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在河南的农村长大。
在我看来,“村外”和“村里”是两个世界。村外是现代化的城市:成群结队的汽车在纵横交错的柏油马路上川流不息,繁华的大街上车水马龙、人流如织。街边高楼林立、灯火辉煌。宽敞明亮的超级市场里熙熙攘攘……然而,顺着一条狭窄的深巷往村里走,时间仿佛倒流:大狼狗在狭窄的街巷中悠闲地漫步,置身于风景独特的“贴面楼”中,只觉得天已眯成一条直线。巷子中时不时传来阵阵叫卖声……可以说,村子里所有的一切都远远滞后于时代发展的步伐。尽管村子有着种种“缺陷”,但我爱这里:这儿的巷子里回荡着我和小伙伴们的嬉笑声;空气里弥漫的是邻家大妈为我送来的粉蒸肉的清香;夏日的月夜,凉风习习,石凳上坐满了纳凉闲聊的老人。她是生育我、哺育我、陪伴我度过童年美好时光的家园,我爱这个家。
后来,我考上了一所重点高中。在一堂地理课上,老师向我们讲述了“城中村”已成为困扰城市发展的“痼疾”,阻碍了城市化进程。下课后,一个调皮的同学取笑我,说我住在“村外现代化,村里脏乱差”的农村里。从那以后,一个梦想便在我心中逐渐萌生:我要用知识,让生我养我之地变得文明美好。因而,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我校的社会学专业。我知道,要想寻梦,改变村中的不合理、落后的部分,就要用专业知识来武装自己。
入学后,我参加了社会学系举办的南京锁石村的调研活动。我不禁为南京锁石村这样一个现代化的村庄而折服:放眼望去,蓝天下,碧水青山,漂亮的楼房鳞次栉比。田间,整齐排列的蔬菜大棚里种满了如红宝石般的草莓。自驾出游的市民徜徉于田垄里,享受着自摘草莓的乐趣。漫步村间,村民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学校、养老院、商店、医院、图书馆等基础设施样样俱全……在这里,我仿佛寻到了我的梦想,看到了家乡的未来。
时光似流水。转眼间,半年已经过去,要放寒假了,我已归心似箭。坐在开往家乡的火车上,想到久别的父母,我不禁心潮澎湃。一下车,我步履匆匆,直奔出站口。在出站口,我一眼就看到了翘首盼望的父亲母亲。母亲拉着我的手,激动地告诉我:“如今,河南省政府正实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程,我们村也在改造中。市政府为我们村民在新区安置了新房,那里依山傍水,鸟语花香。”
可是,搬迁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父亲告诉我,起初,爷爷是不打算搬的。爷爷是我们村的老村长,他是上世纪6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时来到了这里,从此,他把自己的激情和青春都洒在了村里。爷爷说,他在这儿生活了大半辈子,就是死也要死在这里。父亲三番五次劝爷爷,父亲的意思是既然上级有政策,我们村马上就要改造,不能落后。爷爷不仅不同意,反而更加生气,他说:“改革,改革,小子们革起了老子的命。”后来,新任村干部特地来我家,他问爷爷,在村里干了大半辈子,图的是个啥?还不是让村民更加幸福?现在,市政府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节约土地,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通过产业集聚,大力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让更多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农民“就近城镇化”,这样求之不得的好事,为什么要反对呢?村干部的一席话说得爷爷心里热火起来,他站起来,紧紧地握着村干部的手说:“我这个老朽已经不行了,未来,是你们的。”
在宽敞又舒适的新家,我常常翻阅报纸,把报纸上的新闻讲给爷爷听:河南省政府为解决城镇化的难题,各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都在蓬勃展开,正积极探索一条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创新之路。爷爷经常是既感叹又称赞。一日,阳光明媚,我独自坐上公交车,重回故地。站在蓝色的铁栅栏外,只见里面尘土飞扬,已是人去楼空,满目疮痍的“贴面楼”已成废墟,起重机、推土机隆隆作响……望着望着,我依稀望见了一个现代化的村庄,看到了希望。我想,“城镇化”是今年全国两会上最热门的词汇之一。对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的农业大省河南来说,城镇化更有着特殊的意义,它承载着河南数千万农民实现“城市梦”的期盼,我家只是中国亿万村民的一个缩影,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每一个农民的激情和梦想。
回眸历史,在封建旧社会,中国农民深受地主阶级压迫,在夹缝中生存,他们也许寻找过自己的梦想,可是吾梦向谁说?凝眸现实,党和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富了起来,敢于寻求自己的梦想。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关键时期,我们的终点是一条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然而前进的道路却充满着荆棘:农业人口多,发展不平衡,社会转型期问题多发。在这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峥嵘岁月,我们既要看到祖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现实。梦想不灭,希望永在。因为有梦,中国农民坚定信念,迈向小康;因为有梦,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砥砺前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个人的梦想与国家的兴衰荣辱相连。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想:播撒智慧,收获富足,增加水稻亩产量,解决中国人民吃饭问题,这是袁隆平的梦想;从繁华走向大山深处,用爱将青春、汗水挥洒在三尺讲台,这是徐本禹的梦想;学好专业知识,造福家乡农村,让农民生活更加幸福,这是我的梦想。亿万滴水汇聚成大海,13亿中国人的梦想汇聚成“中国梦”。
梦想在前,路在脚下。寻梦,任重而道远。
