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顺和(1939-),江苏溧阳人,小麦育种专家。1955年入江苏省溧阳中学,1958年考入南京农业大学遗传育种专业,1962年大学毕业。现任扬州农科院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客座教授与博士生导师,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研究员、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九三学社扬州市委副主委。参与育成的扬麦3、4号分别获农牧渔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扬麦5号、扬麦158分别于1991年和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末种植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师从小麦泰斗 立志良种繁育
师从小麦泰斗 立志良种繁育
程顺和1958年考入南京农学院,走上了学农的道路。当时的南京农学院院长金善宝是我国小麦科学界的泰斗,因此程顺和萌生了今后从事小麦育种的想法,凑巧的是当年南农在全国率先设置了“遗传选种专业”,他就从“农学83班”转入了“遗选82班”,成为该专业的第二届学生。1962年9月,程顺和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江苏泰兴县种子站,具体工作是在县稻麦良种繁育场从事稻麦良种繁育和小麦育种工作,三个人组成一个研究小组。从此,他一面进行稻麦良种繁育工作,一面全力以赴开展小麦育种工作。
明确目标育良种 增产增收出效益
1972年,程顺和被调到扬州地区农科所,即现在的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三麦组工作。他深入进行扬麦1、2、3号高产栽培规律和栽培特性研究,发现了扬麦3号具有高产利用氮肥的特点,明确了扬麦1、2、3号亩产一千斤的群体动态指标及相应的促控栽培措施。一般年景下,在扬州本地扬麦1、2、3号的亩产达千斤左右,这在当时的淮南麦区是创纪录的,这项工作也为程顺和以后的高产育种科研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他参与育成的扬麦3、4号,是长江下游小麦品种第四次大面积更换的主体品种。其中仅扬麦3号就在江苏累计推广面积6601万亩。
20世纪80年代,程顺和认真总结他的经验,提出并运用“综合性状协调点”“品种育成初期进行遗传性状再加工的可能性与必要性”观点,以及田间选种“三看”的选择方法,育成了新品种扬麦5号。该品种平均亩产增幅达12.28%,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种植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由此也促成了长江下游小麦品种第五次大面积更换,累计种植达1.5亿亩、增产粮食51亿公斤,增加经济效益80亿元以上。在巨大成果面前,程顺和一如既往地在稻田麦地流连忘返,沉浸在育种的天地之中。经过实践,他又提出并采用“综合育种技术路线”“提高育种材料基因库整体水平”及“同一地点创造不同生态环境与不同生态区多点试验相结合,提高适应性育种效率”等观点和方法,育成了高产、多抗、优质的小麦新品种扬麦158。1998年,他又凭此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长江中下游是我国唯一的弱筋小麦优势产业带。程顺和根据这一需求,确定了全面改良南方麦区小麦品质的目标,培育出高产优质弱筋饼干、糕点小麦扬麦9、13、15号。其中扬麦9号、13号经全国鉴评专家组盲评,蛋糕、饼干评分分别为90.1分和89分,均超过了美国软红麦80分和85分的评分,是所有参评弱筋小麦中饼干、蛋糕评分最高的。美国最大的食品公司Kraft Foods还委托美国农业部软小麦品质实验室主任Edward Souza 教授,主动来找程顺和寻求合作和研究。现在,扬麦9号、13号正作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小麦优势产业带主体品种被广泛种植,累计面积已达1780万亩,增产粮食5.34亿公斤,若按每公斤1.5元计算,共增加经济效益8亿元以上。
20世纪80年代,程顺和认真总结他的经验,提出并运用“综合性状协调点”“品种育成初期进行遗传性状再加工的可能性与必要性”观点,以及田间选种“三看”的选择方法,育成了新品种扬麦5号。该品种平均亩产增幅达12.28%,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种植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由此也促成了长江下游小麦品种第五次大面积更换,累计种植达1.5亿亩、增产粮食51亿公斤,增加经济效益80亿元以上。在巨大成果面前,程顺和一如既往地在稻田麦地流连忘返,沉浸在育种的天地之中。经过实践,他又提出并采用“综合育种技术路线”“提高育种材料基因库整体水平”及“同一地点创造不同生态环境与不同生态区多点试验相结合,提高适应性育种效率”等观点和方法,育成了高产、多抗、优质的小麦新品种扬麦158。1998年,他又凭此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长江中下游是我国唯一的弱筋小麦优势产业带。程顺和根据这一需求,确定了全面改良南方麦区小麦品质的目标,培育出高产优质弱筋饼干、糕点小麦扬麦9、13、15号。其中扬麦9号、13号经全国鉴评专家组盲评,蛋糕、饼干评分分别为90.1分和89分,均超过了美国软红麦80分和85分的评分,是所有参评弱筋小麦中饼干、蛋糕评分最高的。美国最大的食品公司Kraft Foods还委托美国农业部软小麦品质实验室主任Edward Souza 教授,主动来找程顺和寻求合作和研究。现在,扬麦9号、13号正作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小麦优势产业带主体品种被广泛种植,累计面积已达1780万亩,增产粮食5.34亿公斤,若按每公斤1.5元计算,共增加经济效益8亿元以上。
投身育种四十载 硕果累累满堂春
程顺和从事小麦选种四十余年,学术科研硕果累累。他参与育成扬麦3、4号和主持育成扬麦5号、扬麦158、扬麦9、10、11、12、13、14、15、16、17号等。其中扬麦3、4、 5号以及扬麦158分别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末种植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扬麦158的育成,初步解决了世界小麦生育后期温暖湿润生态区大面积丰产与抗赤霉病、抗白粉病相结合的难题,自1993年至1997年秋播已累计推广种植8514.9万亩,增产粮食33.03亿公斤,创经济效益53.26亿元,目前已成为我国种植面积及覆盖率最大的小麦品种之一,同时也是建国以来长江下游小麦品种第四、五、六次大面积更换的主体品种。近年来运用滚动回交与遗传标记结合,将一系列抗白粉病新基因转入大面积品种,育成扬麦10、11、12号,已经成为长江下游主栽品种,累计面积4200万亩。提出了一系列育种观点和方法均被成功应用于实践。
科技奖励沉甸甸 育种贡献得肯定
1988年,程顺和被评为扬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1年,扬麦5号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他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同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5年,他获首届中华农业科技奖;1996年,他荣获国家“八五”科技攻关先进个人称号,并荣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1997年,他被江苏省人民政府记一等功;1997年,他育成的小麦新品种扬麦158号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同年他被列为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1998年,他的高产抗逆优质小麦新品种扬麦158号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年,他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2000年,他荣获刘永龄科技奖,还荣获*****“863”计划十五周年先进个人称号;2001年,他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2002年,他被江苏省省委、省政府评为江苏省农业科技功臣;2003年,他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2005年,他的小麦新品种扬麦11号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11月,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9年被评为江苏省“十大杰出科技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