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图片新闻

第四届“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候选人风采(一)

2015-12-29 来源:人员机构 作者: 图片:

 
    根据学校党委《关于开展南京农业大学第四届“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的通知》(校党发【2015】90号)文件要求,经各学院、各单位单位推荐,现有37位教师候选人参加评选。为了广泛征求师生员工意见,真正评选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现将候选人事迹公布如下,广大师生可登陆南京农业大学官方微信号(njau19021020)或者扫描本文末尾的二维码参与投票评选


农学院



王绍华,教授,博导,2015年校优秀教师

    从事教育工作30余年,坚持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治学严谨,爱岗敬业,勤勉上进,全方位完善自我。

    一、积极主动承担教学教改任务

    响应“教授上讲台”号召,主动承担《作物栽培学I》、《作物栽培学II》、《现代作物生产理论与技术》、《农业系统工程》等课程的教学,年教学工作量超过1。热爱教学,课前充分备课,课间认真讲解,课后主动辅导。讲课思路清晰,重点、难点突出。注重教学方式改革,增强师生互动和启发性教学,引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注重因材施教,教学效果优良,近五年3次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优秀,每次课程网评客观分90分左右,主观评价有“讲课知识结构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条理性很强,幽默风趣”、“我们很喜欢王老师的课,每次上完课后,有朋友说,一周最想听的课又没了”等。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年指导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3篇以上、毕业论文3篇以上、SRT研究1项以上。

    二、热忱投身学科专业课程建设

    积极参与学科专业教学计划、专业发展论证及专业课程和教材建设,牵头《作物栽培学》课程群建设和教学改革,主持《作物栽培学I》、《作物栽培学II》和《农业系统工程》教学大纲修订及教学课件、网络课程、慕课和微课等建设。参加编写《作物栽培学总论》教材1部,制作教学课件3套,并被广泛使用。指导年轻教师编写《作物栽培学实验指导》1部,建设实验实习平台,开发“试验设计与分析”计算机软件1套,被广泛推广应用。

    三、传道授业解惑关爱学生成长

    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在科研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仍注重与学生交流沟通,解答学生的专业认识和心理困惑。主动担当优秀本科生导师,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规划,巩固专业思想,训练科研技能。安排本科生参与实验室科研活动,到丹阳、武进等科研基地进行专业实习,拓展学生实践能力。对落后学生,不放弃,积极帮扶,激励其奋发向上。对困难学生,积极安排到实验室勤工助学,用心做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指路人。

    四、理论联系实际狠抓科学研究

    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注重基础科学研究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近年来,承担国家、江苏省重大课题8项,年均经费200多万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推广水稻精确栽培和节水节肥技术3000余万亩,2012年获农业部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
     
   


邢光南,博士,副教授

    2007年至今,在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主要从事生物统计教学与大豆种质资源、抗虫育种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863子课题、博士点青年基金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各1项,参加973和863课题等多项。在TheorAppl Genet和Mol Breeding等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参加育成省审大豆品种2个。认真指导研究生,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学相长,“引导研究生充分挖掘网络资源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已被《中国教育信息化》接受。

    热衷教学工作,担任了《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课程组组长,修订了教学大纲。从2007年起,承担农学、种子和植保等专业本科生及作物和种业专业研究生的教学任务,平时关心学生生活、学习,能耐心指导学生。《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累积上课15班次、843人,《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实验》累积上课30班次、848人,《研究班讨论(作物、种业)》累积上课5班次、154人。教学效果良好,多次受到校教学督导组及学生的好评。课件视觉效果好,讲课熟练,概念准确,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师生互动较好,课堂秩序、教学效果好(教学情况,2015年,第10期)。备课充分,熟悉授课内容,授课语言简洁、流畅,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多媒体课件明了清晰,教学效果好(教学情况,2014年,第18期)。2013年至2015年连续4次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优秀。另累积指导毕业实习生18人,专业文献综述18人,校级SRT项目6项,都顺利完成。2009-2013年,担任了种子091班班主任,认真负责,所带班级班风良好、升学率高。

    积极参加校、院两级教学比赛以提高教学质量。2014年获南京农业大学第十一届青年教师授课比赛优秀奖,2015年微课作品“统计假设测验的基本原理”获南京农业大学第二届微课教学比赛三等奖。2014年和2015年连续2次获农学院青年教师授课比赛一等奖。同时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现主持南京农业大学校级和农学院院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各1项。参加中国农业出版社的《生物统计学》数字教育资源建设项目,负责案例编写。参加研究生全英文课程《生物统计学(Biostatistics)》建设,承担SAS软件示范等工作。积极探索SAS软件在生物统计辅助教学中的应用,已发表教改论文“用SAS程序模拟抽样绘制t、F和χ2分布”和“生物统计教学中用SAS程序讲解抽样分布”。“比较法在生物统计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已投稿。应用这些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014年获南京农业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和农学院英才奖励基金优秀新人奖。2012年和2014年南京农业大学年度考核优秀个人。


    植物保护学院    
                                                                                     


洪晓月,教授

    一、在教学上,坚持“教授上讲台”做法,锐意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主持本科生“农业昆虫学”、硕士研究生“昆虫分子生态学”以及博士生“进化生物学”等课程的建设,坚持教授上讲台的做法,锐意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绩,主要有:(1)主持的“农业昆虫学”课程先后获得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等荣誉,主编的“农业昆虫学”教材获得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江苏省精品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十二五”规划教材等称号。(2)主持的2个教学成果,分别于2005年和2013年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3)本人获得了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4)本科教学连续多年获得学校优秀。在教学上具体的做法包括:

    1. 瞄准国内外昆虫学课程的先进水平,大力加强教材建设,主编了“农业昆虫学”教材和“农业昆虫学实验与实习指导”2本教材,在国内20多所高校广泛使用,影响超过同类型其它教材。

    2. 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锐意改革,不断介绍国内外昆虫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学习课程的浓厚兴趣。加强多媒体课件建设,强化功能齐全、美观的作用;改进教学方法,注意授课艺术,能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尊重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采取启发式、鼓励式的教学手段,深受学生们的欢迎,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3. 狠抓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理论课学习的内容,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每年在害虫发生的季节,安排学生到水稻、棉花、蔬菜田里进行观察1~2次,实地了解害虫的识别和危害状,加深学生的印象。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教学,增强了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关心青年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选送青年教师出国培训和进修、开放实验室给学生和加强实验课的教学等措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把联系方式公布给学生,及时回答学生在邮件和电话中提出的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帮他们排忧解难,深得学生的信赖。

