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图片新闻

裹粽

2017-06-06 来源:新闻网 作者:老干办 孔育红 图片:

裹,意为包,也为缠。裹粽,是家乡人过端午的必做功课。


家乡人裹粽,只备苇叶、糯米,有时会加上一点红豆。家乡是个有山有水的地方,小河里,大湖边,摘一些新鲜的芦苇叶,回家用开水略煮一下增加其韧性,洗净晾干,糯米淘净浸泡十二小时以上沥干水,再准备一些包扎用的绳子,最好是棉绳,水塘边有一种韧性极好的草,用它来做扎绳更佳。


在我的记忆里,裹粽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完成的,谁家主妇要裹粽,必会约上几位手巧的大妈、姑娘、媳妇,且前一天就会上门打招呼。家乡有“送夏”的风俗,新婚后第一个端午节前,父母要为女儿女婿家“送夏”,送夏的礼物中最重要的就是粽子。是年谁家需要“送夏”,那村里裹粽技术最好的,自然是要被请来家里帮忙裹粽的。


午后,两张长条凳,上面架一个大木盆,裹粽所需的材料都放在盆中,妇女们围盆而坐,将两三片苇叶叠放在一起,顶部卷成锥状,左手握住,右手抓一把糯米填入其中,四指并拢弯曲,将米压实压紧,再将苇叶卷曲折叠出三个角,取一根扎绳,一头用牙咬住,一头用右手牵住在粽上横竖缠绕数圈,系紧打结,一个四角粽子裹成。妇女们手指翻飞间,谈笑不断,将刚听来的新鲜事传播一遍,木盆中的米、叶、绳在大家的谈笑声中不断被组合成粽子,青葱地立着,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家里的孩子就会在木盆边打转,也嚷着要学,但是这个活看着容易,粽叶握在孩子手中,就不听使唤了,不是还没放入米就散开了,就是好不容易将米都包进去了,却松松软软无法扎紧,无奈之下,只能帮着打下手,将大人们裹好的粽子,五个一串,十个一卷地用绳系在一起。


晚饭后,主妇们将大铁锅洗净,加水,放入下午裹好的粽子,盖上盖子后,还要在锅盖边沿蒙上毛巾,灶膛里填上柴火,旺火煮开后改文火,煨一夜。翌日晨起,揭开锅盖,清香扑鼻,取一个剥开粽叶,用一根筷子串上,蘸白糖,送入口中,先咬下尖角,香糯温润瓷实的感觉在唇齿间蔓延。那种浑然天成,无汁无味之原味,与现今各种品牌主推的肉粽、蛋黄粽之类的粽子,自然是大不一样的。所谓“冷粽子,热包子”,是说粽子可以吃凉的,端午节前后,正是农家夏收之时,带上几个粽子,作为田间劳动时的午餐抑或点心,甚是方便。


又到一年端午时,儿时每年可见的几人围坐裹粽之场景,仍历历在目。裹粽,叶中包裹的不仅是一种美味,还是一种浓浓的乡间邻里情。

审核:

校对:

编辑:王梦璐

阅读次数:94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