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逸珩:直博北大的浪漫派科学小伙儿

时间:2020-06-24浏览:7698


浪漫派科学小伙要从小养成

“说起爱好,我觉得我最大的爱好是科学。”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应届毕业生刘逸珩说。这种对科学的爱低调而日渐浓烈,就像冷泡茶,不是滚烫的热水一冲而就,而是在日月长久间慢慢浸润得来。

“小学时候,父母经常去市图书馆借科幻小说课外书让我阅读,里面关于星际旅行、时空穿梭等情节让我认识到了科学的魅力。还喜欢观察大自然,对身边的各种科学现象非常着迷。”而在中学阶段,他身边的同学既聪明又勤奋,在那时就形成了不愿服输的性格。对未知的强烈好奇心以及不肯轻易放弃的性格叠加而成的就是在之后的科研道路上表现出的钻劲儿。

虽然见过刘逸珩的人,都说他谦和温润,言语不温不火,让人如沐春风,但一谈到科学,他就不自觉的带上了浪漫主义的炽热滤镜,“美丽”、“热爱”常挂嘴边,他说“问世间科学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现在的他,有事没事儿就喜欢上B站看李永乐老师和妈咪说的科普短视频。嘴上总是开玩笑说生物是一门“玄学”,但身体挺诚实地总往实验室跑,瓶瓶罐罐等实验器材让他莫名觉得很心安。


专注与努力是永不褪色的青春

添入冰茶中的奇异果肉和原汁,总是要一些时间才能完全融合。“高中阶段我选修的是物理和化学,相较于同专业的其他同学,我对生物的了解并不多,所以一开始也经历了一小段水土不服的生活。”之所以会选择生命科学这个专业,一方面是出于自身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另一方面,则是对“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这句话较了真儿。

生科院内一次SRT实验用掉的平板


在校期间,刘逸珩总成绩始终保持着专业第一的水准,SRT答辩获得全院第一,同时获得省级、国家级、国际等比赛奖项8次。保持专注和努力,好像是所有学霸们通用的经验,在刘逸珩这儿也不例外。

刘逸珩一再强调专注的重要性。“我在课上会尽可能集中精力听课,尽量让自己保持专注,其实很多时候,刚开始上课时逼着自己放下其他事情,认真听几分钟课以后,会很快进入状态。”这些都是时常面临好几项Deadline考验而得出的经验,小到课程作业、论文撰写,大到比赛成果提交,越是遇到multitasks的情况越要专注,“毕竟要总是三心二意的话,可就麻烦大啦,最后什么都做不好。”

“如果想有更好的成绩,就需要花费比别人更多的时间,不仅要好好消化老师讲过的知识,更要自己去形成一个知识框架,从一个更高的视角去思考问题。”升维学习法就是他串联细碎知识点常用的方法。“在更高的维度里,你会发现许多零散的知识很多时候都是内在统一的,它们之间都有一条贯穿的主线,如生物进化,环境适应等。在上课阶段,关键不是在记住各个新知识点的准确定义,而是厘清各个点之间的联系和内在逻辑。”就是运用这种方法,刘逸珩在每次课后复习的时候就只需要将建立起的知识框架重新细化记忆,就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所有知识点。努力,也是有方法的。

与iGEM的相遇

刘逸珩初入大学,自认为课程上的实验要称之为“科研”还为时尚早。但在大一下学期,他跟着2017iGEM队长吴亚轩到了他的SRT实验室,先是认识了一下实验室的各种器材,又听他讲了讲他的课题。“我感觉很多时候,机会是需要自己去争取的,与其平平淡淡地度过4年大学生涯,不如想办法去多接触一些理论和实验知识”,后来他就入了iGEM的“伙儿”。这一呆就是三年时间。

NAU-CHINA iGEM参赛团队赴美

与iGEM主席Randy Rettberg和

著名合成生物学家George Church教授合影

作为我校三届iGEM金奖团队元老的刘逸珩,在2019年11月作为队长率领队员在美国再次夺金归来。多少个日日夜夜,前期做一天实验却一无所得的焦虑,冲刺时昼夜不分的紊乱作息,将要答辩时PPT历经47版大改的紧张,这中间的辛苦作为队长的他再清楚不过,最终夺得金牌的喜悦他的感受也最为深切。刘逸珩知道,守住荣誉、再次问鼎是每一个团队成员共同奋战得来的。在接受采访时,对于得奖一事,他显得云淡风轻,但一直再三强调“能不能让我的队友也接受采访,他们都很优秀。”iGEM对于刘逸珩而言,不仅仅只是科研道路上的引路者,更珍贵的是为生活加点糖的队友情。

当年鼓起勇气联系的教授成了导师

虽然读博是刘逸珩大二就做出的决定,但是当时对于自己究竟喜欢做哪个方向还没有清晰的认知,直到大三的寒假,作为iGEM队长备赛时,他逐渐意识到自己对于微生物的合成生物学的研究兴趣浓烈。

去年的iGEM课题,是对按蚊(疟疾的主要传播途径)肠道内的共生菌进行基因改造,其核心创新点与关键点在于对蛋白酶的选择。去年三月,刘逸珩读到一篇关于蛋白酶的文献,“这对我们课题研究中蛋白酶的选择极为重要”。在毕业设计导师帮助下,刘逸珩鼓起勇气同这篇文献的作者王教授进行了联系。令人惊喜的是,王教授不仅回复了邮件,还多次解答了刘逸珩的提问。
7月初,他参加北大保研夏令营,终于同王教授结束了“网友”关系,面对面交流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刘逸珩可谓收获颇丰,不仅了解了王教授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和成果,还借此机会向王教授求取到iGEM参赛需要用到的一个基因片段。

夏令营期间借到的基因材料

你以为故事就到此为止吗?

“那么后期你跟这位教授还有联系吗?”

“有的,后来这位教授成了我的研究生导师”

“北大的教授,你的研究生导师,所以……你保研了北大?!”

在王教授的推荐下,刘逸珩参加了PTN项目(北大、清华、北生所联合招生)的笔试和面试,最终顺利通过。更准确的说,刘逸珩获得了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直博资格,以学科交叉的方式,继续在生命科学领域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