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2日,江苏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处(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公布了2018年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名单。根据《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18年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苏教办研函﹝2018﹞3号)要求,在单位申报、高校推荐的基础上,经材料审查、专家评审、现场考查、社会公示、省教育厅省科技厅审定等程序,确定了2018年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307个。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作为申报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共建的省级研究生工作站获批立项建设,为南京农业大学此次获批的8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中唯一的人文类研究生工作站,也是此次全省获批的18个人文类研究生工作站之一。
2017年12月13日,王银泉参加第四个国家公祭日期间与当年参与救援难民的部分外国友人的后人合影
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此次获批立项共建省级研究生工作站,得益于双方在过去两年中打下的坚实合作共赢基础。2016年秋季学期,在王银泉教授的指导下,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2015级翻译专业学位6位研究生景文佳、李艳茹、郭静、杨慧梅、杨苗苗、刘娜娜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展实习。在实习期间,李艳茹、杨慧梅同学在保管研究处史料保管科整理了包括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孙国田先生向纪念馆捐赠的文字资料,《大地作证》、书籍报刊、往来信件及对慰安妇、劳工、抗联老兵、日本遗孤等的采访资料,共整理1,183份资料,50,768字。她们还翻译了临时展览《还人民一片净土——处理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工作纪实展》所需的化学战素材,包括美国步兵手册《化学战防御》、化学战操作手册、美国化工学院档案等资料,翻译资料达23,000余字。景文佳与郭静同学在公众服务处的讲解接待岗位,主要负责纪念馆史料陈列厅讲解词的翻译、修改以及外事接待工作。2016年11月23日至12月16日,景文佳、李艳茹、杨慧梅三位同学全程参与了2016年国家公祭日的准备与接待工作。活动期间,他们分头全程陪同各自负责接待陪同的外籍友人家庭,参与了“紫金草国际和平纪念章”颁发仪式和《南京不会忘记》新书发布会,同时协助江苏电视台对外籍人士进行采访。在国家公祭日当天,景文佳、李艳茹、杨慧梅三位同学全程陪同这些外籍友人参加活动,在低温阴雨的天气条件下,坚持同外籍友人一起参加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办的烛光祭活动,为大屠杀遇难同胞亡灵祈福,全程陪同外籍友人参观拉贝故居。
2017年秋季学期,外国语学院再次派遣5位MTI研究生陈凯、盛方圆、王正阳、祁丹、诸侯绮慧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实习。他们以优秀的服务,以踏实的工作作风、勤奋好学的工作态度,认认真真做好实习指导老师以及实习单位领导分配给他们的每一个任务,如陈凯、祁丹等负责纪念馆的公示语翻译和校对,涉外合同翻译,参与国际和平海报双年展,参与筹备文创产品展,参与纪念馆每天的巡馆工作等,王正阳等参与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成立的公益组织——“紫金草国际和平学校”的外国学生接待服务与翻译;盛方圆、王正阳、诸侯绮慧为第三届人权文博国际研讨会来自英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印度、南非、墨西哥等18个国家的近百位专家学者提供了参观活动和晚宴的翻译服务。5位实习研究生还与实习指导老师王银泉一起出席了12月13日的第四个国家公祭日纪念仪式。他们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素养获得了纪念馆方面的一致好评,被评为2017年紫金草学雷锋优秀志愿服务队。
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锻炼研究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技能,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在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MTI)培养过程中,一直秉持培养实践型、应用型高端翻译人才的理念,为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服务。这两次成功的实习乃是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以及其实习模式创新探索的一次大胆尝试,旨在让MTI研究生在实践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逐步提高自身翻译水平与能力,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堪称是社会实践与爱国主义教育完美结合的典范。2017年3月4日,纪念馆公众服务处接待科获评第三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之际,《南京日报》发表了《用专业贴心服务让更多人知道历史真相》的专题报道,专门对南农外语学院研究生在纪念馆的实习工作进行了表扬。
外语学院MTI研究生两次圆满完成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实习工作,不仅体现了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专业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家国情怀、志愿者精神的感染熏陶,让研究生在锻炼翻译能力、获得专业知识能力和建立团队协作意识的同时,恶补了历史知识,与此同时,更凸显了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培养的国际性、前瞻性的目光,拓宽了人才培养思路,开阔了培养视野,为学院翻译硕士专业研究生培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了新的视角,打造了一张具有鲜明特色和非凡意义的特殊名片,打出了南农的学术声誉和社会服务品牌。
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此次获批立项共建省级研究生工作站,还得益于王银泉教授近年来为纪念馆完成的大量翻译任务所奠定的基础。近两年来,王银泉先后完成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史料赴法国冈城和美国洛杉矶史实展文字翻译及审定、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展品文字说明和新馆语音导览词翻译审定、专题图书《烙印,南京1937》翻译审定、国家广电总局、江苏省委宣传部《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十集电视片字幕英译审定、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语音导览词英译以及中美合拍记录电视剧《南京之殇》(The Scars of Nanking)台词翻译,该片于今年4月27日荣获美国电视界最高大奖“艾美奖”的最佳摄影奖。2016年12月12日,在第三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专程致函南京农业大学,对王银泉完成的翻译任务所体现的国家意义和社会价值给予表扬,因为王银泉完成的上述重量级史料、展览和电视片的翻译及审定,乃是全球化时代的国家翻译行为和文化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国家翻译实践”。所谓“国家翻译实践”,指的是国家形象意识、文化主权意识、语言政策意识即国家意志的体现,对于塑造国家形象,维护国家利益具有特别重大的战略意义。王银泉教授近年来所做的南京大屠杀史料翻译及海外图片展览和影视剧台词等翻译,就很好地推动了南京大屠杀历史真正成为世界记忆,并诠释了学问之道的经世致用价值。此次双方获批共建省级研究生工作站,也必将为促进我校研究生教育和人才培养质量提档升级,同时通过国家战略层面的翻译服务让国际社会更多地揭示日本军国主义一手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暴行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