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大活,我讲故事给你听”,从2016年4月18日晚间起,整个朋友圈都被公管院的电子邀请函刷屏了,一排排红色的邀请函整整齐齐地排列在小小的手机屏幕中,点开来,悠扬的《我和我的祖国》在耳畔响起,指尖划过,近五年的照片集锦于此。这就是公共管理学院的第十三届舞台剧大赛,十三年的坚守,源于创新,终成情怀。
参与感的提升是有效教育的前提
正如大家所熟知的那样,首届演出特别成功,这也给了公管人更多的信心与灵感。他们不再拘泥于用旧的剧本进行节选,他们要原创。于是,通过剧本撰写、日常演绎再到正式演出,所有共产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贯穿其中,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深受广大青年学子的欢迎。各个党员通过支部对接到班级,直接引领团员青年,让党员带领团员去了解时事,了解党的最新政策。在舞台剧的前期准备中,各党支部的党员与团员结成对子,全程参与党建舞台剧的各个环节,热情指导活动的进行。这期间有关西部支教、新农村建设、反腐倡廉等主题层出不穷。学生党员表现积极,推动了活动的良好开展,也为团员树立了良好榜样。参与感的提升,在活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十三年的追求坚守终成情怀
十三年的坚守,终成情怀。在这场公管院学子的盛宴里,青春洋溢,风华正茂,热情追逐,头角峥嵘。那些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的故事,始终在不断传承。这就是公管院舞台剧大赛,演绎世间百态,追求正道人生。
一次小小的改革源于党课的创新
公管院舞台剧大赛,最开始叫作党建舞台剧大赛,2004年创设之初,是基于学院分党校成立后对课程形式与内容的探索中发展起来的。如何创新思路,将党的理论知识从“听”的形式,变成“演”的形式,这是当年公管人的创新与创造。结合时政背景,明确活动主题,采用舞台剧的形式,将党的理论知识演绎出来。第一次以这种形式上党课,时任学院组织部副部长的杨宁内心一半激动,一半忐忑。“剧本审过了三四稿,那些写在南农信纸上的不同颜色的笔迹,落了一层又一层”。十三年过去了,他提起首届舞台剧大赛,还是印象深刻:“当时有个班级演出了曹禺的《日出》,那个饰演陈白露的女主角穿着旗袍娓娓道来旧社会的黑暗时,那画面我到现在都能想的起来。”那一年,他们演出了《雷雨》《我的1919》等一系列知名话剧选段。参与感的提升是有效教育的前提
十三年的追求坚守终成情怀
坚持不懈的追求,使舞台剧大赛从创设之初的创新活动成为传统经典,成为公共管理学院党建工作的品牌特色,也成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但这并不是舞台剧大赛的最终目标。连续十三年的坚守,带给每位公管学子更多的是满满的回忆和深深的感动。每当有校友回访母校的时候,只要和他(她)聊起舞台剧大赛,就像是打开了记忆的闸门,滔滔不绝:那些一遍又一遍修改剧本,一遍又一遍刻苦排练的回忆;那些初次登台时的忐忑,害怕表演不到位的担忧,赢得比赛大奖时的激动以及那些被同学感动的和把自己感动的种种细节……都会凝结成两个字:情怀。
十三年的坚守,终成情怀。在这场公管院学子的盛宴里,青春洋溢,风华正茂,热情追逐,头角峥嵘。那些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的故事,始终在不断传承。这就是公管院舞台剧大赛,演绎世间百态,追求正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