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祖国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

时间:2018-10-15浏览:1679

金气秋分向今朝,神州处处丰收好!

2018年的秋分,被我国政府定为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天南海北丰收的喜悦在这一天定格。

丰收节的设定,是数千年中华文明史上的第一次。党和政府以这样的形式,号召大家

以节为媒,释放情感、传承文化、聚焦山水田园。

农为邦本。悠悠几千年来,农业为华夏文明奠定了最重要的物质基础。然而,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农民群众才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社会发展成果的共享者。

如果说2006年中国政府取消农业税,是2000多年来,中国农民获得的最大物质实惠和获得感,那么2018年丰收节的设定,则是中国农民收获的精神荣誉和幸福感,是党和政府对乡村振兴的政治关怀和对美丽乡村的深沉情感。

一个多世纪来,几代南农人体民生之多艰,从舒适的工作和生活中走出来,和千万农民站在一起,为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付出了汗水和心血。他们有的为了提高粮食等农作物产量选育良种,有的潜心研究防治农业生产病虫害的良方,有的为畜产品生产保驾护航,有的在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领域建功立业……从这个节日开始,他们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斐然成就欢歌起舞,他们为农民地位的空前提高由衷欣慰。

千百年前,中华民族就有举办农事节庆的传统,各民族有不同的传统“丰收节”。当时,农民们把丰收寄希望于“天”,举办这些节日是为了祈求老天风调雨顺,从而能够五谷丰登。北京的天坛,就是历代君主祭祀皇天、祈求丰收的地方……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以南农人为代表的农业科技工作者,趁新时代的东风,为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持续助力,给农业生产吃下丰收的定心丸。从“科技大篷车”到“百名教授兴百村”工程,从遍布祖国各地的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到网罗天下的“南农易农”双线共推,“南农智慧”化作惠农沃土,“南农科技”在祖国的大地绽放时代新花:常熟的皇冠南瓜和玉米金灿耀眼,灌南、山东的葡萄笑弯了藤蔓,辽宁的高粱染成了红霞接天映日,云南的水稻簇拥着绽放的笑颜……

设定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党和政府对农业工作者汗水的表彰,对农业生产水平的笃定,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嘉许,更是对农业生产更上一层楼的期盼。

为了农产品品质和人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为了丰收喜庆更加浓郁,南农人一次又一次发挥出农业科学知识分子的良知和使命感,再建奇功。农学院万建民团队20多年来致力于研究如何改善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不仅要让中国人“吃得饱”,更要“吃得好”,不仅通过优化大米的粘性、弹性和韧性,提升大米中营养元素的含量,更好地适应现代人的主食需求,还开发出针对肾脏病人的低谷蛋白大米,针对糖尿病人不容易转化为糖的“高抗性淀粉”大米。资环学院沈其荣团队探索出一条利用畜禽粪便、藻泥和作物秸秆生产有机肥、有机无机复合肥和微生物有机肥等有机(类)肥料,该团队还在施用有机肥,培肥土壤从而实现“减肥增效”、提升农产品产量和品质方面做出大文章。还有王源超团队在植物疫病防控研究中不断突破,朱晶教授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献计献策……

把使命刻进南农人骨子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为了祖国母亲的微笑,为了神州大地的丰收,南京农业大学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