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图片新闻

以雷锋之名 追寻人生的价值

2014-03-12 来源:人员机构 作者: 图片:

    雷锋,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名字,激励了几代人的成长。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弹指一挥间,已过了半个世纪。为什么,这个只有22年短暂生命的平凡战士,能够跨越波澜壮阔的历史变迁,成为“民族的脊梁”?为什么,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依然需要雷锋精神的回归?

    有人曾说“雷锋精神过时了”。爱心捐赠是否会被挪用?扶起跌倒老人是否会被诬陷?当“功利”成为很多人的人生哲学,有人曾感慨,如果雷锋生活在当今社会,大概举步维艰。虽然有着种种质疑,但对雷锋精神的呼唤从未停止。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坚守、助人为乐的大爱胸怀、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依然为我们所需要。这些,不正是雷锋精神所拥有的丰富内涵?

    于当代大学生而言,“雷锋”的价值,不仅在于他是一个道德楷模,更在于他的行动使我们对如何追寻人生价值进行思考。

    以雷锋之名,追寻理想、坚守信念。工业革命打碎了欧洲的传统信仰,《双城记》的著名开篇“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便是狄更斯对时代的感慨;美国“迷惘的一代”的形成,与战后的精神危机直接相关。当代大学生同样身处在转型时期,既有徐本禹这样的道德楷模,也有“复旦投毒案”引发的道德迷思……雷锋对理想、信念的坚守,让纷繁多元社会环境中的我们震撼。“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环境的复杂更加彰显高尚品格的价值。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这是每个大学生应有的精神追求。

    以雷锋之名,助人为乐、奉献为荣。雷锋没有堵过枪眼,没有扛过炸药包,不曾做过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善良博爱,急人之困,无私奉献。当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雷锋没有权衡利弊、犹豫不决,而是自告奋勇、挺身而出。虽然“彭宇案”曾令国人迷惘,但这个社会更多的是正能量:最美教师张丽莉在失控大客车冲向学生时,推开了学生,失去了双腿;8名快递员徒手接住坠落女童;昆明“3·01”严重暴力恐怖事件发生后,社会各界积极为伤者无偿献血……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若是面对危难,人人袖手旁观,社会如何进步?填写一张志愿者表格,为民工子弟学校的孩子们上一堂课,给浑身泥泞挤上地铁的农民工一个笑容……让我们努力去改变,不抱怨不悲观,我们相信,这个世界,会因与人为善而更美好。

    以雷锋之名,脚踏实地、锐意进取。“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雷锋日记》中这深入人心的词句,今天读来,依然有直抵人心的力量。“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并不意味着抹煞个人价值,而是强调脚踏实地,于平凡之处见伟大。作为社会未来的大学生,既要有搏击长空之志,亦要有脚踏实地之行,将拳拳爱国之心化为一点一滴的实干行动。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生命的长度自是有限,但生命的宽度与高度掌握在自己手中。以雷锋之名,追寻人生的价值,在时代发展的宏伟进程中彰显个人的生命意义。


审核:

校对:

编辑:梁丽婷

阅读次数:31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