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岁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曾经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江苏青年五四奖章,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江苏特聘教授、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等,被誉为农学院“五朵金花”之一,朱艳教授头顶上的光环令人艳羡,她为了数字农作科学研究和教学事业付出的努力也令人动容。
“因为热爱,才更勤奋”
也许是受少年时科普读物的影响,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朱艳,从求学开始,心里就藏着一个梦想,要设计一台可以自己播种灌溉施肥收获的机器,由自己操控着它在广袤的田野里纵横驰骋……从研究生到做博士论文,从留校工作到出国深造,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朱艳比常人付出了更多艰辛,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十多年如一日,没有周末和节假日,寒暑假对于她来说更是奢侈,朱艳说:“也许我比别人勤奋一些,只是因为我对这份工作的热爱……我觉得,自己终于离梦想越来越近!”
朱艳的办公桌上有一个工作备忘录,每完成一件事后她就打个钩。在同事和学生眼里,朱艳是个热爱科研事业并为之不懈努力的人。“朱老师的工作太多了。我们有时看到她备忘录上密密麻麻的事情都会感到无从下手,但是她从来不会抱怨。有条不紊,一件件地推进。”朱艳实验室的研究生郭永久向我们介绍说。
这样紧张忙碌的生活,在别人看来也许很累,朱艳却乐在其中。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及部省科研课题的支持下,朱艳基于信息农学理论与技术,重点围绕作物生长监测与诊断、作物系统模拟与设计等方面,合作出版专著 1 部,参加撰写专著 2 部,参加编写教材 2 部;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论文 100 多篇,其中 SCI/EI/ISTP 收录论文近60篇;授权和公示国家发明专利10多项,登记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0多项。同时,她培养研究生20多名,指导40多名本科生完成毕业论文及科研训练,为信息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高素质人才支撑。作为主要骨干成员申请并获准设立了“农业信息学”江苏省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和“江苏省信息农业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为信息农业关键技术与应用系统的研究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科研平台。她和大家一起共同投身于数字农作科研事业,为我国农业的美好未来而努力。
用坚持诠释优秀
1994年,朱艳考上了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的生物技术专业。大学里的她学习成绩优异,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还担任过院里的女工部部长和学生会副主席。朱艳说:“我人生的四个重要的阶段就是高考、保研、留校和出国。”保研使朱艳的人生出现转折。朱艳是生物技术专业出身,而她研究的领域却是农学和信息学这二者交叉的学科。刚涉足这个领域的时候,朱艳略显得生疏。对于大农学专业的学生而言,计算机系统设计与编程的确有点难,但只要肯努力学,就没有学不会的,她总是这样想。朱艳说,在研究生阶段,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很重要的。“既然选择了,就坚持下去,好好干。”同样,在现在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中,她也提出,学生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让我做”变成“我要做”。在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上,朱艳也有很多自己的新想法。比如,她提倡自主学习,而非机械地为成绩而做;她提倡灵活学习,而非死板教条。正是靠这种主观能动性和不懈的钻研,朱艳的科研能力开始崭露头角,科研道路也开始开花结果。
2003年,朱艳获得了南京农业大学信息农学方向的博士学位,2005年晋升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8年破格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她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 计划及部省科研项目10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江苏特聘教授、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高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南京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一等奖”“江苏青年五四奖章”“江苏省青年遥感与地理信息科技奖”,获得“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教科系统五一巾帼标兵”等荣誉称号;所在的团队入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江苏省教科系统五一巾帼标兵岗”等……朱艳用自己对科研和教育事业的执著坚持,为自己的成就作了最好的诠释!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在朱艳实验室里,大家对她工作上的干练和成绩有口皆碑。在生活的另一面,大家对朱艳又有着不同的看法。博士研究生史培华在朱艳的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在她的眼里,朱艳是个工作起来十分理性果断,关心学生时又十分感性的人,她这样形容朱艳:“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有一次,史培华脚部受伤在家休养,一方面行动不便,一方面对研究进展受阻心中焦虑。小史在家休养的日子里,细心的朱艳多次打电话鼓励她,帮她考虑规划和调整研究方向和内容,帮助她顺利完成实验。
肖浏俊、黄宇也跟着朱艳老师做研究。他们告诉记者,召开学术研讨会的时候,每当同学们没有新想法的时候,朱艳总能提出让人耳目一新的思路,瞬间带活会场气氛。她总能恰当地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给同学们带来启发:“朱老师经常出差,听得多见得多,在试验设计和研究思路上总是会别出心裁,给我们的启发太多太多了。”
朱艳还精心指导研究生和本科生进行科学研究,从论文的选题与设计、试验的实施,到文章的撰写与修改,无不倾注了朱艳的心血。由她负责和参与指导的本科生多次荣获省级和校级优秀毕业设计奖励。在朱艳担任本科生班主任期间,还主动帮助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总是想方设法从学校、学院、课题组等多渠道想办法,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因为热爱,才更勤奋”
也许是受少年时科普读物的影响,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朱艳,从求学开始,心里就藏着一个梦想,要设计一台可以自己播种灌溉施肥收获的机器,由自己操控着它在广袤的田野里纵横驰骋……从研究生到做博士论文,从留校工作到出国深造,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朱艳比常人付出了更多艰辛,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十多年如一日,没有周末和节假日,寒暑假对于她来说更是奢侈,朱艳说:“也许我比别人勤奋一些,只是因为我对这份工作的热爱……我觉得,自己终于离梦想越来越近!”