    二、在科研上,坚持“科研要创新”思路,埋头苦干,实现了一系列突破

    在昆虫分子生态学领域,近5年来发表了55篇科研论文,其中SCI论文39篇,包括有重要国际影响的杂志如BMC Genomics, BMC Genetics, Microbial Ecology, Insect Molecular Biology和Scientific Reports等。在共生菌影响昆虫生殖的分子机理以及害虫种群分子遗传结构方面取得显著的突破。

    担任中国昆虫学会副理事长和江苏省昆虫学会理事长,担任“Scientific Reports”等6本SCI杂志编委和“昆虫学报”等5本中文核心期刊编委。
    


张正光,教授,植病系主任
   
    在漫漫科研与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从不缺少浅尝辄止的人,但张正光却用行动证明了他对科研和教学的执着。

    他十分重视教书育人。在任教期间,他授课的有本科的专业必修课程和研究生的专业课程。对于本科教育他主要重在打好基础,培养兴趣,在自己具备扎实专业基础的同时,发扬先进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进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重视学生的差异性,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专业兴趣。在他看来精通专业是做好教学的先决条件,对于研究生教育他认为每个研究生都必须对本领域的研究历史和进展,发展动态,新成果,新方法明了。所以在研究生的课堂上他总是会与时俱进地给同学们讲一些科研的新方法,新思路,新成果。所谓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学生,他想授予的知识不同,他的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研究生的课堂他更注重的是培养研究生的自主学习和科研的精神,而学生对新研究的认识,实验方法的创新交流则是最好的方式。

    作为一名博士生导师,他对研究生的培养独有自己的方式。他认为,科研人员首先要对科研有浓厚兴趣,其次是要善于学习,敢于动手,而最重要的一点是能耐得住寂寞。作为导师他对每位学生的研究课题都十分了解,每周都会与学生讨论实验,对实验的设计和实验过程中的问题都悉心指导,这对于有30余名学生的导师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作为导师,他不仅对学生的研究作出指导,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能力的培养都兼顾有度,在他的指导下,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多次在PLoS Pathogens, MPMI, New Phytologist,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并且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他要求所有文章由学生自己撰写,这对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在他的指导下,2名硕士生获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协助指导已毕业的博士中,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提名论文奖各1人,获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人。

    科研工作硕果累累。先后入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江苏省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江苏省333人才工程。作为主要完成人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与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获江苏省青年科技奖。2013年获“南京农业大学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14年获“南京农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同时担任SCI期刊Current Genetics的副主编(Associated Editor),SCI期刊PLoS One学术编委(Academic Editor).
园艺学院
         

陈劲枫,教授,学院党委书记
   
    倾情育才,严谨治学。从教三十年来,始终把教书育人放在首位,多次获得学校教学质量优秀奖。主讲“植物组织培养”、“园艺植物育种学”等课程,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SRT计划(30余项),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指导的本科生免试推荐到中国科技大学(1人)、浙江大学(3 人)、上海交大(2人)、中科院植物所(1人)等单位。

    作为研究生导师,2000-2015招收培养博士生51名(包括4名外国留学生),硕士生72名(包括2名外国留学生)。既教书又育人,关心学生身心健康,自费资助1名困难学生完成博士学业。自2000年以来,坚持指导每周1-2次的实验室学习活动,累计投入1200学时以上。培养的研究生质量高,口碑好,一些学生已经成为大学教授、研究员、企业高管、机关领导。指导研究生获得1篇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2007),3篇南京农业大学优秀博士论文(2004、2004、2009),两次获得南京农业大学“优秀研究生教师”称号(2007、2010)。

    主持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主持农业部“行业科技专项”,主持“973”和“863”课题等,获得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第一完成人)等9项部省级成果奖励。

    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2000-2011年作为副院长负责教学管理工作。针对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效果不好等问题,于2009年创立“青年教师教学观摩制度”延续至今,获学校“教学管理创新奖”(2010年)。“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园艺人才的研究与实践”,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三完成人)(2013年)。

    2012年以来,作为学院党委书记努力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组织编辑《园艺新闻》(一年两期),设立“经典园艺”学术讲座。组织征集设计了学院标识,凝练出“勤于园、精于艺”的学院精神,增强了学院教职工凝聚力和学生对园艺科学的认同感。
2014年学院党委获得江苏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育之本。主讲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园艺植物育种学”以及面向留学生的英文教学课程“植物生物技术”(Plant Biotechnology)。2012年以来牵头开设“现代园艺科学研究方法”(Methodologies in Horticultural Sciences),邀请国外著名大学教授给博士生全英文授课,取得很好的效果。

    主编高校教材《植物组织培养》获得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2014年度全国农业项目优秀教材”奖。


    

陈素梅,教授,观赏与茶学支部书记

    思想政治方面。本人一贯坚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党性观念强,理想信念坚定。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规范,树立良好师德师风。作为观赏、茶学支部书记,工作尽心尽责,做好表率作用。

    教学方面。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意识,具有较好的献身科研和教学的精神,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工作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直承担了2门本科课程及2门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参与了《园艺作物栽培学总论》双语课程的开设,教学效果良好,相关成果获校教学成果二等奖。自2008年以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发表研究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60余篇。指导在读博士研究生4人,硕士研究生31人(其中18人已毕业),指导江苏省优秀硕士毕业论文2篇。指导完成园艺、农学、生科本科毕业论文33篇,课程论文27篇,南京农业大学优秀毕业论文1篇。指导完成国家大学生创新计划1项,校级SRT 4项,院级立项SRT 1项。作为主要完成人获省部级奖励5项,行业奖励1项。以第1完成人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获得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权2项。通过省级鉴定品种2个。年均工作量约2.0。2010年以来获得教学质量评价优秀4次,2011年荣获南京农业大学校级“奖教金”。2008年以来获年终考核优秀6次。2013年荣获南京农业大学优秀党员。2008年入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教学管理方面。作为班主任能密切关注同学们的思想动态,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消除了部分同学对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不满情绪;解决同学们的学习困难,特别是解决了园林111班文科生3门化学课程学习与考试的困难;对班级中特殊家庭的同学进行谈话鼓励、心理疏导及兼职辅导。到医院看望生病的同学。对同学们的考研升学、就业与创业、出国留学申请等进行辅导答疑。担任园艺协会指导教师,为社团活动积极出谋划策,扩大了专业影响力和提高了同学们对专业的认同度。对生活特别困难的研究生给予物质资助,使其能安心学习、科研。参加南京市聋哑学校义教活动,受到同学的大力欢迎。



