方”项目,助力人才振兴路上的“志智双扶”;在浙江金华,我们聚焦“数字金融进乡村”的典型案例,努力让乡村振兴的经验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如今,作为新时代的南农经管人,我深感责任重大。在未来,我们将继续守好“田野调查”这一传家宝,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入基层调研,讲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经故事,为建设“农业强国”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