朱艳的办公桌上有一个工作备忘录,每完成一件事后她就打个钩。在同事和学生眼里,朱艳是个热爱科研事业并为之不懈努力的人。“朱老师的工作太多了。我们有时看到她备忘录上密密麻麻的事情都会感到无从下手,但是她从来不会抱怨。有条不紊,一件件地推进。”朱艳实验室的研究生郭永久向我们介绍说。
这样紧张忙碌的生活,在别人看来也许很累,朱艳却乐在其中。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及部省科研课题的支持下,朱艳基于信息农学理论与技术,重点围绕作物生长监测与诊断、作物系统模拟与设计等方面,合作出版专著 1 部,参加撰写专著 2 部,参加编写教材 2 部;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论文 100 多篇,其中 SCI/EI/ISTP 收录论文近60篇;授权和公示国家发明专利10多项,登记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0多项。同时,她培养研究生20多名,指导40多名本科生完成毕业论文及科研训练,为信息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高素质人才支撑。作为主要骨干成员申请并获准设立了“农业信息学”江苏省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和“江苏省信息农业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为信息农业关键技术与应用系统的研究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科研平台。她和大家一起共同投身于数字农作科研事业,为我国农业的美好未来而努力。
用坚持诠释优秀
1994年,朱艳考上了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的生物技术专业。大学里的她学习成绩优异,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还担任过院里的女工部部长和学生会副主席。朱艳说:“我人生的四个重要的阶段就是高考、保研、留校和出国。”保研使朱艳的人生出现转折。朱艳是生物技术专业出身,而她研究的领域却是农学和信息学这二者交叉的学科。刚涉足这个领域的时候,朱艳略显得生疏。对于大农学专业的学生而言,计算机系统设计与编程的确有点难,但只要肯努力学,就没有学不会的,她总是这样想。朱艳说,在研究生阶段,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很重要的。“既然选择了,就坚持下去,好好干。”同样,在现在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中,她也提出,学生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让我做”变成“我要做”。在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上,朱艳也有很多自己的新想法。比如,她提倡自主学习,而非机械地为成绩而做;她提倡灵活学习,而非死板教条。正是靠这种主观能动性和不懈的钻研,朱艳的科研能力开始崭露头角,科研道路也开始开花结果。
2003年,朱艳获得了南京农业大学信息农学方向的博士学位,2005年晋升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8年破格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她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 计划及部省科研项目10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江苏特聘教授、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高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南京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一等奖”“江苏青年五四奖章”“江苏省青年遥感与地理信息科技奖”,获得“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教科系统五一巾帼标兵”等荣誉称号;所在的团队入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江苏省教科系统五一巾帼标兵岗”等……朱艳用自己对科研和教育事业的执著坚持,为自己的成就作了最好的诠释!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在朱艳实验室里,大家对她工作上的干练和成绩有口皆碑。在生活的另一面,大家对朱艳又有着不同的看法。博士研究生史培华在朱艳的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在她的眼里,朱艳是个工作起来十分理性果断,关心学生时又十分感性的人,她这样形容朱艳:“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有一次,史培华脚部受伤在家休养,一方面行动不便,一方面对研究进展受阻心中焦虑。小史在家休养的日子里,细心的朱艳多次打电话鼓励她,帮她考虑规划和调整研究方向和内容,帮助她顺利完成实验。
肖浏俊、黄宇也跟着朱艳老师做研究。他们告诉记者,召开学术研讨会的时候,每当同学们没有新想法的时候,朱艳总能提出让人耳目一新的思路,瞬间带活会场气氛。她总能恰当地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给同学们带来启发:“朱老师经常出差,听得多见得多,在试验设计和研究思路上总是会别出心裁,给我们的启发太多太多了。”
朱艳还精心指导研究生和本科生进行科学研究,从论文的选题与设计、试验的实施,到文章的撰写与修改,无不倾注了朱艳的心血。由她负责和参与指导的本科生多次荣获省级和校级优秀毕业设计奖励。在朱艳担任本科生班主任期间,还主动帮助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总是想方设法从学校、学院、课题组等多渠道想办法,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