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图片新闻

中国农业教育改革事业的推动者

2014-03-21 来源:人员机构 作者: 图片:

    人物简介:相重扬,男,1927年12月4日生,江苏宝应人。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农学系。历任金陵大学、南京农学院助教,农业部教育局处长、副局长,农牧渔业部教育局处长、副局长,农牧渔业部教育局局长、外事司司长、副部长,农业部副部长。1993年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曾担任中国园艺学会理事长,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会长,中国农学会副会长。

    相重扬长期从事农业教育、农业外事的管理和领导工作。组织论证并推动了中国农业教育制度的改革;积极促进中外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海峡两岸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为做好农技推广工作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对园艺产品产销问题有独到见解,为促进中国园艺学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推动农业教育制度改革和发展

    从大学毕业开始,相重扬即接触农业教育工作,此后在农业部一直负责农业教育的管理和领导工作,多年来对农业教育事业有着特殊的感情。他经常深入学校,了解实情,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为进行农业教育制度的改革,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在农业高等教育方面,他先后4次参加全国性农业教学计划的制订或修订工作,亲自起草文件,提出一系列教育改革意见,有力地推动了农业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

    1954年,相重扬参加教育部组织的高等农业院校统一教学计划的制订工作,草拟了“执行教学计划的几点说明”;1955年,为解决学生负担过重问题,他参与起草了“关于高等农林院校1956-1957年教学工作中需要采取的若干措施”。这两个文件,使不同农业地区在执行统一教学计划的前提下,能根据本地区的特点有一定的灵活性,使学生在学习上有比较合理的选择性。
    
    “文化大革命”以后,高等农业教育处于恢复整顿阶段。1978年,他组织论证并草拟了“关于高等农林院校学制的意见”,提出高等农林院校学制以四年为宜,不应缩短,这一意见获得认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业部科教局就农林院校专业设置问题召开会议。相重扬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高等农业院校本科专业设置的原则”,指出专业布局要结合地区特点,考虑实际需要,并对专业布局提出六点具体建议。他的建议被会议采纳,下达给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参考。

    1980年,相重扬主持制定高等农业院校教学计划的若干原则,1981年颁发执行。他的这些工作,使农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和教学工作逐步走上正轨。他还强调立足国内培养高级农业人才,加强对研究生的组织培养与管理工作。1983年,相重扬代部起草了关于农业院校教育改革的十点意见,对推动高等农业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构建和巩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全国性的农技推广网络逐步建成,在传播科技知识、推动农业生产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90年代初,在中国农村经济转轨时期,一些地方农技推广工作也随之被“推”向市场,甚至被随意撤并,或改为经济实体,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面临着“线断、网破、人散”的严重局面。

    相重扬全面分析、总结了建国以来中国农技推广工作发展里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认为这一时期农技推广工作产生波折的原因在于对农业的基础地位、对农技推广的作用认识不足,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农业技术推广法的宣传和执法力度不够,缺乏可操作的实施条例。

    与此同时,他积极介绍国外农技推广方面的先进经验,如国家办农业推广、农民团体办农业推广和企业办农业推广等,强调政府在农技推广工作中的领导作用。他提出,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中,首先认识到农业是关系到国家安定的基础产业,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是国家重视农业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措施;其次要增加投入,各级政府应增加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专用资金,乡站所需经常性费用纳入县财政支出;再有要发展农民技术队伍,理顺乡站管理体制,同时应开拓农技站的服务内容,完善产中服务,开拓产后服务,并逐步向产业化发展,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农民、农村,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这些建议,对加强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建设,尽快扭转农技推广面临的不利局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促进和深化中外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

    相重扬在主管农业外事工作期间,始终积极贯彻中央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在外事活动中,既掌握原则,又不失灵活性,促成了多项中外农业科技合作、人才交流和经贸往来,为中国争取到国际组织的低息贷款和资助,在中国农业对外多边或双边外事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9年,相重扬陪同德国专家考察了国内数所农业院校,并积极介绍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在极为艰苦条件下的办学业绩,努力促成了北京农业大学与德国霍因海姆大学建立校际合作关系。

    1984年,经相重扬和北京农业大学以及德国方面一批有识之士的积极努力,中德双方更大的合作项目“综合农业发展中心(CIAD)项目”正式确立。这一项目意在通过双方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面向华北,着重解决黄淮海地区盐碱地的改良和粮食生产问题,经过10年的艰苦努力,CIAD合作项目圆满完成。10年间德国无偿提供援助1700万马克,北京农业大学建立了11个国内先进的实验室,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在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和人员培训、成果推广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德国总理科尔访华时高兴地称赞CIAD是中德合作的典范。

    推动中国园艺学会事业国际化进程

    在学术交流方面,相重扬认为,单纯开展学术活动缺乏活力,应结合农业发展需要,开展相应的学术活动,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在促进园艺研究水平提高的同时,推动园艺生产的发展。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学会各专业委员会积极组织实效性学术活动,如结合日光节能温室发展、果树生产合理布局、西瓜种子进口等举办相应的研讨会,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对指导生产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0世纪90年代初,学会西瓜甜瓜专业委员会向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停止进口新红宝、金钟冠龙等西瓜种子的建议”,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农业部立即下达文件,转发了田纪云副总理的批示,对限制西瓜种子进口、理顺市场、促进国内西瓜育种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相重扬积极支持中国园艺学会的对外学术交流。他充分利用担任中国农业交流协会会长的有利条件和他自身的优势,积极促成中国园艺学会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了中国园艺事业的国际化进程。(发展委员会办公室  郭军洋)

审核:

校对:

编辑:陈洁 丁晓蕾

阅读次数:34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