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图片新闻

家乡的端午节

2016-06-06 来源:人员机构 作者:文静  图片:

布谷声声催人忙,端午到来油飘香。
农家镰刀磨锃亮,金黄麦穗进麦场。

   
    我的老家是河南新乡,幼年时家乡过端午节的味道还留在记忆里。

    那时还在生产队, 端午节前几天,村民们忙着收割麦子,凌晨三四点就起床下地了,等到了田头,天才蒙蒙亮。不等到看清麦垄,就开镰割麦。

    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村还没有实现机械化,农活多数靠人工。学校有收麦假,我小学时候每年都帮大人割麦子。香甜的睡梦中听到爷爷“哧、哧”的磨镰刀声,就知道该起床了。我揉揉惺忪的眼睛,随便洗把脸,跟着大人往离家十多里外的田里走。走在路上,有时边走还会边打瞌睡。开始割麦子了,看着大人“蹭、蹭”地快速往前走,我心里那个急。但是,由于力气不够,越急越割不快,抓住太多的麦子,又顾不过来。割的麦茬高高低低也不齐。那时在生产队是挣工分,割一垄麦子挣两分,大人一上午能挣二十多分,我只能挣十来分,还累得够呛,手臂上被麦茬划破一道道血印。

    割完了麦子,把麦子捆成一捆捆。再用拖拉机运到晒麦场上,晒干。拖拉机拖着偌大的石磙在麦子上转许多圈,直到把麦秆和麦粒分离开。把麦子碾完,一遍遍晒好。人们在忙着晾晒麦子时,端午节就来了。

    端午节一大早, 母亲天不亮就起床。她在一个大盆里放上面粉,烧一锅开水,用来烫大盆里的面粉,边烫边用一米长的擀面杖搅拌,搅匀后再揪成一团团,把面团擀圆,在中间放上红糖,然后团住,捏成圆团。放到热油锅里炸,翻来覆去两次,一只扁圆形的香甜的糖糕就可以出锅了。如果在面团中间放上调好的菜馅,捏成三角形,炸出来的就是菜角了。母亲还可以炸出麻花、油条、焦角等花样。我和弟弟们从麦场翻晒麦子回来,顾不上把手洗干净,就抓起炸好的油货(糖糕、菜角、油条等油炸的食品统称油货)狼吞虎咽起来,直到吃得打嗝方才罢休,然后美美地喝一碗母亲做的胡辣汤,这个端午节就过了。

    生产队还会给媳妇们放一天假,让她们回娘家,拿的礼物就是满满一竹篮油货,上面盖着碧绿的楝树叶子,楝树叶子可以驱苍蝇。

    家家炸油货的香味飘散在乡村的上空,端午节就在收割麦子的日子中间热热闹闹地过着。端午节后,村民们又忙着把玉米种子点种在麦茬里。

    学生们帮助生产队收完麦子,过完端午节就要回学校了。男女学生的脸都晒黑了,胳膊上留下了一道道陈旧血痕。

审核:

校对:

编辑:谷雨 石松

阅读次数:556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