动物医学院

    

黄克和,教授,系主任

    1982年1月,黄克和老师自南农毕业留校工作,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三十四年来,黄老师始终践行着“教书育人”这个平凡而伟大的承诺,因为做一名教师,是他人生的选择;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更是他人生的目标。

    黄老师始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主讲《兽医内科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和《兽医临床病理学》等课程,主编或副主编这3门课的国家级教材。教学认真负责,不仅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而且善于结合临床病例讲述,深得学生的好评。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黄老师至今还坚持指导本科生毕业实习,不顾严寒酷暑,带领学生上猪场、下牛场进行临床实践。黄老师多次被评为南京农业大学优秀教师和优秀共产党员,先后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在三十多年的教师生涯中,黄老师教给学生的不只是知识,还向他们传递暖暖的师情,它包含着理解、帮助、宽容和激励,当然也收获着惊喜、欣慰和快乐。庄腾寒同学是动医强化班09级的学生,在黄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大学生科研训练,该同学很勤奋,黄老师对他也关心有加,经常在一起讨论试验设计,解决试验中的难题,撰写论文,常常一干就是几个小时。有几次胃痛了,才发现快下午两点了,错过午餐的黄老师又饿着肚子匆匆赶去上课,对于年近花甲的他,确实够劳累的了。令人欣慰的是,这篇论文后来发表在国外高级别的兽医学研究杂志上,庄同学也被保送至北京大学读研。农业大学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有的家庭十分贫困,黄老师更注重与他们沟通,让他们明白贫穷非但不是耻辱,而是一笔财富,更是一种奋起的动力。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黄老师也会及时给予帮助。在黄老师的激励下和如亲人般的关怀下,那些学生都能够顺利走出人生种种障碍和心理阴霾,身心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黄老师在科研上也取得丰硕成果,先后主持国家、国际合作和部省级项目30多个。发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SCI论文5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5以上论文3篇,总引用频次500余次。作为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发明专利12项。获部省级技术发明或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已培养博士研究生30余名(含国外博士生5名),硕士研究生80多名,指导的博士论文曾获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黄老师先后被评为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333 人才工程”中青年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黄克和老师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很好的诠释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把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事业追求与精神享受,是“教书育人”的楷模。




姜平,教授,博士生导师,农业部动物细菌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1989年工作以来,长期从事预防兽医学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担任《家畜传染病学》、《兽医生物制品学》和《动物性食品卫生学》等本科生教学工作,授课态度认真,爱岗敬业,教学精益求精,不断改革、进取,勇于探索创新,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研究和生产相结合,教育和教学相结合,国内和国外相结合,深得学生喜欢,近5年多次获得教学效果评价优秀。每年指导校级和国家级SRT项目1-2项,从课题设计、实验操作、开题和结题等多个环节指导学生进行科研训练,培养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掌握基本实践技能和专业文献阅读和综述报告写作方法等。每年指导本科生深入猪场参与临床诊疗实践和生产实习,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精神,体验我国畜牧兽医现状和人才需求,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兴趣,帮助学生规划人生目标。指导研究生工作认真负责,学风正派严谨,严于律己,团结协作,创造开拓,平等待生,教学相长,积极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和科研等方面的困难,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研究成果丰硕。至今共培养毕业博士研究生26名(其中留学生3名)、硕士研究生123名,现有在读博士研究生7名、硕士研究生28名(其中第2导师15名)。

    主编出版全国农业教材《兽医生物制品学》(第二、三版)、《兽医生物制品学实验指导》(第一版),参加编写《兽医传染病学》(第五版)和《免疫学》等全国农业教材。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农业转基因重大专项等国家和部省级课题25项,研制成功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SH株)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R98株),实现产业化生产,为我国猪病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发表研究论文250多篇,其中SCI论文51篇,主编出版专著3部,国家发明专利6项,部省级科技成果奖7项,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突出贡献奖和江苏省畜牧兽医学会杰出贡献奖。目前主要社会兼职: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生物制品学分会和兽医生物技术分会副理事长。


动物科技学院


   
 
颜培实,教授

    1.在教学及平时与学生交流中阐述儒家民本思想和现代个人主义“梦想”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关系,鼓励投身万众创新实践。阐明生态文明观,多年参加连云港市科协的科普活动,为农民送去科学知识。在苏南的“太湖水环境污染治理”科研与各地方环保立项、中间检查与验收中,讲解自然净化法,无偿技术服务。

    2.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坚守华夏文明,论中日2000,甲午海战120年,改革开放近40年,中日经济两次逆转、论“实干兴邦”,教书育人。抵制文章恣意署名,并且约束青年教师与研究生。
兼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环境卫生学分会副理事长与秘书长,积极承办与协办国内、国际会议,提高了学科声誉,为学校增光。

    3. 在教学实践中,以对话替代“考勤”,在“案例”教学中,体现知识点、问题与思辨、多视角讨论问题,使学生感受关爱,感受到思维开放。

    积极于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动物福利视频公开课,2014年教育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主编《家畜环境卫生学》(第4版)教材获得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与江苏省精品教材(建设)立项,学校立项《家畜环境卫生学》MOOCs建设。

    参与学院的教师教学评价和学校的教学督导工作,在青年教师授课大赛、观摩教学、教学计划修订,SRT的中期考核与结题验收等方面,交流教学经验,鼓励青年教师投入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4.主讲家畜环境卫生学、畜牧场规划与设计、家畜福利、畜牧学通论和动物性食品卫生学5门专业课和人类与畜牧业、动物福利、养马与马术3门全校公选素质教育课。主讲动物环境生理学、家畜生态与畜牧场规划和家畜行为学3门研究生课程,参与高级动物营养学等研究生课程教学工作。启发性教学,多次获得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优秀”证书,2014年度学校“教学质量优秀奖”。



