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图片新闻

我校摘得两项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6-01-08 来源:人员机构 作者:蒋大华 赵烨烨  图片:

    2016年1月8日,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我校曹卫星教授团队研究成果“稻麦生长指标光谱监测与定量诊断技术”及沈其荣教授团队研究成果“有机肥作用机制和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双双摘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曹卫星教授领衔的“稻麦生长指标光谱监测与定量诊断技术”研究团队立足“互联网+农业”科技,以水稻和小麦为主要研究对象,围绕作物主要生长指标的特征光谱波段和光谱参数、定量监测模型、实时调控方法、监测诊断产品等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确立了指示稻麦主要生长指标的特征光谱波段和敏感光谱参数,构建了叶片/冠层/区域多尺度的稻麦生长指标光谱监测模型,创建了多路径的稻麦生长实时诊断与定量调控技术,创制了面向多平台的稻麦生长监测诊断软硬件产品,开展了作物生长监测诊断技术体系的规模化应用,实现了为农田实时“开处方”。该项成果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登记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6项;推广便携式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286台、农田感知节点368套;发表学术论文158篇,出版专著1部;培养研究生及博士后56名;近5年累计推广有效面积4920.21万亩,新增效益24.28亿元。

    沈其荣教授领衔的“有机肥作用机制和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团队创新研究了有机(类)肥料养分在土壤-植物-动物体系中的循环与转化及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建立了13C15N双标记有机肥的研究方法,为国内外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新技术,利用454测序技术和光谱学技术首次揭示了有机培肥土壤的主要机理是通过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和稳定土壤有机质结构来实现的,首次建立了新鲜畜禽粪便生物脱水和条垛式高效堆肥工艺,创新有机肥推广机制,为我国耕地质量提升奠定了基础,研发出商品有机肥和有机无机复混肥生产工艺与技术并推广施用,发挥了化肥和有机肥两者之长。该项成果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实用型专利授权4项;发表论文106篇,其中SCI论文35篇;条垛式高效堆肥工艺已推广161家有机肥企业,企业净增经济效益7.7121亿元,累计处理有机固废4000多万吨,生产和推广商品有机(类)肥料1500多万吨,施用面积1.8亿亩,引领了中国有机(类)肥料产业发展,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审核:

校对:

编辑:赵烨烨 石松

阅读次数:1493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