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荫长,浙江杭州人,1934年出生。曾任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昆虫学会理事,江苏省昆虫学会理事长,《昆虫学报》和《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编委。较长时间从事昆虫生理生化学研究和教学,并主持国家攻关课题,研究害虫抗药性。主编有《昆虫生理学》《昆虫生物学》等。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江苏省第三届优秀科技工作者奖。11岁开始集邮,后专事收集世界各国昆虫邮票。退休以后开始昆虫邮票的研究和写作,并在学校内为学生主讲《昆虫文化和昆虫邮票》,举办《昆虫邮票展览》。
好奇心带来的机缘
“当看到那些膨大的果子里面竟然是虫子,我感觉自然界真的太奇妙了!”童年的好奇心,令王荫长与昆虫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学时,他上了农校,听着老师对昆虫的生动讲解,他对昆虫的兴趣愈加浓厚,也铸就了他后来的对于昆虫研究的一系列发展和成就。
而王荫长与邮票的相识,源于抗战时期。他11岁那年,父亲从国外带回来一些邮票,邮票上绘制的希腊神殿、埃菲尔铁塔等建筑引起了他的求知欲。从那以后,他就开始收集各种邮票。
王荫长对于昆虫的深厚感情,对于邮票的浓浓兴趣,让他在收集昆虫邮票这方面产生强烈的热情。随着时间愈来愈久,他在这条道路上坚持不懈的追求和努力,他收获的快乐如同陈年的美酒愈加香醇。王荫长对昆虫邮票的鉴赏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邮票图案所反映出来的美学价值。一张张颜色或鲜艳或淡雅的图片,一幅幅别出心裁的设计,让人眼前一亮,情不自禁便被吸引。另一方面,作为研究昆虫学的学者,王荫长相比于其他人更加关注的是邮票所反映出来的学术知识。每一枚看似普通的邮票,其背后所具有的历史背景,赋予的意义,都令他研究得兴趣盎然。
爱学术,更爱科普
采访过程中,王荫长向记者展示了一只蜣螂的小金像。这个模型是王荫长在研究埃及文化邮票中的蜣螂时,特地到南京古玩市场上买的。王荫长为什么会对蜣螂感兴趣呢?教授给我们讲述了蜣螂的故事:蜣螂,俗称屎克螂,古埃及人看它推粪球,联想到地球的转动,他们觉得神就是像蜣螂这样,推动地球转动的,所以看似普通甚至可笑的小昆虫,竟是古埃及神的化身。
像这样的故事,王荫长还给我们讲了很多,他对邮票中的科普知识和人文故事很有研究。对科普知识的探求,是王教授几十年治学养成的探索精神使然,而对人文故事的探寻,是教授在探寻如何将这些知识传播到大家手里,如何将科学知识普及的思考。学术,不应仅仅局限在学术的圈子里;学术应该开启民智,让阳春白雪融入老百姓的生活中,这样,学术才具有更加灵活的源泉、更加强大的动力。
教授还向我们介绍了他为杂志撰写的一系列科普文章,涉及古今事迹,中外名人,范围的时空跨度都很大。我们问教授为什么知道这么多小故事,教授回答得很简单:爱好。这句质朴的话道出了意味深长的道理,在当下浮躁的物质主义大潮下,有很多同学可能会说,爱好有什么用?但爱好本身就是对自己的最好回报,就像画画是画画的回报,写作是写作的回报一样,在做的事情中找到乐趣,用自己的行为作为对自己的最好肯定,当自己的心能与行动一致时,更加体会到自己的创造力和来自内心的强大满足感。
志同道合的忘年交
作为集邮者,他很喜欢交朋友,在与其他集邮者的交流过程中,不仅拓宽了自己的集邮之路,也找到了越来越多的志同道合之人。
在2012年11月的第28届亚洲国际邮展上获得文献类大银奖的《邮票图说昆虫世界》是由王荫长与张巍巍共同完成的。提及与张巍巍的合作时,王荫长欣然表示,虽然与张巍巍相差几十岁,然而这一老一少之间相似的脾性、爱好,让两人成为了忘年交。“人与人的交往有很多方式,但我相信,有爱好而结识的朋友是最具有稳定性的。因为这时的‘我’,是最真实、最抒情的‘我’,是结合了感情和想法的最美丽的‘我’。”当两个人都处于真实的“我”,自然年龄和地域都不是问题,只有两颗对昆虫集邮热情的心撞击出美妙的火花。
在我国19届昆虫大会上,两人共同展示了自己收集的珍贵昆虫邮票。两人时常互相交流在昆虫邮票这方面的心得与体会。在一次谈话中,两人认为这些珍贵的邮票与其自己收藏,不如让大家都来分享,来发挥更大的作用。于是两人决定写《邮票图说昆虫世界》这本书,让更多的人认识昆虫的邮票,更多的人了解昆虫的科普知识。这本书是两位昆虫方面专家的智慧凝聚,各式各样的邮票,与专业而不乏幽默的解说,让这本书在兼顾了科学知识普及的同时,也具有相当的艺术性。
