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发挥好乡村振兴专咨委决策咨询作用,为新发展阶段农业农村现代化出思路、提举措和谋发展,9月4日下午,南京农业大学金善宝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院与江苏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联合主办“新发展阶段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专题研讨活动,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乡村振兴专咨委副主任季辉、省委农办副主任、乡村振兴专咨委副主任杨天水、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吴群等出席研讨会,研讨会由季辉主持。
会上,徐鸣、温铁军、董峻等8位专家分别从各自领域出发,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环境、思路、任务提出了切实的意见建议。
江苏省委原常委、金善宝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徐鸣针对苏北农村住房、江苏农民收入、打工经济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提出了“十四五”期间江苏农村经济发展重点在富民,要从打工经济走向创业经济,家庭农场要有新政策、农村电商要有新举措、乡村振兴要有新理念。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善宝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院特聘教授温铁军认为,我们需深刻认识国内外新形势,当前已经作出了方针性调整,就是以外需转变为内需为主,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深入思考三农问题,包括农业过剩,结构性改革等。未来农业农村发展要走向生态文明时代,就是用“两山”理念指导乡村振兴,从平面资源转向立体资源,让农民得到财产收益。新华社中央新闻采访中心农业生态组首席记者董峻从新华社三农记者的角度来探讨乡村振兴,针对三农突出短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和几个重点(粮食安全,农产品供应,绿色发展、农村改革),提出了几项思路,视角新颖。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乡村振兴专咨委委员张鸿雁结合学界经典理论与国外大量案例,认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在于解放思想,“十四五”城乡融合关键就是产业与就业为核心。南京师范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乡村振兴专咨委委员陆玉麒从江苏乡村振兴的实践、基本标志与基本路径三个方面,认为乡村问题的本质是人口问题和土地制度问题,基本路径应该是提高生产效率、传承农耕文明。江苏省人社厅农民工工作处处长陈汝军回顾农民工不同的历史阶段,认为农民工群体将成为影响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人力资源。伴随着经济社发展,农民工群体将逐步分化,或转变为市民、或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或者从事其他职业;并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农民工政策着力点。省社科院农发所所长、研究员、乡村振兴专咨委委员徐志明结合长三角一体化,认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要体现区域特色,要遵循一般规律和底线思维,因地制宜推进。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乡村振兴专咨委委员朱晶结合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着重讲了粮食安全进入新阶段,开放环境下的全新挑战,“不确定”条件下的“定力”应对三个方面。
季辉在主持中介绍,为应对新发展阶段的新形势、新问题和新要求,加快推进江苏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省农业农村厅高度重视发挥智库的重要作用,依托有条件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重点围绕三农重点研究领域打造研究基地。南京农业大学金善宝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院,是我省首批9家新型重点高端智库之一,今年4月初,省农业农村厅和金善宝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服务江苏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决策咨询。
季辉提出,农业农村现代化到底应该“新”在何处?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在江苏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农业现代化”还要研究如何提质转型、加速产业深度融合;“农村现代化”亟待研究探索适合江苏实际的农村治理“新模式”;“农民现代化”的定位尚不清晰;“城乡一体化”该如何科学衡量城乡之间的差距水平,如何进行一体化过程中的体制机制创新等问题有待破解。季辉希望省农业农村厅能加强与南京农业大学相关领域青年教师与学生的交流研讨,共同为江苏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出新思路和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