王锋,教授,系主任

    王锋老师有强烈的责任感,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关爱学生,教学、科研与平台建设成果显著,被聘为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2009-2011、2012-2013学年连续两届校级优秀教师,2009-2014年终考核连续6届优秀,可科研获得的克隆山羊已列入我校大事记。

    1.教学教改:主持《动物繁殖学》《动物繁育新技术》等课程的教学、教研与教改工作,《动物繁殖学》已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与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并在爱课程网上线。主编《动物繁殖学》与《动物繁殖学实验教程》、副主编《动物繁殖技术》等教材,发表教改论文5篇,教改成果先后获校级特等奖、省级二等奖,并参与获2014年国家级二等奖。课前精心备课,课堂注重启发与解答互动,课后耐心辅导,及时解答网络课程上的提问,让学生参与制作归纳的知识点等,提高其学习兴趣。2013年获校级教育思想大讨论优秀论文奖,并受邀撰写“动物繁殖学教学的体会”。

    2.人才培养:探索建立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承担SRT和毕业实习等大学生科研训练,尽量为本科生开放研究平台和基地,吸引有兴趣的同学从大二即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训练,并配以青年博士指导。近几年先后有数十名本科生进入本实验室学习,曾获我校第五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累计招收研究生100余人,学术上严格要求,多次获各类优秀论文奖,生活上关心。毕业生大多在教学科研、事业单位或医院工作,已成为单位的领导或骨干,其中有7名学生先后赴美国、欧洲等名校深造,1名破格提拔为动科院副院长。

    3.平台建设:主持获批建设省级肉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家畜胚胎工程实验室和肉羊创新团队等,主持省“十三五”草食动物产业创新链编制工作。平台从无到有,已发展成为区域性动物胚胎工程与羊业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研发机构。

    4.科学研究:重视团队建设,以羊为研究对象,近些年承担国家自然基金、转基因专项、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或任务20余项,批量获得克隆山羊和基因编辑山羊,获得山羊iPS细胞,建立了肉羊繁育体系和育种核心群,开展了肉羊营养需要及调控研究。获省部级成果奖3项,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SCI 论文40多篇,出版各类著作20余本,申报专利10多项,制定标准5项。

    5.技术推广:集成肉羊高效规模与标准化养殖技术,积极服务社会,建立了10多个示范基地,海门、姜堰等基地更成为全省促农民增收示范基地与科研基地,省部领导多次莅临指导;研发的肉羊TMR颗粒饲料已商品化生产,效益显著。



草业学院

    
 
沈益新,教授、博导

    沈益新教授一直工作在教学与科研第一线,爱岗敬业,严格律己,求真务实,踏实工作,专注于学科建设、本科教学、研究生培养和科学研究,在同行中享有很高的声誉。还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草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草学会副理事长等。

    在学科建设方面,根据南方农区草业发展的特点提出了建设具有南方特色的草学学科的指导思想,从课程建设到学科体系建设处处身体力行,为我校创设草业科学专业,并晋升为草学一级学科和江苏省重点学科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本科教学方面,根据我国南方社会发展对草业科学人才的需要,设计了我校草业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坚持每年为本科生完整讲授《牧草与饲料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讲解专业理论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并重视课堂讲授与课外自学能力培养的结合,始终将培养学生真才实学和良好的学风作为教学目标。对本科教学认真负责,十几年如一日的敬业作风得到师生的好评。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多次被评为优秀,指导的本科生毕业论文多次被评为我校优秀毕业论文,教学成果《学产研结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动物科学人才的研究与实践》(第1完成人)曾获得江苏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独立开展科研、指导生产实践能力为指导思想,严格要求学生脚踏实地地学习与科研;围绕南方草业的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做好学问,杜绝学术不良行为。每年为研究生开设《牧草学》、《草业科学研究方法》、《草业科学进展》等课程,并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邀请国内外专家来校交流,拓展研究生的视野,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在科研方面,以农区饲草高效优质生产与利用为主线,结合长江下游农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深入田间农户,解决农区草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获得江苏省科技二等奖和中国草学会草业科技二等奖各1项。

   
 
高务龙,助理研究员,副院长

    高务龙同志2014年1月调任草业学院副院长,主要负责学院教育教学工作,并协助书记和院长处理有关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党务工作等。

    一、从关心学生开始

    学院新组建、学生刚划转,高务龙同志和辅导员一起,针对不同年级的情况和需要重点关心的学生的实际,形成了帮助学生形成明确稳定的专业认同感、学院归属感和未来方向感为总目标的工作思路。通过系列集体活动、逐一谈心、家校协同、争优创先等有效措施,一学期结束,整个学院学生的精神面貌、学习风气有了显著改变,多名曾经对专业学习没有信心、没有目标的学生,经过连续几个月的跟进后,学习状态、学业成绩都有了喜人的进步。学生在微博留言说:许你一个这样的院长,他可以是捕捉美景的摄像师,他可以是精通医术的大暖男,他可以是有问必答的大百科,他也可以是耍宝卖萌的小可爱,献上一株珍贵的二色补血草,未来的日子里,和你一起愉快的并肩前行。

    一年多来,学院初步形成了本科生和研究生、学生教育管理与专业教学、党团工作与学生成长三个“一体化”的学生教育管理机制。他与学生的建立深厚情谊,他们一起讨论学业、出国、兴趣、社团、竞赛甚至恋爱的话题,家长会与他保持直接联系,交流培养孩子的看法和对学院工作的建议。

    二、在实践之路上前行

    该同志全力配合专业教学工作的需要,加大了对实践教学的支持力度,协调植物中心、动物中心和牌楼基地的资源,保证了所有课程实践教学高质量地开展。

    在该同志的倡导和推动下,学院的教育教学工作突出实践特征,把专业素养、专业能力确立为核心目标与主要内容,设立了院级SRT计划项目,保证了SRT计划对本科学生的全覆盖;推进了“三段式、全学程、全员制”的本科生导师制;在辅导员工作时间冲突的情况下,两次亲自带队组织大学生时期社会实践工作,学院的社会实践团先后获得校级、省级优秀团队,多名同学获省校表彰。

