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图片新闻

从自己的时区毕业

2017-06-22 来源:新闻网 作者:人文院 封睿 图片:

毕业是一件孤独的事,相处了多年的挚友,信誓旦旦地说着“以后有机会再见”,却彼此知道“此去经年”都是离别,这种无可奈何的孤独,让人无法遗忘。可世上竟然还有比此更孤独的事情,那就是从南京农业大学毕业两次。


2014年6月21日,本科最后一晚,我独自枕着舍友们的合照入睡,第二天收拾行李,离开学校,踏上了支教的路程;2017年6月5日,面临着研究生毕业,再次离开南农真的是百感交集。90后都说自己“老了”,其实我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以后的工作会霸占我们大部分的人生。从一开始参加校招的跃跃欲试,到不断碰壁的自我怀疑,很多人都会疑惑,读研的意义在哪里?


我也曾问过自己,两年的时间浪费了吗?那些为完成课题在自习室学习至凌晨2点的场景,那些披星戴月从逸夫楼自习室走回宿舍的路程,那些为了赚取学费、生活费来回“奔走呼号”的时刻,难道不是自己认真、努力生活的体现吗?两年的时间,我跟随团队参与完成3个课题、发表2篇论文,作为专业硕士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期间学费与生活费都靠自己搞定。现在的我,站在了本科时期不敢仰望的高度,这是一种成长,一种激励。有些事情唯有经历,才能理解,我并不因为成就骄傲,恰恰是成就铸就了完整的自己。


一年寻寻觅觅找工作的经历让我彻底明白,了解自己是工作的第一步。9月份校招开始,大家摩拳擦掌,我也不例外。制作简历时,随便找了一份简历模板,不分析自己的优劣势和岗位匹配度,把自己的实习、实践经历任意堆砌。投递岗位时,只向“名声大工资高”的公司伸出橄榄枝。毫无疑问,由于岗位匹配度太低,我吃了很多“闭门羹”。我开始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甚至埋怨学校不好,觉得500强的企业只要清华北大的学生,陷入了一个负能量爆棚的僵局。秋季招聘毫无成就。后来,根据自己学生时代从事校园媒体活动的经验,综合考量之后选择了最喜欢的新媒体类职位。也曾经拿过年薪十几万的银行offer,最后放弃的时候竟然有些释然。所以,突出自己的优势,找准自己的定位,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特色之处,这样在机遇来临之时才能够紧紧抓住,而不是让它溜走,一步一个脚印,走得踏实广阔。


综艺节目辩手姜思达说过,“只有世界观没有方法论的观点都是耍流氓”。怎样才能了解自己?不断的尝试是不二法门。不要逃避,越是觉得害怕,越要去挑战,唯有尝试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利用假期实习,多与大神交流,接触讲座书籍,这些都是有益的尝试。慢慢地你会发现,思维和人生越来越开阔。


毕业在即,越发不愿离开南农,一草一木,一师一友,都深深地眷恋着。桃李廊下早读的学生很美丽,主楼夜晚的星光如指明灯一般,站在钟山大道上可以望见中山陵一隅,理科楼、逸夫楼、资环楼常常亮着通宵学习的灯光,二食堂的黑暗料理“熠熠生辉”,图书馆二楼阅览室有一本“公共留言本”,一点一滴,汇聚成了6年南农校园生活蓝图。导师是学习、工作、生活中的指南针,每次遇到重大问题都想听听老师的建议。我的导师是一个踏实学术、敢于创新、亲切随和的人,学术上给予指导和监督,节假日主动约我们嗨皮,去年12月份还带我们体验西方圣诞节的氛围。老师也积极接触网络新词,她说这样会缩小我们之间的代沟。挚友是学生生涯的“意外之财”。几年相处下来,他们好像没有做特别感天动地的事情,只是平常帮忙取快递、带饭、打水、占座,当你买了一件不好看的衣服时,他会毫不犹豫地说“很丑”,当你表情包许久不更新的时候,他会不吝啬地分享他的珍藏,当你情绪低落的时候,他会费尽全力逗你开心,帮你出谋划策。总之,无论是日常时刻,还是重大时刻,他们都在你的身边。也许这就是友情的存在方式。


南农给我的生活留下了很多色彩,给了我支援西部的机会,给了我6年的学习与成长。6年里,聊天软件从QQ到微信,社交软件从人人网到朋友圈,学习场所从教学楼到逸夫楼,学习形式从课堂授课到实地调研,生活场所从南苑到北苑,唯一不变的是学校扎实严谨的学术氛围和诚朴勤仁的校训。每次别人问我是哪个学校的学生,我总是骄傲地说:“我来自南京农业大学,是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学生”。


“生命就是等待正确的行动时机。在命运为你安排的属于自己的时区里,一切都准时。”找到自己才能找到人生,勇敢地从自己的时区中毕业吧。

审核:

校对:

编辑:王梦璐

阅读次数:59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