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做客钟山讲堂

时间:2018-05-08浏览:4481

5月7日下午3:00,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的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教授做客我校钟山讲堂,跟全校2500余名师生分享生命科学的奥秘以及他的生命科学情结。

施一公说,他从小就对天文学有着强烈的兴趣,在他的心中,天体物理学和生命科学同样妙不可言。施一公首先讲述了大尺度宏观的美——宇宙,宇宙的浩淼给他留下了震撼的印象,他结合着生命科学的相关知识,一一讲述了太阳系、上帝之眼、Earthrise、引力波等令他惊叹的现象,由衷感叹到“这是最浪漫的科学之旅”。

众所周知,细胞是地球上最早发现的生命。而对于蛋白,施一公着重介绍了一种标记蛋白——绿色荧光蛋白。他为大家展示了一幅幅美丽生动的画卷,并进一步解释到,这全部是由有生命活力的大肠杆菌涂板制成的,在动画的演示下展现得淋漓尽致。

施一公说,我们看待一个事物,均是从大到小,就像是从宇宙到分子乃至原子。在现代世界中人们要观察分子、原子,不仅仅是通过肉眼,而是通过各种高科技手段来观察微观世界,如用X射线观察蛋白质结晶。他通过动画演示,让在座的师生简单清晰地了解了蛋白质结晶的过程,同时也让大家感受到其美丽之处。

施一公由DNA双螺旋结构被发现这一里程碑事件,讲到了他所研究的结构生物学领域,他详细介绍了为结构生物学奠定基础的几位科学家及其研究方法,让在座观众充分认识到结构生物学的神奇所在。

施一公说:“在生命的背后,是一个一个的分子在执行着功能。每一个生命都可用分子机制,并且通过遗传学、结构生物学等学科来解释。”他坦言结构生物学着实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中在药物的研究中占据着一席之位。施一公通过列举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免疫疗法、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的例子,详细地阐述了结构生物学的重要之处。“我相信在这个世界上,眼见为实是对的,但眼不见也为实,只不过是你没有看到而已。”施一公由心而发。他表明,通过这些认知,他正在进一步地了解结构生物学应该做什么。他的实验室正在运用物理、化学、电子学等手段结合生物学,积极探索超微观世界里与生命过程相关的规律。

在这一段精彩的生命科学科普后,施一公又用亲切的家乡话简单介绍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并应邀与现场两名学生同唱《少年壮志不言愁》。

 讲座现场施一公教授解答了现场观众的两个问题

Q1:究竟学生物是学什么的?往前走究竟应该怎么做?

施一公:一开始我认为生物学研究不一定需要特别优秀的理工科背景,只要你肯做就可以,本科生甚至高中生都可以。后来发现自己错了,如果要在现代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取得突破,必须要求自己的学生在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有一定基础,为什么呢,因为生物学是一个巨大的研究领域,而不是一个研究手段。我们需要基础学科的知识来充实手段。

数学和物理是研究手段,我甚至可以去争论世界上归根究底只有数学和物理这两种手段。PCR等都是物理和化学的手段。生物学则是个巨大的领域,所以需要一些其他学科的背景。我建议大家在做生物学基础实验的时候,刨根究源,这是大家第一个需要做的。生物学操作比较机械,但几乎所有实验科学包括物理、化学也是这样,恰恰是重复操作,逼着你不得不去想如何跨出这一步,如何做得更好。生物学博士拿到的最后学位是ph.D哲学博士,学到的是方法论。方法论是在解决问题中形成的,要去体会这个过程,同学们一定要沉住气。

Q2:您为什么会觉得科学很浪漫

施一公:我自己认为科学是非常浪漫的,我最享受的状况是把自己置身于一个想象空间,自由自在地去思考诸如universe和spacetime这样的概念。我还有一个习惯,晚上睡觉之前躺在床上经常会去想黑洞如何理解、宇宙大爆炸如何产生、生命进化等等问题,尽情想象。而在实际的科学研究过程中,一些新的科学发现出现的时候我所获得的激动和惊喜是任何其它奖励都无法比拟的。

我有时候不太理解大学生和研究生为什么这么容易受周围社会和媒体渲染的影响。我确实希望我们的研究生能够得到足够的生活补贴、有体面的生活、不为生活发愁,这样才可以更加心无旁骛地做学问。一个人要往前走,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