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图片新闻

在赤道过教师节的刘高琼教授

2014-09-23 来源:人员机构 作者: 图片:

    1997年,刘高琼奔赴肯尼亚,实施“中肯高教合作计划”第二期项目。而今,他已在这个赤道经过的国家教书育人17年。这里是他的第二故乡,他用自己的知识和心血,灌溉着这片热土。
与非洲结缘
     1994-2002年,南京农业大学与肯尼亚埃格顿大学联合执行了“中肯高教合作计划”。1997年,刘高琼受教育部派遣赴埃格顿大学担任客座教授。2002年,“中肯高教合作计划”结束后,刘高琼选择留下来继续在非洲从事农业教育和研究。
    学校位于肯尼亚中部,距赤道仅50公里,海拔2600多米,条件艰苦不言而喻,但刘高琼却乐在其中:“国家选择了我们,援非项目派遣我们过来,我们当时也不清楚这里的情况。为了中非友谊,自己牺牲一点,就过来了。但是到这边之后发现其实大有可为。和当地同事合作非常愉快,事情做得比较成功,所以这么多年一直坚持下来了。”
    在埃格顿大学,刘高琼承担园艺学本科教学、课程开发和研究生培养任务,负责中肯园艺技术合作中心的维护工作,并对肯尼亚农业资源进行研究。同时,作为南农大驻埃格顿大学代表,组织协调两校校际合作与交流事务,参与教育部委托南农大在埃格顿大学举办的援外培训班的组织管理和教学工作。
   17年来,刘高琼在教学、科研、农业技术推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肯尼亚的农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成为中肯友好使者。为此,他曾受到肯尼亚前总统丹尼尔·莫伊、现任副总统卡隆佐·穆西约卡的接见。
师爱无疆
    就算是南农大的老师,要联系上刘高琼,都得费一番功夫。“他不是在课堂上,就是带着非洲学生在田里做实验。”他的同事如是说。
    埃格顿大学地处高原,虽属热带气候,但常年气温较低,蔬菜花卉等产量较低。刘高琼和同样来自南京农业大学的吴琴生教授把温室园艺生产技术引进该地区,并且在埃格顿大学开设了唯一一门温室管理的课程。
    埃格顿大学的农学教育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缺乏实际操作运用。当地学生参加的实践活动特别少,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刘高琼和吴琴生把学生带到田地里,带到大棚中,亲自下地取样,现场示教。如今,中国老师的课程,已成为埃格顿大学最受欢迎的课程,刘高琼教授等也被学生称为“最苦干、最受欢迎的外籍教授”。
    在教学过程中,语言是最大的“拦路虎”。对刘高琼来说,虽然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但要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和授课,压力仍然很大。为了上好每一堂课,刘高琼用于备课的时间要比在国内多好几倍。为了弄清楚某个专业术语的解释或化学名称发音,常常要查阅好几本词典,即便如此,有时还会有学生反映没听懂,刘高琼就用手势比划,在黑板上画,直到所有学生释惑。
    欧姆万苏·托马斯·昂扬顾是当地的学生,他的论文研究了温室植物生长,这篇论文为他拿到了学位。如今昂扬顾在当地一家农业生产公司工作。对于他的两位中国老师,昂扬顾赞扬说:“他们都非常友善和诚实,从不说空话。他们教我务实,这对我现在的工作非常有帮助。”
桃李满非洲
    刘高琼教授在埃格顿大学教书育人17年,为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等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农业技术人才,我国驻肯尼亚大使刘光源称其“桃李满非洲,赞誉不绝口”。
    从2008年起,南农大开始赴非洲举办援外专业技术培训班,由刘高琼等人授课。学员来自肯尼亚、布隆迪、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卢旺达、苏丹、坦桑尼亚、乌干达等国家。农业部门的官员、高校青年教师、农业科研院所研究人员、农业企业技术人员……刘高琼的学生遍布非洲农业的各个领域。
    刘高琼还为当地的农民提供技术指导。今年5月下旬,肯尼亚巴拉卡玫瑰农场20个花棚中有相当一部分玫瑰染病,叶子枯黄,如果不及时控制,将给农场带来极大损失。农场主露西·茵达获悉埃格顿大学孔子学院提供农业技术服务后,就向孔子学院求助。刘高琼立即驱车来到农场,对每个花棚中受感染的玫瑰花进行细致观察。诊断出玫瑰花是感染了霜霉病,刘高琼提出将多余枝条剪掉、在地面铺上薄膜、减少水分蒸发、截断病菌孢子生长途径的防治方法。
    三周之后,刘高琼再次来到农场,这里的霜霉病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原来枯黄的玫瑰花叶又重新绽放出嫩绿的新芽。露西感激地说:“谢谢刘教授,您是肯尼亚花农的福音。这次如果不是您的热心帮助和指导,巴拉卡玫瑰农场将要面临倒闭的风险!”
    刘高琼说:“我常常组织讨论会,解答当地农民的生产困难,我也常常在他们自家的土地上做些实验。最开始,和他们在文化上还是有些距离感的,但是当你理解并试着走进他们的文化时,你就会发现它非常迷人。”
    在事业成功的同时,他也在这个郑和下西洋时曾经到访的地方收获了甜蜜的爱情,与肯尼亚女士伊丽莎白建立了幸福的家庭,养育了3名可爱的女孩。刘高琼说,肯尼亚是他的第二故乡,他要倾其一生,用自己的知识和中国的农业技术帮助非洲朋友。

审核:

校对:

编辑:谷雨 赵烨烨

阅读次数:74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