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图片新闻

在农业经济学领域砥砺前行

2013-06-05 来源:人员机构 作者: 图片:

    他是国内最早潜心于农业技术经济研究的学者之一,较早地将西方经济数量分析方法应用于农业技术经济学。他对一系列农业经济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探索、开拓和创新,为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他就是我校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的农业经济学家顾焕章。

        探究农业经济学研究新途径

    上个世纪中叶,顾焕章考入南京农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前身)农业经济系,师从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科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刘崧生先生。在导师的指点下,他成为国内较早研究农业现代化问题的学者之一。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涌现出的问题和矛盾也更加尖锐,顾焕章一直致力于这个领域的研究。经过20年的积累,1997年,《论面向21世纪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十大关系》问世,文章全面论述了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处理好的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物质投入与科技投入、生产手段现代化与制度现代化、农业产业化与农民组织化、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等十大关系,他认为农业能否继续为中国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最重要的就是处理好这“十大关系”。“十大关系”理论对中国农业跨世纪发展战略与途径选择提出了具有创见性的研究结论,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顾焕章还率先将西方经济学的数量分析方法应用到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中,在农业技术经济学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开创性研究。他和张景顺教授等学者的研究成果“技术进步与种植业协调发展的研究”是国内最早的将边界生产函数分析系统应用于农业技术进步测定的研究成果之一,获得了1993年的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4年《农业科研投资重点确定的经济模型研究》一文,在国内首次将经济剩余理论引入到农业科研投资经济效果的评价研究中,并建立了相应的经济分析模型。2000年,发表了《农业经济分析模型的理论与方法》一文,对经济数量分析模型的理论和应用作了系统阐述。他在致力于科研工作的同时,还参与发起建设了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推动了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管理学科的创建和发展。

        研究要为社会生产服务

    数十年来,顾焕章先后主持了国家级和部省级研究课题20多项,并在农业部“七五”“八五”“九五”系列重点课题的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治学期间,共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撰写和主编了高质量的学术专著与教材20余部。他曾经担任农经系主任、农业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业经济管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全国博士后经济管理学评审组成员、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与农经组组长、江苏省社科联副主席、《江苏农村经济》主编等职。

     谈起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经验和收获,顾焕章深深体会到:“搞农业经济学研究一定要和实践相结合,要和国家、社会发展相结合,要和党政部门的决策相结合,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对于社会科学研究,他说:“社科研究者要着眼于战略性、前瞻性研究,为农业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参考。”

    顾焕章深受老一辈农经学科学者淡泊名利、潜心科研传统的影响。他告诉记者,刘崧生先生开拓了我国农经学科的研究工作,也团结了一批农经人共同前行。刘先生一直认为,社会科学工作者之间只有互相协同合作,学科才能兴旺繁荣。      

        传承大师衣钵 致力启引后人

    除了进行学术研究,顾焕章还致力于教书育人。他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农业经济的研究工作中来,传承和发扬刘崧生为代表的老一代农经学家的优良传统和学术风范。他担任农经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的短短几年间,教职员工从30多人发展到100多人,农经系还增加了金融、国际贸易、国际农业等3个专业;农经系农经学科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研究生质量评估位居全国农业院校前列,为国家农业经济建设输送了大量人才。

    传承大师衣钵,推动农经学科前行。顾焕章教授潜心科研,注重联系生产实际,开展实证研究,团结农经学人,为我国农经学科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审核:

校对:

编辑:陈洁 丁晓蕾

阅读次数:16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