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项目“稻作区土壤培肥与丰产增效耕作技术”工作推进会在我校召开,项目各子课题负责人和技术骨干等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首席专家张卫建主持。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丁艳锋教授应邀出席会议。
项目针对我国稻作区农田土壤质量下降、酸化、土壤养分不均衡、秸秆全量还田难等问题,以土壤培肥与耕作关键技术创新为核心,在长江中下游、黄淮海、东北等主要稻作区,重点研究稻田肥力的时空变化以及培肥与耕作调控途径、全耕层培肥、周年轮耕、培肥替代品研制与施用三项关键技术、五大稻作区不同的土壤培肥与丰产增效模式集成等,围绕丰产、增效与环境友好三大目标,为基础理论研究提供新思路,为区域技术集成与模式示范提供培肥与耕作关键技术。
南京农业大学承担子课题“水旱轮作田培肥与丰产增效耕作模式”的研究工作,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安徽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等四家单位为子课题参加单位。课题以稻麦、稻油水旱轮作系统为对象,研究江苏、湖北、安徽和四川等省稻麦、稻油轮作田关键土壤障碍因子,筛选控释肥、专用复混肥和微生物肥等新型肥料,研发商品有机肥、农家肥等有机肥以及氮、磷、钾等无机肥施用技术,研发绿肥培肥及稻麦和油菜秸秆高效还田培肥技术,研发与土壤培肥技术相适应的耕作方法并筛选配套耕整机具,形成基于机械化的稻麦、稻油轮作田的优化培肥与耕作模式,并在江苏、安徽、湖北和四川等省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
丁艳锋对项目实施提出了建议和要求。他指出,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基本要求下,要更加重视土壤培肥、耕作和秸秆利用等关键技术的突破,中国的问题非常特殊,可以直接参考学习的不多,需要积极探索;研究过程要充分关注其他学科的发展前沿,尤其要充分借鉴和吸纳其它学科的最新成果,加强农学、土壤学、信息技术、生物质利用、农业机械等方面的技术融合,力争形成标志性成果;严格执行国家科研管理的相关规定,用好科研经费,肩负起历史责任;四、项目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与兄弟单位合作关系,促进事业的共同发展。
最后,项目首席专家张卫建对会议进行总结,并对各子课题2017年的重点工作进行具体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