    三、在持续学习中进步

     面对草业学院新的工作要求,高务龙同志以积极旺盛的学习状态,阅读了多本学科相关的书籍,听取了很多场学术报告,迅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草学专业知识框架,并在新生入学教育、家长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业实践教学安排、第二课堂活动指导等工作中发挥作用。

    近两年的工作中,该同志积极热情的工作态度、好学钻研的工作状态、宽厚无私的处事方式得到了全院上下的一致认可。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宗良纲,教授,原环境支部书记系主任

    积极投身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教学态度认真,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工作量饱满,教学效果优良,多次获得教学质量优秀评价证书。近几年中,独立和合作承担了本科生的《环境学双语》、《陶艺欣赏》和环境科学专业研究生《环境科学研究法》、《环境土壤学》和《环境科学进展》共5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注重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推行参与式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着力加强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2013年开始为全校本科生开设的通识类文化素质公选课《陶艺欣赏》课程受到学生的广泛好评,有媒体报道该课程是南京地区高校最受大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与课程配套的“紫砂艺坊”正在作为我校本科生创业实践平台进行建设,其指导大学生创业实践事迹得到媒体多次报道。在本科生人才培养过程中,积极参与专业建设和教学教育研究,认真进行本科生SRT指导工作,在这些同学中先后有数十人免试保送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20011年评为南京农业大学大学生最喜爱的教师称号。2013年作为主要参与成员完成的“农科院校“一主两翼”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构与实践”获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先后主编出版了两本教材(《环境管理学》,中国农业科学出版社,2005和《紫砂陶艺欣赏与创作》,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1015)。

    平时热心公益和集体活动,特别是我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2010年荣获全国“水环保公益人物贡献奖”和第三届全国节能减排大赛优秀指导教师。2012年荣获“江苏省青年志愿服务事业贡献奖”(共青团江苏省委、江苏省志愿者协会)。2013年指导学生完成了国家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紫砂创意文化产品研发与营销实践”,期间指导项目组同学设计了世界农业奖紫砂奖杯。2014年作为“弘扬中华紫砂文化 创新创业实践育人”项目第一完成人获得南京农业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优秀奖。2015年向教代会提交了进一步加强学院文化建设的提案,并配合学校宣传部进行具体落实。2013-2015连续三年协作学校有关单位接待来自韩国庆北大学等中国文化研修团成员,给韩国学生介绍中国紫砂文化并安排体验活动,取得良好效果。2015年两次为全校辅导员进行紫砂文化和创业专题培训。

    

张军,技师
    

    张军,中共党员,曾先后担任学院科研秘书、党务秘书、人事秘书、行政秘书等。她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热爱本职工作,无论是在任何岗位上,都能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凭着坚定的职业理想和持续的工作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她一贯以身作则,求真务实,扎实进取,尽职尽责,面对各种繁杂琐碎,看起来毫无头绪的大量事务性工作,她总是克服各种困难,力求周全、避免疏漏和差错,做到事事有着落。虽然她只是学院里一名行政管理人员,但她几十年如一日,爱岗敬业,工作求真务实,甘于奉献,公正无私,赢得领导和教师们一致好评。

    她立足于本职工作,服从领导安排、服务广大师生,她的工作准则是把任务做细做实,把事情做新做精。小事精细,大事沉稳,能够做到细致周到,致力于学院工作的开展;明确工作程序、方向,提高工作能力,形成清晰的工作思路,能够顺利地开展本职工作并力求熟练圆满地完成下发的工作任务。她能够认真做好院农业推广硕士及环境工程硕士的招生宣传、学籍管理、教学安排、论文答辩以及其它后勤服务工作;协助领导做好离退休教师的关心、慰问和服务工作,经常电话联系,及时了解他们生活中的困难,并能尽己所能的给予帮助;作为学院的党委委员,严把党员发展的质量关,关注学生党员思想动态和大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办公室对内是学院的服务机构,对外是宣传和接待的窗口,是一个在上班时间不能关门的地方,她始终以办公室的功能实现为己任,严格遵守上下班制度,从不迟到早退;她始终坚持集体的事都是大事,事关学院发展的事就是重要的事的服务理念,只要学院需要,广大教师需要,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周末或晚上,都能到办公室做好服务工作。她具有学院主人翁的精神,因此她总是能够认真、按时、高效率地做好学校及学院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从事教育管理工作23年来,她连续11年获得年终考核“优秀”,先后多次获得南京农业大学“优秀组织员”、“老龄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工会工作积极分子”、获得过 “优秀人事管理工作者”、南农建校110周年“校庆先进工作者”、 “优秀教育管理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她始终坚持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努力,在自己平凡而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她经常跟学生说的就是《老子》中的一句话“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告诫大家低调做事,诚实做人,始终以自己的满腔热情无私奉献,投身于高等教育事业当中去。




生命科学学院

     
何健,教授,博士生导师,生科院实验中心书记

    工作十多年来始终满怀热情,坚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怀着对教育事业和科研事业的无限最求,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努力学习,不断探索和实践,忠诚履行自己的职责,甘心奉献,热爱工作、关心同学,为人师表,以高尚的师德严格要求自己,受到了同学的喜爱和尊重,得到了同事的称赞和领导的信任。

    取得的重要成果有:在教学方面,教学效果良好,课堂气氛活跃,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在教材建设方面,参编教材和专著4部,总字数达到21.4万字。在科研方面,获得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5)、2008年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排名第3)和2009年中华农科科技奖一等奖“多种功能高效生物肥料研究与应用”(排名第九)。学术兼职:中国微生物学会环境微生物专业委员会委员和中国微生物学会资源微生物专业委员会委员。Appl Environ Microbiol, Bioresource Technology, Int J Syst Evol Microbiol, 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和Current microbiology等SCI源杂志审稿人和微生物学报、土壤学报、环境科学学报、安全与环境学报、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和农药学报等国内核心期刊审稿人。2009年入选南京农业大学“133重点人才工程”优秀骨干教师,2010年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评为生命科学学院2009年度先进个人和2010年南京农业大学考核优秀。2013年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2015年获得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资助。

