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图片新闻

【农民日报】用药量减少,防效提升不少

2016-06-14 来源:人员机构 作者:党委宣传部  图片:

        5月24日,记者来到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国营白马湖农场的一块麦田内,15亩黄绿相间的麦田被横竖交错的白色棉线均匀分割成90个小区。这里在开展小麦赤霉病抗药性治理及病害综合防控技术示范实验。白马湖农场只是今年众多小麦赤霉病抗药性治理及病害综合防控技术示范试验点中的一个,在洪泽县、泰兴市、南通市等地还有6个示范基地。

        近年来,赤霉病呈加重发生态势,由于缺乏高抗赤霉病小麦品种,目前通过生物—化学协同防控赤霉病成为最有效手段。南京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和农药学教授周兴国长期关注小麦赤霉病的发病机理和防控模式,他告诉记者:“由于长期大量用药,赤霉病病菌对原有的一些药物已经具有很强的抗性,需要在新的化学—生物协同防控模式中,组装入新型制剂,从而提高防治效率,减少用药量,实现农民的节本增效。”

寻传统模式乏力之因
        赤霉病是由镰孢菌引起的小麦病害,赤霉病菌子囊孢子传播到麦穗上,在适当温、湿条件下,一般在10多个小时内便完成萌发和侵染。扬花期麦穗颖壳张开时,孢子萌发后生长的菌丝很容易蔓延到颖壳内侧,直至侵入籽粒。

        经南京农业大学周明国团队的30多年抗药性监测,发现我国江苏、上海及安徽东部地区,抗药性病菌已经形成优势群体,多菌灵和甲基硫菌灵已经失去防治赤霉病的使用价值。在山东、河南、湖北少数地区也存在抗药性病菌,存在抗药性蔓延的风险。

        药物的使用和病菌抗药性的产生就如同一场角力,众多像周明国一样的植保研究人员一直在不懈努力,新药物的研发为这场角力添了一把劲。

示范田里的减量实践
        “在传统防控中,多菌灵是一个很好的广谱性杀菌剂,但是这个药用得太久了,抗药性越来越强,从而造成了传统防控模式效率不高的现象。”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朱有勇在田边告诉记者。记者看到白马湖农场试验示范的部分小区内,有些小麦已经枯黄,有些更因为赤霉病而泛着红色。经过测算,使用登记用量每亩40克有效成分多菌灵的小区,赤霉病病指防效只有49.32%,甚至使用两倍登记用量(80克)多菌灵的小区,赤霉病病指防效也只有54.16%。

        近年来,我国小麦在高产栽培条件下,赤霉病危害日益加重,如何找到有效的杀菌剂资源,破解用药量和抗药性双双激增的“死循环”,成为提高综合防控效率的关键。

        南京农业大学周明国团队研发出了小麦病害生物-化学协同防控的模式。通过室内筛选和田间验证,开发出了,研发了井冈霉素、氰烯菌酯、NAU系列等防治小麦赤霉病和抑制赤霉病菌毒素形成的新药剂。白马湖农场的实验结果表明,每亩使用10克NAU-4和15克及20克NAU-6,赤霉病病指防效分别达到83.43%、89.31%和88.90%,除了对赤霉病的防效远高于多菌灵和多酮外,兼治锈病和白粉病的效果接近100%。农药用量减少80%~90%。而在试验中仅仅需要打两遍药,而传统的药剂要打七、八遍。

        “防效显著和用药量明显减少,是这个研究最直观的感觉。”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郑永权说,“周教授团队的研究除了关心防效外,还进一步关注了赤霉病菌毒素的问题。”

   综合防控提综合效益
        如今,产量已经不再是农民追求的最终目标,如何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才是成败的关键。大量用药或使用过于昂贵的药并不能为农民带来更高的收入,如何通过综合防控措施实现病虫害防治的综合经济效益达到最好,同样成为了周明国团队的研究课题。

        “农药用量经济指标的提出非常难得。”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长康乐评价,“农民在农田上投入到植保方面的钱,是农产品成本的一部分。在这方面周教授考虑得更加全面,哪些药更便宜,更容易被农民接受。”

        据了解,江苏省小麦防治赤霉病的用药成本一般在每亩5元左右,而施药的人工成本在8至10元,占防治成本一半以上。“农药既要减量,还要降低用药次数。如果只打一遍药就能把赤霉病防治好,那么种植小麦的经济效益就能提高。”周明国说,“我们的研究方向也是向着破解抗药性难题,以减少用药量和施药次数。”

        既要有好药,还要用对药,才能将防治效果做到最好。施药均匀是赤霉病防治的关键,精准施药、对靶施药、超低容量喷雾等都将有利于农药的减量使用,从而减少浪费,减少污染,提高利用率。

        “对于不同的品种、不同的播种期、不同的田块,防治赤霉病的方法都不一样,技术指导的难度很大。”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药与药械处处长邵振润告诉记者,“赤霉病防治时,最怕下雨,药打下去后一旦下雨,药就被冲刷掉了。在新药研制中,如果能添加一些耐雨水冲刷的助剂,对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会更好。”周明国在试验中不仅考虑到增加药剂扩展和粘着的助剂,还针对干扰病菌毒素合成的助剂进行了一系列田间筛选实验,并达到了良好效果。




审核:

校对:

编辑:李超 许天颖

阅读次数:206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