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积极吸纳有益社会力量共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

时间:2015-12-01浏览:13968

    2015年11月10日下午,南京农业大学、南京盛泉恒元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泉恒元”)“盛泉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发展基金”捐赠签约仪式在我校金陵研究院举行。根据双方协议,“盛泉恒元”向学校捐赠人民币500万元,支持我校农林经济管理学科人才队伍建设。

    据介绍,“南京农业大学盛泉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发展基金”原始数额为人民币500万元,由南京盛泉恒元投资有限公司捐赠。基金将主要用于资助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引进高端人才,支持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

以解经管学科建设之难题
    盛泉资本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从事私募股权投资与证券投资的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南京盛泉恒元投资有限公司是盛泉资本旗下从事私募证券投资业务的专业平台,成立于2014年7月,致力于我国证券市场金融创新与研究,专注于证券二级市场投资、量化对冲套利等投资。

    近年来,我校经济管理学院陆续有毕业生就职于该公司,校友们的良好口碑给公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盛泉恒元”也逐渐与我校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很多专业教师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今年8月,在经济管理学院钟甫宁教授的牵线下,“盛泉恒元”为回馈南农对公司人才方面的支持,决定在我校设立农林经济管理学科专项基金,支持我校农林经济管理学科人才队伍建设。

    该建议一提出,便立即得到了我校的积极回应和支持。短短三个月时间,我校便与“盛泉恒元”顺利签订捐赠协议。

    对于作为受益单位的我校经管学院来说,这笔捐赠无疑似一场“及时雨”。

    “有了这笔基金的支持,咱就可以更有底气地去招聘人才了!” 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朱晶教授笑着告诉记者:“没有人什么都做不了,一流学科需要一流的人才队伍,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是学科发展最为重要的核心和关键。”

    众所周知,经济管理人才在市场上面临着异常激烈的竞争,企业、投融资机构、银行等以其丰厚的个人待遇成为高等院校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据朱晶介绍,目前我校的高端人才和海外优秀青年人才的引进与国内经济管理类同行相比,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这在某种程度上对我校农经学科发展形成了一定制约。而要可持续地招募到优秀的人才,必须提高人才待遇的竞争力。

    “此次盛泉恒元投资有限公司对经管学院农业经济管理学科高端和优秀人才引进的指定用途捐赠,将强有力地支持和推动农经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科创一流的发展。

    谈到基金的具体使用计划,朱晶告诉记者:“学科发展需要做很多事,但是人才因素是其他的条件和渠道支撑不了的。所以我们计划用这笔基金提高个人待遇水平,招贤纳士吸引优秀人才;同时进行短期海外智力外聘,请海外学者和我们的青年学者一起合作研究、分享成果,为我们创造更多在国际舞台发出掷地有声声音的机会,从而推动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引得进,还要留得住’,我们今后还计划研究如何利用这笔基金提高与产出激励相结合的人才待遇,如学院层面的更大力度的科研后奖励。”

“办成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捐赠”
    “要认真研究相关政策,促成此事,办成我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捐赠。”校长周光宏早在双方捐赠意向刚刚达成时候便作出了重要批示。

    周光宏所指的“里程碑意义的捐赠”,蕴含了该基金的设立的特殊意义。

    据我校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红生介绍,“盛泉恒元”基金的设立专门针对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的扶持,目标清晰,不涉及其他学科,资金投入方向专一明确。较以往捐赠资金多倾向用于奖学金、助学金及奖教金相比,“盛泉恒元”基金的用途首次触及学校学科建设领域。

    此外,该资金开源节流的方式也尚属首次。张红生说:“在过去的捐赠案例中,大部分是直接捐赠,没有资金运作。而在此次捐赠中,投资方“盛泉恒元”希望学校对500万元本金进行投资运作,保持本金不动,将其收益用于我校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科建设。为此,学校将根据国家和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在确保资金安全、稳定的情况下,最大程度的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

    据了解,学校为此专门制定了《盛泉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发展基金会》工作方案,成立盛泉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发展基金会基金管理组织架构,设立理事会、资金运作组、投资决策组、咨询顾问组,人员由学校和“盛泉恒元”双方共同组成,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此外,学校还为该项基金建立了一整套规范的投资决策议事规则,每一项投资决策都需要经过表决,并详细记录备案。同时,经济管理学院也根据协议规定,制定《盛泉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发展基金管理办法》,经理事会审议通过后使用此基金。

    “学校将按照‘合法’、‘安全’和‘收益最大化’的原则,并尊重捐赠者意愿,合理使用基金,实现基金对学科的稳定、长久、可持续性强的支持效果。如果此次模式成功,我们将充分借鉴该模式,在学校其他类似基金中推广。”张红生说。

从“封闭办学”走向“开放办学”
    “要把好事做好,让学校事业发展顺利,让捐赠者、受益单位和个人都心情舒畅。”校党委书记左惟在评价“盛泉恒元”此次捐赠时说。

    这种大学与社会关系的构建,正是现代大学制度的外部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扩大社会对学校事务和管理的参与度,正是现代大学制度外部活力的重要体现。

    此前,学校建设经费基本上依靠国家拨款,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资金支持甚至不足学校建设经费总数的1%。同时,之前有限的社会力量的捐赠用途也相对局限。

    “‘盛泉恒元’基金专门针对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的扶持,突破了捐赠奖助学金的惯例,首次触及学科建设的全新领域。这为学校其他学科树立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典型。这种发展模式非常值得我校其他学科借鉴参考。”张红生告诉记者。

    有了“盛泉恒元”基金的启发,学校目前正在与更多的社会资源接洽,并尝试将这些社会捐赠的用途扩大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学校发展建设的各个方面。如“唐仲英基金”计划支持我校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建设,“孙颔基金”将重点用于支持和奖励我国“三农”问题的研究领域。同时,动医学院也以天邦集团捐赠500万元为基础,设立动物医学学科发展基金,近日又有好消息传来,杭州荐量兽用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捐赠50万元,注入该基金,设立“荐量生物奖”。 

    这些合作项目都正在学校与捐赠者的积极推动下,即将由“梦想”变为“现实”。

    “学校已将‘积极吸纳有益社会力量参与学校治理’写入《南京农业大学综合改革方案》,这将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一方面学校要积极‘走出去’,争取更多的海内外资源;另一方面学校也将积极探索建立社会深入参与学校决策和管理的规章制度,在人员政策、配套支持上下工夫,并将积极鼓励各学院、全校教师利用各自的资源和优势,积极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张红生向记者介绍到。

    对一所高校而言,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是学校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环。如今,无论从学校到个人,还是从制度层面到实施细则,南京农业大学正在以开放的姿态,期待社会各界力量的关注与合作,协力改善学校学科基础教育条件,提高科研水平,实现互利共赢,全面加快我校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