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图片新闻

打造中肯农业发展新模式

2014-10-22 来源:人员机构 作者: 图片:

    今年的9月27日是首个全球“孔子学院日”,也适逢我校与肯尼亚埃格顿大学共建的全球第一个农业特色孔子学院诞生两周年。
    两年前,我校希望发挥自身农业科学和生命科学学科优势,借助孔子学院这个平台,在肯尼亚进行语言推广的同时开展农业实用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帮助肯尼亚当地政府发展农业生产,解决粮食问题,推动农民致富。
    两年来,十多位来自中国南京农业大学的师生在肯尼亚的土地上辛勤耕耘,帮助肯尼亚农民点燃致富梦想。

“双手”合作 协调有力
    我校与肯尼亚埃格顿大学的合作历史源远流长。早在1995年,我校受教育部委托,在埃格顿大学执行“中肯高教合作计划”。两校在科技与文化交流、园艺技术合作、农业技术培训等方面的共同努力,成为中国援助非洲的成功典范。
    在多年技术援外工作中,我校的师生和科研工作者发现,肯尼亚农民对参加农业生产技能培训的需求很大,但是由于当地农民主要使用斯瓦西里语,和中国师生沟通、尤其是进一步查阅中国研究人员带过去的科研书籍(多为英语或汉语)时很不方便。而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印度等“新亚洲”国家的迅速崛起,津巴布韦、肯尼亚和纳米比亚等一些非洲国家开始调整外交方向,把目光转向世界的东方,推行“向东看”战略。“向东看”,非洲大地涌动热潮。这既是非洲国家的战略抉择,也是非洲人民的由衷心声。在这股热潮的影响下,不少肯尼亚当地人开始对中国语言和中国文化感兴趣,他们认为进一步接触和了解中国文化有利于自己梦想的实现。
    “你有没有发现,双手的力量绝不是简单的左手加右手,两只手一起合作,会更加协调有力。多年来,我们在肯尼亚开展技术援助工作,也希望肯尼亚的年轻人能多了解中国和中国的文化。现在,我们努力使这两方面的工作结合起来,用有力的双手,共同推动肯尼亚这个古老的国家和中国一起前进。”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李远告诉记者,南京农业大学有多年援非的经验,南农的老师从站在肯尼亚土地那一刻起,就更能深刻地感受到这里对先进的农业科技的迫切渴望。他们按照埃格顿大学孔子学院在创立之初的既定目标,把汉语教学与农业职业技术培训相结合起来,开展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推广,传播先进、实用的中国农业技术,为肯尼亚培养既懂汉语又懂农业技术的高级人才。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各种形式的生产技术培训班以及中肯合作建设有机循环农业示范中心等举措,发挥肯尼亚土地、温光资源优势,推广优良作物品种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畜禽养殖技术和农产品综合加工技术等,以期培养更多出色的农业技术能手,助推肯尼亚当地农业发展。

“南农技术”助力肯尼亚农业发展
    在“中肯高教合作计划”框架下,两校合作建设了中肯园艺技术合作中心,包括现代化的生物技术实验室和园艺生产示范基地。吴琴生、刘高琼、黄海、张瑞福、徐良、刘诗文……这些来自南京农业大学的老师,在中国的校园里,在各自的领域中不仅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科研方向,而且拥有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他们来到肯尼亚,深入各地农村,不仅带来了“中国文化”,还带来了“南农技术”,他们推广适宜当地自然情况的经济作物,传授种植技术和抗病方法,开发了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脱毒技术、微繁技术、节水灌溉等精耕细作技术,为减少肯尼亚粮食安全和贫困问题作出积极贡献。
    在“南农技术”帮助下建设的现代化生物技术实验室增强了埃格顿大学在微生物学、植物学、园艺学等课程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促成了该校园艺学硕士点的设立,并为当地农业生产单位提供农作物线虫检测、病害现场诊断和病原鉴定等技术服务。
     借助了“南农技术”的园艺生产示范基地则采用无土栽培、旱地滴灌和园艺作物工厂化生产等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为当地农户传授集约化生产的科学经验和做法。这些技术针对肯尼亚农业干旱问题,适合当地中小农户推广应用,有效提高了农作物产量。
    2014年,肯尼亚马查考斯(Machakos)郡启动了“重点农户温室生产示范计划”。温室在肯尼亚农村还是新生事物,不仅农民从未接触过,就连郡政府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也知之甚少。9月,埃格顿孔子学院举办温室技术培训班,为马查考斯郡下属8个镇(Sub-county)农业局的50名农业局长和农业官员开办专题讲座,现场演示温室安装和使用,传授“南农技术”。
    玫瑰的种植在肯尼亚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肯尼亚玫瑰占据了欧洲市场70%以上的份额。然而,在温室玫瑰花生产中,肯尼亚农民和技术人员发现,由于玫瑰冠层郁闭,湿度高,夜间温度低,植株表面结露,易形成发病的条件,导致花卉农场大面积暴发霜霉病。来自南农的教授向农民传授疏枝加强冠层通风透光、地面覆盖减少水分蒸发、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使霜霉病得到很好的控制,“南农技术”帮助当地农民防治病害,有效提高玫瑰花的质量和产量。

平台建设将科技援外推向纵深
    中肯两地气候的差异,为两地农业发展提供了互补的基础条件。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差异,也为未来两国在资源共享方面拥有更加广阔的合作空间打下基础。为了提升农业生产教学和科研的水平,我校和埃格顿大学着手共建中肯农业技术示范园,示范园总占地约10公顷。园区位于埃格顿大学校园内,地处肯尼亚裂谷省恩杰罗(Njoro)地区,气候温和,常年气温在12~25℃之间。在这个示范园区,不仅可以实现将孔子学院的相关农业生产教学直接搬进园区,改进教学方式,还可以为埃格顿孔子学院和南农大的科研人员提供生产、研究场所。建成之后的中肯农业技术示范园区将为将来在非洲推广“公司+农户”的农业经营发展模式奠定坚实基础。

  2014年5月10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内罗毕与肯尼亚总统肯雅塔签署的合作文件之一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与肯尼亚共和国教育科学技术部关于共建中肯作物分子生物学联合实验室的谅解备忘录》,我校作为该项目中方执行机构,埃格顿大学为肯方执行机构,双方执行机构将就有关联合实验室的具体合作活动及工作安排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实验室主要开展分子生物学研究人员培训、作物基因资源发掘、重要功能性基因克隆以及生物技术育种等工作。联合实验室建设将促进科技人员的交流与培养,鼓励技术转移,加强肯尼亚科技能力建设,成为促进两国在利用分子生物技术进行作物改良领域建立长期、稳定的科技合作关系的又一个重要平台。

    “孔子学院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肯尼亚埃格顿孔子学院,既是沟通中肯两国文化交流的纽带,也是南京农业大学作为一所著名的高等农业学府,担负起促进世界文明进步的自觉。我们相信,用“汉语言文化+农业科技”这样有力的 “双手”,必能促进中肯农业文明发展,也将助力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南农梦”的早日实现。


审核:

校对:

编辑:梁丽婷 赵烨烨

阅读次数:26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