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良恕(1924-),浙江湖州人,小麦育种与栽培学家,农业与科技发展专家。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农业部科技委副主任(部党组成员)、中国农学会会长等,是十二届中共中央候补委员,第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农业专家咨询团主任、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农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等。他主持选育早熟、抗锈、丰产的“华东6号”等系列小麦优良品种,推动了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生产。主持完成多项重大农业宏观战略课题,其中两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立足区域协调发展,关注沿海发达地区、资源“金三角”、黄土高原、西部贫困地区等区域农业综合开发,取得突出成效。1998年,获“中国工程科技奖”,2001年,获中国老科协“科技耆英奖”。
踏遍万水千山
卢良恕是新中国早期的小麦育种与栽培学家,曾主持我国南方稻麦两熟地区小麦新品种选育。于1954—1958年间主持选育了华东6号等系列小麦优良品种,在长江下游大面积推广,推动了南方及淮北地区小麦生产的发展。他主持完成的“中国粮食与经济作物发展综合研究”项目,获国家农村发展中心优秀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卢良恕的成就与他的脚踏实地密不可分。他深入各地调查研究,注重了解第一手材料并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和分析,从祖国的台湾到西藏——卢良恕成为我国第一个走遍34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的农学家。
1983年,卢良恕到甘肃缺水少雨的干旱地区考察,提出发展北方旱地农业的指导思想应当是从单纯强调旱改水,转向灌溉农业与旱地农业并重,以旱地农业为主;从单纯依靠工程措施,转向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以生物措施为主;山、水、草、林、田综合治理,农、林、牧、副全面发展,同时大力发展旱地农业和节水农业。
1984年,卢良恕率领考察组赴贵州考察,他提出,要重点建设开发型和开放型相结合的农业,对内实行全面开发,合理利用资源,对外实行层层开放,把引进技术、资金、人才结合起来;加快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村工业;要加强农田基本建设,重视坡地改梯田,种草、植树,保护生态环境,实行种植业“食粮-经-饲”三元结构,逐步建立优化的农村产业结构;尽快采取适用的先进配套技术,加速农村各产业部门的技术改造;要全面规划,分类指导。
1987年,卢良恕在考察海南岛农业后,提出应进行综合开发治理,在开发海南岛时,应把自然资源的开发、保护、引进和利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等很好地结合起来,使资源不断再生和更新,技术迅速提高,实施产业化经营,农村经济才能欣欣向荣的新思想。
1988年,卢良恕和十多位专家一起深入冀豫皖三省的重点开发地区实地考察、调研、评估了黄淮海平原到2000年新增2500万吨粮食、100万吨棉花、150万吨油料、200万吨肉类的生产潜力和可行性,对实施这四项指标的布局、商品基地建立、投资管理使用、科技投入以及扶持政策等问题提出建议,被国家采纳,把该区域列入了“八五”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
1989年和1995年,卢良恕两次到甘肃河西走廊考察,他认为,河西作为“强东拓西”的重要纽带,在甘肃乃至西北部地区发展中有特殊地位,建议在该地区分期分批建立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名特优水果基地。
1991年后,卢良恕率专家组多次考察云贵川交界的资源“金三角”、云桂黔交界的岩溶地区以及甘肃河西走廊等地区,为国家把这些地区作为重点农业开发地区提供了系统的科学依据。
1997年6月,他对陕西的陕北、渭北进行农业考察,所撰写报告引起国务院领导的重视,并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作为重大举措作出了部署。
卢良恕以“等闲风餐露宿”的热忱和激情走遍了神州大地,以科研硕果振兴农业、造福国人。
开拓食物发展战略研究
卢良恕曾说:“文盲已经基本解决,科盲正在引起重视,而营养盲问题仍然被忽视,必须尽快引起关注。”20世纪80年代中期,卢良恕院士敏锐地洞察到,中国正处在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优化食物结构选择的十字路口。
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他组织148位专家开展“我国中长期食物发展战略研究”,历时3年,提出了“调整、优化、配套的食物结构”、要从食物安全的高度审视粮食安全、种植业要由“粮—经”的二元结构向“粮—经—饲”的三元结构转变等食物发展战略思路。他和陈春明、刘志澄、梅方权、许世卫等专家一起率领研究团队,并会同政府有关部门,起草了《90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分别由国务院于1993年和2001年颁布实施,两个《纲要》对我国食物与营养改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多年来,卢良恕参与国家农业及科技领域的政策制定与战略咨询工作,先后参加了“中共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纲领”“我国中长期农业科技发展纲要”“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等的起草工作。开拓了我国食物结构与发展研究的新领域,创造性地提出了“把传统的粮食观念转变为现代食物观念”“种植业三元结构”等重要战略观点。
心系社稷苍生
卢良恕曾说:“我学的是粮食作物,不是搞瓜果蔬菜的园艺学,因为我最想解决的还是人民能吃饱饭的问题。”于是他立下了“效仿后稷济万家”的志向,心系国家、情牵民生。
