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写过一段话:“有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格调与情趣。不一定奢华,但必须温馨。和家人看世界各地的日出,聆听海角天涯的涛声,感受大自然的美妙。”这样的女生应该感性又富有诗意吧。但是她却说,希望自己成为一名法官,选择克制而理性的生活方式,追求规范秩序的外在形式和公平正义的内在良知。
她是我校法律系13级的赵旭,已被保送至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本科期间曾任大学生法律协会的主席,法律系团支书等职务,主持一项国家级SRT,发表学术论文6篇,多次获得各类奖学金。从高中时为了积累作文素材而认识了希拉里,赵旭就被那坚不可摧的灵魂深深折服。也许是家中渊源的关系,从进入大学的那一刻起,她就坚定不移地选择法律这条路。“希拉里就是法学出身的,还是耶鲁大学法学院的呢!很牛有没有!”谈起希拉里,赵旭的神情不亚于迷妹说起自己的偶像。
大二一年,即便繁重的学生工作事务缠身,她依旧坚持参加系里的法律援助活动,每周三下午1点都要到龙王庙社区去,为居民提供相关法律咨询,直到4点半。上午的课到12:15才结束,中午常常来不及吃饭就要坐公车出发,除了饿肚子,还有很严重的晕车,但还是坚持了整整一年,她说回想起来都不知道自己那段时间是怎么坚持的。在帮助当事人的过程中也会有解答不出来的问题,她会做好记录回学校向老师请教,并在一周内联系上咨询者及时给予答复,当他们惊讶地接到电话或者短信后表达感谢时就是她最开心的时候。
选择法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赵旭清楚地知道,在中国当前的环境下,法官面临着不少困境,社会还缺乏一些法律信仰和诚信,一些机制还需更加健全完善,还有种种职业化弊端和职业风险,走上这条路后,每一步都有无数牵绊和重重阻碍,但是她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条路,因为“天听寂无声,茫茫何所寻?非远亦非高,都只在此心。”
从选择的那一刻起,她就明白,成为一名法官,重要的不是自己所坐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要坚持独立的品格,坚守公正的立场,坚定优秀的职业能力。所以她记下《南洲翁遗训》自勉——“不惜命,不图名,亦不为官位、钱财之人,困于对也。然无困于对者共患难,国家大业不得成也”。为了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她从不落下学习,每天早起,甚至有一段时间在冬天四五点钟起床,给自己留下足够的学习时间。
未来会如何,谁都不清楚,有太多太多人被环境同化,被世事消磨,她坚定,“只能保证自己不被环境改变”,这句话重如千斤地压在心头。说起目标的实现与否,没有人敢下定论。她说,结果很重要,毕竟我们坚定地奋斗就是为了能开出花,但是也不是只要努力就有结果,有时付出本身就是回报。只希望自己在垂垂老矣,回顾一生时,觉得自己的生命都是在为自己相信的而奋斗,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