    (一)教学效果和教材建设

    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从2001年起主要承担“基础微生物学(本科生)”、“基础微生物学试验(本科生)”、“微生物生理学(本科生)”、“环境微生物工程(本科生)”、“现代微生物研究技术与方法(本科生)”和“现代微生物研究技术与方法实验(研究生)”等6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近五年各课程的总学时数为972学时,教学效果良好,课堂气氛活跃,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此外,近五年指导硕士研究生近30余人,已毕业20余人,其中校优秀毕业生3人;协助李顺鹏教授指导博士研究生7人,其中已毕业7人。在教材建设方面,十年来,参编国家级教材4部,总字数达到21.4万字。

    (二)班主任工作

    为人师表,严格要求自己,从大一新生入学开始,就非常重视开展与同学们的交流,经常找学生谈心,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学习动态,开解同学们心中的疑惑,尤其对家庭困难的或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给予更多关心和帮助,使学生始终能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担任班主任的生命基地111班先后获得多项荣誉:江苏省先进班级体,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度优秀团支部标兵,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度十佳班级,南京农业大学2012-2013年度先进班集体,2013年度生科院“班级建设榜样”, 生科院第六届趣味运动会团体第三名和“少年中国”生科院第七届班级合唱比赛第一名。生命基地111班同学有185人次获得院校组织的各种奖项和荣誉。有12名学生被保送到中国科学院、浙大、南开和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继续深造,有8名学生成功考取研究生,另有3名学生成功被国外大学录取,10多名学生获得“优秀毕业生”称号。



理学院



  杨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红同志长期以来坚持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主讲本科生的《有机化学》、《实验化学》课程及研究生的《有机分析》、《农药残留分析》等课程,细心备课,认真授课,积极组织课堂互动,多次获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优秀,2次获校教学质量标兵,曾获校“大学生最喜爱的教师”、校“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先后两次入选校“133重点人才工程”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
主编出版了《有机化学》国家“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及农业部“十二五”规划立项教材。又主编出版了《有机分析》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同时是江苏省精品课程《有机化学》的主持人。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主持省级教学改革项目1项,第1作者发表教学改革文章1篇。近五年获校教学成果一等奖两项(排名第二)。主编的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有机化学》获2014年全国农业教育优秀教材奖。在教学活动中,注重教书育人,指导本科生开展实践及科研创新活动,亲临指导2项国家大学生创新项目及多项校级SRT项目,经过实践及科研活动,大学生参与发表SCI论文多篇。对教授的学生们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给予关心、帮助和指导。指导的2名硕士研究生先后获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1名硕士研究生获校级优秀硕士论文。

    近年来,主持并完成了江苏省农业攻关项目。合作主持并完成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专题项目(863计划)。主持并完成了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子项目1项。以通讯作者身份在国际专业期刊发表SCI研究论文50多篇。出版专著2部。

周小燕,副教授

    该同志在思想上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乐于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师德高尚,为人师表,关心集体,团结同事。在工作中,能够服从安排,顾全大局。

    一、教学工作

    该同志热爱教学,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向教学名师学习。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方法和方式的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加以积极的引导,热爱学生,乐于和学生交流,和学生坦诚相待,做到了既教书又育人;能坚持上好每一节课。先后为本科生开设了4门课程;先后主持和主要参与了4项学校教改项目;副主编编写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线性代数》;参与编写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线性代数》,并获2011年江苏省精品课程;发表了1篇教改论文;先后10学期教学质量被评为优秀;积极参加省、校、学院青年教师授课比赛,已获表彰和奖励情况:

    (1)2015年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获三等奖;
    (2)2015年南京农业大学第二届微课教学比赛,获一等奖;
    (3)获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度教学质量优秀奖;
    (4)指导的毕业论文获2014届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二等奖;
    (5)获2011-2013年度教学科研工作优秀教师称号;
    (6)获2012年南京农业大学奖教金;
    (7)2011年江苏省高校数学基础课青年教师授课竞赛,获一等奖;
    (8)2010年南京农业大学第九届青年教师授课比赛,获一等奖;
    (9)2010年南京农业大学理学院青年教师授课比赛,获一等奖;
    (10)2008年南京农业大学理学院青年教师授课比赛,获一等奖;
    (11)获2008年南京农业大学理学院奖教金;
    (12)2010年和2011年,先后2次年终考核为优秀。

    二、指导学生工作

    担任信科52班和信科111班班主任,配合辅导员把学校和学院的思想、方针传达并执行到位;坚持一周去学生宿舍一次,和学生交流学习、生活情况,指导他们考研、找工作,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和寻找学习方向,帮助保研的学生联系导师,班级建设成效明显,曾经荣获多项班级荣誉,最终的读研比例为30%,数十名学生进入IT名牌企业和金融机构。

    三、科研工作

    该同志能坚持不断地学习,科研基础扎实,治学严谨,思维活跃,敢于创新。主要从事weak Hopf algebra和同调代数的研究。先后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期刊发表10篇论文,其中SCI 5篇,核心期刊5篇。主持省部级和校级课题3项,参与数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

食品科技学院


 

 徐幸莲,教授,院长

     徐幸莲教授自1985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致力于食品科学领域的教学科研事业,教书育人,爱岗敬业,得到师生广泛好评。

    潜心教学结硕果。讲授3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学生评价连续多年名列前茅。教学中注重理念和知识更新,与教学团队一起做了大量有益探索,逐步构建了理论教科书、网络教学软件、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等立体化教材体系。主讲的《畜产品加工学》2008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2010年成为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013年成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畜产品加工课程群教学团队” 2009年即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以第二完成人获江苏省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各1项。《畜产品加工学》(副主编)入选 “十一五”、“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在全国农业院校得到广泛使用,获中国农业科技基金委优秀教材奖。

    教书育人育英才。在课堂教学的同时,注重为人师表,以自己言行潜移默化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将教学积极向第二课堂延伸。她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积极为学生学习搭建平台。尽管工作十分繁忙,但她对指导学生从来是不厌其烦、无微不至。2013年,一个学生创业团队找到她寻求指导,她从繁重工作中抽出时间给学生解答技术问题,并联系行业龙头企业提供帮助,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最终获得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实现学校该项赛事零的突破。作为一名导师,现已培养硕博士研究生100余名,很多学生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