作为一位在农业科技战线工作了60多年的专家,卢良恕亲历了中国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过程,他深深地体会到:农业科技要发展,农业科技体制必须首先理顺。在对我国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展望中,他提出了深化农业体制改革不可动摇的4条基本原则,简称为“四个不动摇”:坚持农业科技机构实行分类指导、以公益性为主的地位不动摇;坚持现阶段农业科研机构的主体地位不动摇;坚持基础性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合理配置不动摇;坚持以政府为主体的投入机制不动摇。这“四个不动摇”的基本原则,为中国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确定了正确的方向。
卢良恕的成就跨越半个世纪,他是新中国成立60 余年来农业发展的推动者和见证者;他在深爱的这片沃土上,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问题孜孜不倦、奋斗一生。
(部分材料来自《我国农业科技的领军人》《南京农业大学发展史》)
踏遍万水千山
卢良恕的成就与他的脚踏实地密不可分。他深入各地调查研究,注重了解第一手材料并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和分析,从祖国的台湾到西藏——卢良恕成为我国第一个走遍34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的农学家。
1983年,卢良恕到甘肃缺水少雨的干旱地区考察,提出发展北方旱地农业的指导思想应当是从单纯强调旱改水,转向灌溉农业与旱地农业并重,以旱地农业为主;从单纯依靠工程措施,转向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以生物措施为主;山、水、草、林、田综合治理,农、林、牧、副全面发展,同时大力发展旱地农业和节水农业。
1984年,卢良恕率领考察组赴贵州考察,他提出,要重点建设开发型和开放型相结合的农业,对内实行全面开发,合理利用资源,对外实行层层开放,把引进技术、资金、人才结合起来;加快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村工业;要加强农田基本建设,重视坡地改梯田,种草、植树,保护生态环境,实行种植业“食粮-经-饲”三元结构,逐步建立优化的农村产业结构;尽快采取适用的先进配套技术,加速农村各产业部门的技术改造;要全面规划,分类指导。
1987年,卢良恕在考察海南岛农业后,提出应进行综合开发治理,在开发海南岛时,应把自然资源的开发、保护、引进和利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等很好地结合起来,使资源不断再生和更新,技术迅速提高,实施产业化经营,农村经济才能欣欣向荣的新思想。
1988年,卢良恕和十多位专家一起深入冀豫皖三省的重点开发地区实地考察、调研、评估了黄淮海平原到2000年新增2500万吨粮食、100万吨棉花、150万吨油料、200万吨肉类的生产潜力和可行性,对实施这四项指标的布局、商品基地建立、投资管理使用、科技投入以及扶持政策等问题提出建议,被国家采纳,把该区域列入了“八五”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
1989年和1995年,卢良恕两次到甘肃河西走廊考察,他认为,河西作为“强东拓西”的重要纽带,在甘肃乃至西北部地区发展中有特殊地位,建议在该地区分期分批建立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名特优水果基地。
1991年后,卢良恕率专家组多次考察云贵川交界的资源“金三角”、云桂黔交界的岩溶地区以及甘肃河西走廊等地区,为国家把这些地区作为重点农业开发地区提供了系统的科学依据。
1997年6月,他对陕西的陕北、渭北进行农业考察,所撰写报告引起国务院领导的重视,并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作为重大举措作出了部署。
卢良恕以“等闲风餐露宿”的热忱和激情走遍了神州大地,以科研硕果振兴农业、造福国人。
开拓食物发展战略研究
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他组织148位专家开展“我国中长期食物发展战略研究”,历时3年,提出了“调整、优化、配套的食物结构”、要从食物安全的高度审视粮食安全、种植业要由“粮—经”的二元结构向“粮—经—饲”的三元结构转变等食物发展战略思路。他和陈春明、刘志澄、梅方权、许世卫等专家一起率领研究团队,并会同政府有关部门,起草了《90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分别由国务院于1993年和2001年颁布实施,两个《纲要》对我国食物与营养改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多年来,卢良恕参与国家农业及科技领域的政策制定与战略咨询工作,先后参加了“中共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纲领”“我国中长期农业科技发展纲要”“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等的起草工作。开拓了我国食物结构与发展研究的新领域,创造性地提出了“把传统的粮食观念转变为现代食物观念”“种植业三元结构”等重要战略观点。
心系社稷苍生
作为一位在农业科技战线工作了60多年的专家,卢良恕亲历了中国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过程,他深深地体会到:农业科技要发展,农业科技体制必须首先理顺。在对我国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展望中,他提出了深化农业体制改革不可动摇的4条基本原则,简称为“四个不动摇”:坚持农业科技机构实行分类指导、以公益性为主的地位不动摇;坚持现阶段农业科研机构的主体地位不动摇;坚持基础性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合理配置不动摇;坚持以政府为主体的投入机制不动摇。这“四个不动摇”的基本原则,为中国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确定了正确的方向。
卢良恕的成就跨越半个世纪,他是新中国成立60 余年来农业发展的推动者和见证者;他在深爱的这片沃土上,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问题孜孜不倦、奋斗一生。
(部分材料来自《我国农业科技的领军人》《南京农业大学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