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时节、稻穗金黄。“以前种水稻要施肥4、5次,现在一次就能搞定,大大节省了用工成本”,说这话的是如东掘港街道的家庭农场主吴晋飞,他经营的农场里,120亩地试验田今年用了项新技术,插秧的同时就能同步施肥,还能实现一次轻简施肥、全程精准供肥。
这就是今年被列入农业农村部十大引领性技术的“水稻机插缓混一次施肥技术”,据技术首席、南京农业大学丁艳锋教授介绍,该技术由南京农业大学水稻栽培团队经过近10年的研究探索,对“缓释肥”和“控释肥”按照一定比例调配,给“水稻餐”按上了神奇的集成释放“调控器”,能够一次施肥、全程精准供肥。
吴晋飞告诉记者,这项技术应用之后,能节省氮肥30%左右,每亩地能节约成本70-80元,而且能够全程机械化,大大缓解了农田“用工难”的问题,明年计划用到500-1000亩。
据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李刚华介绍,该技术是在团队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套集成技术体系。可以根据环境、土壤、品种的变化,因地制宜,选用相应的专用缓混肥一次施用,配合水分精确管理,实现养分供应与高产水稻吸肥规律同步,从而达到一次轻简施肥,一生精准供肥的效果。例如,今天如东展示的三个示范方,都是移栽时一次施用汉枫专用缓混肥,用氮量是常规的75%。虽然7月份雨水偏多多次排水,但该技术的肥料流失量是常规的十分之一,不用补肥;拔节孕穗期叶色诊断正常,也就不用追穗肥,真正实现了全程一次施肥。
记者从现场对比试验田看到,示范区田间群体长势要明显好于常规技术田块,测产结果也显示,技术田块比常规方法田块产量高10%以上。
在观摩会现场,另一位家庭农场主王海青告诉记者,机插侧深施肥在原来的农机上装一个外挂机就能使用,农业农村局在农机方面还给了不少补贴,几乎不需要花费额外的成本,大大提高了种粮大户的积极性。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水稻产业体系首席专家张洪程在研讨会上表示,“这项技术能够简化水稻施肥程序,大幅度节省水稻施肥用工,减少面源污染的风险,大幅提升氮肥利用率和效益,代表了水稻未来的施肥方案”。
“这套技术还有一项显著的优势,能够和其他先进技术进行很好的集成,匹配了江苏的优质食味品质水稻品种,和机插水稻育秧、秸秆还田能够很好地集成发展,适合江苏稻麦两熟地区的使用”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管永祥说。
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杨雄年在现场观摩后表示,在田间走访调研时,农户们反映最集中的问题,就是“劳动力太紧张了,有没有好的技术能减少用工?”这项技术,作为2020农业农村部十大引领性技术、江苏省农业农村厅的主推技术,能够很好地满足农户的迫切需求。杨雄年在研讨会上指出,希望这套技术在未来应用上能够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立足当地、服务周边,凝聚各方力量,推动技术的“落地生根”。
据了解,从2017年开始示范应用,目前该技术已在江苏40各市县等地投入应用,并开始在浙江、安徽、黑龙江等省市示范应用。丁艳锋教授表示,未来团队将重点在调整肥料配方、改良包艺材料、提高农机的工作效率这三个方面下功夫,加强与政府、推广部门以及研发单位的协同攻关与推广示范,通过多方联动,让其成为农民用得上、用得好、争着用的好技术。
供图 视觉中国
原文链接:https://jnews.xhby.net/v3/waparticles/7fda002d5708436da67a57947ffc4b06/Js3p7Xoe77GK6cB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