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图片新闻

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组织系列科普活动

2019-05-28 来源:农学院 作者:国家重点实验室,校科协 图片:

2019年5月19-26日为2019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围绕“农业创新与生活质量”在此期间对社会公众、市民及中小学生(团体)等开放,并进行了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受到校内外师生、市民的一致好评,反响强烈。本次活动由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现代作物生产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遗传学会、南京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协会、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园艺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联合举办。

5月19日上午,南京农业大学2019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公众开放周开幕式活动在理科楼广场举行。开幕式由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裕强主持,南京农业大学校长助理冯家勋、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范正银处长、南京农业大学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俞建飞等出席开幕式,来自南京农业大学实验小学、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中山门小学等学校的师生和家长,周边的社区居民、媒体代表以及部分南京农业大学本科生、研究生代表等参加了开幕式。

冯家勋代表学校在开幕式活动中致辞。他指出,加强科学普及是我们在新形势下全面推进创新的重大任务,是每一位科技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和光荣使命,南农科研人员要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大力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公众喜闻乐见的科普活动,让社会公众了解必要的科技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范正银代表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宣布南京农业大学2019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公众开放周正式开幕。

开幕式后,国家重点实验室围绕“农业创新与生活质量”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通过“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优秀摄影作品展示,让大家观赏到五颜六色、各种形状的水稻、大豆、黄瓜、梨等作物图片,领略了作物有“多”美!科普展板介绍了“肾脏病人可以吃大米吗”、“彩色小麦是什么”、“棉花全身都是宝”、“豆豆的一生”、“梨有公、母之分吗”、“作物缺素表现”等各式各样的农业与生活科普知识。活动中还开展了“种子图”、“秸秆画”、“染色体拼图”等与农业科技相关的趣味小游戏,倍受小朋友和家长的喜欢。

人气最旺的莫过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农业科技成果现场体验及发放。大家不仅观赏到了彩色水稻和本该秋冬季节才可以看到的颜色花型各异的鲜菊花,还品尝到琳琅满目的农产品,包括全麦面包、鲜豆浆、菊花茶、冻干梨片、鲜黄瓜、萝卜脆片等特色美食。实验室还现场制作了不同品种的香喷喷的米饭,通过现场观众的试吃,评选出最好吃的大米品种。活动期间分发了适合肾脏病患者适用的低谷蛋白大米、以及营养大豆、萝卜、白菜和黄瓜的新品种种子等,极受市民的喜爱。

科普活动周期间,国家重点实验室还开展了科普进校园、进社区的一系列活动。

侯喜林教授、吴玉峰教授等实验室成员走进南京农业大学实验小学、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和南京一中,在“稼穑少年作物科普讲堂”中讲述了“我与小白菜”、“解码生命:生物信息学+大数据分析”、“水稻和小麦”、“棉花是花吗”、“认识水果”等科普知识,提高了参与师生的相关科学知识了解。


实验室科普组志愿者还带着科普宣传展板、手册、科研新产品等走进孝陵卫社区,现场解答市民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与农业相关的疑问,并发放了实验室培育的各类作物新品种的产品与种子等,受到了参与市民的一致称赞。





审核:

校对:

编辑:

阅读次数:237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