另一番天地
王荫长说,每做一件事都要沉下心,不能浮躁、急功近利,太快了反而做不出事来。如今社会快速发展,我们的心却浮躁不安。沉下心来,慢慢地做一件又一件小事,理清一个又一个问题,享受过程,享受付出的快乐,享受踏实而厚重的心情。
退休之后,王荫长给杂志撰稿,写一些与昆虫及昆虫邮票有关的科普文章,在校内外举办关于昆虫的讲座,将多年来研究的知识,传授给更多的人。
在王荫长心中,退休意味着一个新的契机,现在,他将自己的热情和心血倾注在最感兴趣的领域。
有时候,王荫长会出去旅行,在友人家里小住几天,品友人的茶,赏友人的邮票,乐哉乐哉。
“在方寸天地里听鸣虫奏乐与彩蝶共舞,在茶余饭后共享人虫和谐之乐。”王荫长在五彩斑斓的昆虫邮票世界里行走着,探索着……
好奇心带来的机缘
而王荫长与邮票的相识,源于抗战时期。他11岁那年,父亲从国外带回来一些邮票,邮票上绘制的希腊神殿、埃菲尔铁塔等建筑引起了他的求知欲。从那以后,他就开始收集各种邮票。
王荫长对于昆虫的深厚感情,对于邮票的浓浓兴趣,让他在收集昆虫邮票这方面产生强烈的热情。随着时间愈来愈久,他在这条道路上坚持不懈的追求和努力,他收获的快乐如同陈年的美酒愈加香醇。王荫长对昆虫邮票的鉴赏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邮票图案所反映出来的美学价值。一张张颜色或鲜艳或淡雅的图片,一幅幅别出心裁的设计,让人眼前一亮,情不自禁便被吸引。另一方面,作为研究昆虫学的学者,王荫长相比于其他人更加关注的是邮票所反映出来的学术知识。每一枚看似普通的邮票,其背后所具有的历史背景,赋予的意义,都令他研究得兴趣盎然。
爱学术,更爱科普
像这样的故事,王荫长还给我们讲了很多,他对邮票中的科普知识和人文故事很有研究。对科普知识的探求,是王教授几十年治学养成的探索精神使然,而对人文故事的探寻,是教授在探寻如何将这些知识传播到大家手里,如何将科学知识普及的思考。学术,不应仅仅局限在学术的圈子里;学术应该开启民智,让阳春白雪融入老百姓的生活中,这样,学术才具有更加灵活的源泉、更加强大的动力。
教授还向我们介绍了他为杂志撰写的一系列科普文章,涉及古今事迹,中外名人,范围的时空跨度都很大。我们问教授为什么知道这么多小故事,教授回答得很简单:爱好。这句质朴的话道出了意味深长的道理,在当下浮躁的物质主义大潮下,有很多同学可能会说,爱好有什么用?但爱好本身就是对自己的最好回报,就像画画是画画的回报,写作是写作的回报一样,在做的事情中找到乐趣,用自己的行为作为对自己的最好肯定,当自己的心能与行动一致时,更加体会到自己的创造力和来自内心的强大满足感。
志同道合的忘年交
在2012年11月的第28届亚洲国际邮展上获得文献类大银奖的《邮票图说昆虫世界》是由王荫长与张巍巍共同完成的。提及与张巍巍的合作时,王荫长欣然表示,虽然与张巍巍相差几十岁,然而这一老一少之间相似的脾性、爱好,让两人成为了忘年交。“人与人的交往有很多方式,但我相信,有爱好而结识的朋友是最具有稳定性的。因为这时的‘我’,是最真实、最抒情的‘我’,是结合了感情和想法的最美丽的‘我’。”当两个人都处于真实的“我”,自然年龄和地域都不是问题,只有两颗对昆虫集邮热情的心撞击出美妙的火花。
在我国19届昆虫大会上,两人共同展示了自己收集的珍贵昆虫邮票。两人时常互相交流在昆虫邮票这方面的心得与体会。在一次谈话中,两人认为这些珍贵的邮票与其自己收藏,不如让大家都来分享,来发挥更大的作用。于是两人决定写《邮票图说昆虫世界》这本书,让更多的人认识昆虫的邮票,更多的人了解昆虫的科普知识。这本书是两位昆虫方面专家的智慧凝聚,各式各样的邮票,与专业而不乏幽默的解说,让这本书在兼顾了科学知识普及的同时,也具有相当的艺术性。
另一番天地
退休之后,王荫长给杂志撰稿,写一些与昆虫及昆虫邮票有关的科普文章,在校内外举办关于昆虫的讲座,将多年来研究的知识,传授给更多的人。
在王荫长心中,退休意味着一个新的契机,现在,他将自己的热情和心血倾注在最感兴趣的领域。
有时候,王荫长会出去旅行,在友人家里小住几天,品友人的茶,赏友人的邮票,乐哉乐哉。
“在方寸天地里听鸣虫奏乐与彩蝶共舞,在茶余饭后共享人虫和谐之乐。”王荫长在五彩斑斓的昆虫邮票世界里行走着,探索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