    团结师生共发展。2007年担任学院副院长分管教学工作后,她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学院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取得长足发展。“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入选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食品质量与安全”与“生物工程”专业成为江苏省特色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成为江苏省重点专业(类)建设点。2014年担任院长以来,她全身心投入工作,组织推动学院学科与师资队伍建设,组织凝练了五个团队研究方向。同时注重青年教师培养,推动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资助新教师教改启动经费、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各类教学科研会议、组织教学观摩活动、开展授课比赛等,全面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

    持续创新促产业。作为肉制品加工与质量控制方面的专家,立足国家战略发展和产业需求,在肌球蛋白凝胶形成机理、冷却肉加工与质量控制研究、中国传统特色禽肉制品工业化生产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就,成果先后在雨润集团、苏食集团等企业转化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主持和承担国家级、部省级课题2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收录6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二完成人)、省部级科技成果奖9项,获国家专利15项,为我国肉类行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韩永斌,教授

    韩永斌老师从教近30年,现为食品科技学院教授、博导。作为一名长期活跃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一线的教师,他始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持教师的育人使命,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师者的崇高。

    愿做快乐的“教书匠”。作为一名教授,韩老师虽工作繁忙,但仍坚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本科教学工作。现主讲“食品工艺原理”、“农产品加工学”、“农产食品大实验”3门本科生课程和“食品加工与检测新技术”、“粮油加工新技术”2门硕士研究生课程,并参加留学生课程“农业概论”、“农产品贮藏与加工技术进展”、博士生课程“食品科学技术进展”的教学工作,连续多年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为优秀。他与时俱进,适应学生、学院、学校发展的需要,推行课程改革,“食品工艺原理”实行双语教学,主持“食品工艺原理”、“农产品加工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并网络化,参加“食品加工与检测新技术”(研究生课程)的全英文教学建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甘做义务的“课外导师”。多次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学生课外科研训练计划、学生创新训练营项目,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从选题、资料收集、项目书撰写,立项后的实验计划、方案的编制,实施过程中问题的解决及研究论文的撰写等方面进行全程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素养,指导的本科生毕业论文成绩优良,2014年立项的国家级SRT项目结题评价为优秀。对各类本科生课外学科竞赛给予悉心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在完成项目和参与竞赛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市场需求分析和调研,指导学生进行产品、生产工艺和包装设计和设备选型配套,并进行政策、技术、经济、生态环境可行性等方面的评估,指导学生团队参加南京高校“明日工程师论坛”多次获得特等奖和一等奖,本人多次获得校级优秀指导教师称号。2014年获得校级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称号。

    乐做社会的“服务员”。韩永斌老师十分注重将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相结合,坚持教学、科研、推广三位一体。他经常深入全国多个省市区的食品企业,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不计得失,不求回报,为学校和学院扩大了社会影响力。同时,他将生产实践一线发现的问题,直接带到课堂上、带到实验室,帮助学生在了解行业发展动态过程中去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工作之余,他积极关心学院发展,主动支持学院建设,对自己要求严格,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乐于奉献,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工学院



 鲁植雄,教授、博导,中心主任总支委员、教研室主任、全国十佳农机教师

    自1984年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三农”,长期致力于农机教育事业的研究与实践。先后承担了专科生、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学生的《汽车拖拉机学》、《农业机械学》等10余门与农机相关的专业课程的主讲任务,培养各类研究生58人,累计给3000多名农机专业的学生进行了授课。

    主讲的“汽车拖拉机学”分别获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江苏省精品课程等称号。教学质量和效果获学生一致好评,连年获南京农业大学优秀教师称号,多年来,年度考核均为优秀。并于2015年获得第二届“豪丰杯”全国十佳农机教师。
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总结,长期进行教材改革与撰写工作,主编《汽车拖拉机学》、《农业机械学》、《汽车拖拉机发动机原理》、《汽车拖拉机学实验指导》、《汽车拖拉机综合实习教程》等教材42本,参编教材6本。《汽车拖拉机学》等10本教材分别获江苏省(或农业部或国家)的重点教材、规划教材、优秀教材等荣誉。

    长期以来,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主持或参加各级教改项目10余项,获国家、省、校级教学成果奖8项。

    热爱农机科普工作,撰写《手扶拖拉机故障诊断排除图解》、《小四轮拖拉机故障诊断排除图解》、《四轮农用运输车故障诊断排除图解》、《小麦收割机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图解》、《水稻收割机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图解》、《水稻插秧机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图解》、《玉麦收割机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图解》、《联合收获机修理工》、《播种施肥机修理工》等农业机械和车辆相关的科普著作95本。将结构复杂的拖拉机、农用运输车、播种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用图解的形式来编写,综合运用鱼骨图、立体图、卡通图、示意图、剖视图、框图等图解技术,直观表达了各种农业机械与车辆的使用方法、故障形成原因和排除技巧,使图书易看、易读、易懂。其中,《小四轮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常见故障诊断排除图解》获农业部2013年科研成果二等奖;2本科普著作获华东地区科技出版社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4本科普著作获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优秀科普作品奖。

    在科研方面,主要从事“地面车辆系统”和“农业机械电子控制技术”研究,先后主持了“农业车辆-地面接触耦合作用下有效不平度形成机理研究”、“拖拉机自动耕深控制装置的研究与开发”等2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在拖拉机电子控制技术和拖拉机通过性方面具有一定的深入研究,研究成果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20余篇论文被SCI、EI收录或引用。获国家专利12件,软件著作权8件,译著4本,获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项。

   
 

孔繁霞,副教授,教研室主任

    从教30多年来,一直坚守在教学第一线,以教育为己任,坚持教育是一种启迪,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刻理解育德者先育己,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在于默默地奉献,深知教师高尚的人格力量应是学术水平、教学能力与道德情操的完美统一。