在我看来,“村外”和“村里”是两个世界。村外是现代化的城市:成群结队的汽车在纵横交错的柏油马路上川流不息,繁华的大街上车水马龙、人流如织。街边高楼林立、灯火辉煌。宽敞明亮的超级市场里熙熙攘攘……然而,顺着一条狭窄的深巷往村里走,时间仿佛倒流:大狼狗在狭窄的街巷中悠闲地漫步,置身于风景独特的“贴面楼”中,只觉得天已眯成一条直线。巷子中时不时传来阵阵叫卖声……可以说,村子里所有的一切都远远滞后于时代发展的步伐。尽管村子有着种种“缺陷”,但我爱这里:这儿的巷子里回荡着我和小伙伴们的嬉笑声;空气里弥漫的是邻家大妈为我送来的粉蒸肉的清香;夏日的月夜,凉风习习,石凳上坐满了纳凉闲聊的老人。她是生育我、哺育我、陪伴我度过童年美好时光的家园,我爱这个家。
后来,我考上了一所重点高中。在一堂地理课上,老师向我们讲述了“城中村”已成为困扰城市发展的“痼疾”,阻碍了城市化进程。下课后,一个调皮的同学取笑我,说我住在“村外现代化,村里脏乱差”的农村里。从那以后,一个梦想便在我心中逐渐萌生:我要用知识,让生我养我之地变得文明美好。因而,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我校的社会学专业。我知道,要想寻梦,改变村中的不合理、落后的部分,就要用专业知识来武装自己。
入学后,我参加了社会学系举办的南京锁石村的调研活动。我不禁为南京锁石村这样一个现代化的村庄而折服:放眼望去,蓝天下,碧水青山,漂亮的楼房鳞次栉比。田间,整齐排列的蔬菜大棚里种满了如红宝石般的草莓。自驾出游的市民徜徉于田垄里,享受着自摘草莓的乐趣。漫步村间,村民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学校、养老院、商店、医院、图书馆等基础设施样样俱全……在这里,我仿佛寻到了我的梦想,看到了家乡的未来。
时光似流水。转眼间,半年已经过去,要放寒假了,我已归心似箭。坐在开往家乡的火车上,想到久别的父母,我不禁心潮澎湃。一下车,我步履匆匆,直奔出站口。在出站口,我一眼就看到了翘首盼望的父亲母亲。母亲拉着我的手,激动地告诉我:“如今,河南省政府正实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程,我们村也在改造中。市政府为我们村民在新区安置了新房,那里依山傍水,鸟语花香。”
可是,搬迁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父亲告诉我,起初,爷爷是不打算搬的。爷爷是我们村的老村长,他是上世纪6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时来到了这里,从此,他把自己的激情和青春都洒在了村里。爷爷说,他在这儿生活了大半辈子,就是死也要死在这里。父亲三番五次劝爷爷,父亲的意思是既然上级有政策,我们村马上就要改造,不能落后。爷爷不仅不同意,反而更加生气,他说:“改革,改革,小子们革起了老子的命。”后来,新任村干部特地来我家,他问爷爷,在村里干了大半辈子,图的是个啥?还不是让村民更加幸福?现在,市政府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节约土地,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通过产业集聚,大力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让更多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农民“就近城镇化”,这样求之不得的好事,为什么要反对呢?村干部的一席话说得爷爷心里热火起来,他站起来,紧紧地握着村干部的手说:“我这个老朽已经不行了,未来,是你们的。”
在宽敞又舒适的新家,我常常翻阅报纸,把报纸上的新闻讲给爷爷听:河南省政府为解决城镇化的难题,各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都在蓬勃展开,正积极探索一条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创新之路。爷爷经常是既感叹又称赞。一日,阳光明媚,我独自坐上公交车,重回故地。站在蓝色的铁栅栏外,只见里面尘土飞扬,已是人去楼空,满目疮痍的“贴面楼”已成废墟,起重机、推土机隆隆作响……望着望着,我依稀望见了一个现代化的村庄,看到了希望。我想,“城镇化”是今年全国两会上最热门的词汇之一。对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的农业大省河南来说,城镇化更有着特殊的意义,它承载着河南数千万农民实现“城市梦”的期盼,我家只是中国亿万村民的一个缩影,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每一个农民的激情和梦想。
回眸历史,在封建旧社会,中国农民深受地主阶级压迫,在夹缝中生存,他们也许寻找过自己的梦想,可是吾梦向谁说?凝眸现实,党和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富了起来,敢于寻求自己的梦想。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关键时期,我们的终点是一条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然而前进的道路却充满着荆棘:农业人口多,发展不平衡,社会转型期问题多发。在这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峥嵘岁月,我们既要看到祖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现实。梦想不灭,希望永在。因为有梦,中国农民坚定信念,迈向小康;因为有梦,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砥砺前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个人的梦想与国家的兴衰荣辱相连。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想:播撒智慧,收获富足,增加水稻亩产量,解决中国人民吃饭问题,这是袁隆平的梦想;从繁华走向大山深处,用爱将青春、汗水挥洒在三尺讲台,这是徐本禹的梦想;学好专业知识,造福家乡农村,让农民生活更加幸福,这是我的梦想。亿万滴水汇聚成大海,13亿中国人的梦想汇聚成“中国梦”。
梦想在前,路在脚下。寻梦,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