    该同志主讲研究生、本科生课程,工作负荷年年超量。在教学中不断追求创新、进取、优化,以学生实际需求把握层次,摸索形成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英语能力全面发展。所营造的课堂充实、有序、活泼;借助课堂打开学生的视野,从不避讳自己的“困惑”,鼓励学生推翻其观点,培养学生敢于怀疑,善于思考,不唯书,不唯师,辨证、深刻的思维品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了一个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教育环境。课后为学生答疑,经常一对一面批作文,与学生交换学习中的经验与不足,保证了教书育人的实效,赢得了学生的信赖与肯定。有学生评价说:“难得的好老师,她改变了我,我有信心了。”辅导学生参加各类英语竞赛,获得过特等奖等奖项。

    作为教研室负责人始终能团结全组教师,提出工学院外语教研的工作思路,即:把优秀作为一种习惯,坚持以教研工作为中心,以日常管理为基础,以师资建设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手段,以ESP课程为落脚点,加强教学、科研工作的有机结合,强力推进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工作,给年轻教师提供创新与发展的机遇。培养青年教师参加各类教学大赛,全组共有12位青年教师,先后全部派出参赛,在连续六届全国“外教社”杯大赛中有9位教师分别进入江苏省决赛的前十名,名列全省各高校前茅。

    针对工学院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系统开发研究,从跨学科交叉角度入手,采取新型的教学模式,积极有序地推进课程改革,使工学院的英语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特别是四级通过率由原来30%多提高到现在近90%,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近几年发表论文13篇。主编教材10部,出版专著1部,主持或已完成省级课题5项、校级精品课程建设、教改课题。获省社科成果奖、年终评价多次为“优秀”。

    教学评价多年均为“优秀”;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教研室主任”;获得数次各级各类教学“奖教金”、“优秀研究生课程奖”;连续9年三次获得学校第二、第三、第四届“优秀教学质量标兵”称号,2014获得校“教学质量优秀奖”。


信息科技学院

   

郑德俊,教授,支部书记
   

    信息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团结同志,教书育人。工作中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责任心强,甘于奉献。在学科建设方面,付出较多精力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建设有本校学科特色的基础信息资源库,能从学院的全局出发,保质保量地完成交办自己的各项工作,曾入选为江苏省教育厅“青蓝工程”培养对象。

    重视本科教学,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目前主讲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5门。无论是新接手的新课,还是上了多年的必修课程,每一次都积极备课,根据学科发展趋势补充新内容和新案例。能针对每一届学生的不同特点科学规划教学环节,以丰富的学科知识积累吸引同学们求学的兴趣。在保证知识内容有效传递的同时,努力达到“因材施教”。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学生共同明确所授课程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位置,理清能力培养的重点,课堂教学注重研究性教学和案例教学,根据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增强实践与互动环节,引导学生善思、敢想、有创见、勇于探索,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所需要的逻辑分析能力、质疑解惑能力和团结协作 能力。教学效果已得到听课学生、督导和同院教师的多次肯定,本科教学6次被评价为优秀,有1门课程入选学校精品课程,2010年个人获得学校奖教金。

    重视教研相长,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以科研促进教学。工作中,围绕课程教学发现的问题,系统进行理论思考。积极开展教研课题研究,已完成两项教研项目,项目结项成果也得到了会评专家的肯定。重视严谨治学,关注学科发展前沿,围绕学科发展中有意义的选题开展科学研究,目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重大招标课题子项目1项。已结项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1项,同时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多项国家级基金项目研究。已出版学术专著1部,在CSSCI来源期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0多篇。教学中,及时通过专题讲坛将自己的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展示与交流,引领本科生和研究生共同走上科学探索的道路。

    


 夏欣,副教授,计算机党支部书记、江苏省计算机学会会员

    南京农业大学信息科技学院计算机系支部书记,分管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规划、改革及教学安排。从事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及网络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工作,特别擅长各类计算机等级考试辅导。每年授课学生人数超700人。参编农业部规划教材3部(主编1部)。现研究方向为“农业信息化”,撰写论文10余篇,EI录用2篇。自任教以来,共获“教学质量优秀”评价近10次,校级“奖教金”两次。2012年获南京农业大学第10届青年教师授课大赛第1名。2013年获全国首届微课程大赛江苏赛区一等奖。

    一、教学态度端正,方法适当。

    继续增加教学投入,认真备课,注意上课方法,认真指导实验。研究基础课教学规律,一切从提高学生实际运用技能,提高等级考试通过率出发,努力提高基础课教学效果。多次受到校督导组的通报表扬。

    二、教学工作量饱满。

    作为青年教师,始终把教学工作作为自己的第一“使命”,在学院安排教学任务时,能够做到勇挑重担,并且保质保量完成。年教学工作量超过2。

    三、积极参加教学改革,推动教改成果转化。

    作为主要参与人(排名第3)参与了2007~2008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开放式网络化“程序设计语言”教学支撑平台的架构与建设》,项目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作为主要参与人(排名第2)参与的2006年校级实验教改项目《计算机基础实验(非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已于2006年顺利结题。作为教改的主要成果——“计算机基础实验的分层次分模块教学方法”已经形成制度于2007开始在全校的计算机基础实验课中加以应用。

    四、积极参加精品课程建设。

    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了校级精品课程《大学信息基础》的建设(目前该项目正在建设过程中),目前负责该项目的网络课程部分的建设,已基本完成。

    五、积极参与教材建设。

     2008年作为参与者参加编写了“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大学信息技术基础实验》的编写,已出版。标准书号:ISBN:9787109128361

     六、积极投身教学研究。

     基于个人的教学实践经验,撰写了两篇教学研究论文(都已发表),其中一篇为教学奖励论文。

    七、积极参与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的课程体系改革和运行管理工作。

    本人一直致力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规律的研究工作。今年,作为主要参与者参与了基础课程的课程体系改革和运行管理制度的修改工作,为基础课教学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为提高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和等级考试的通过率贡献了自己力量。

   八、积极开设公共选修课。

    公选课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文化底蕴、培养学生多种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有很重要的意义。本人一直积极投身公选课的教学研究工作,对公选课教学过程的种种问题如:人数多,生源复杂、基础弱、前序课程不足、以及课时少缺少实验环节等都作了深入的研究并总结出一系列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指导公选课的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审核:

校对:

编辑:陈洁 石松

阅读次数:88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